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20131068)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3
相关作者:刘媛媛李健李熙东刘新宇刘春娜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辽宁医学院锦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学习记忆
  • 1篇学习记忆功能
  • 1篇盐水
  • 1篇氧化应激
  • 1篇氧化应激损伤
  • 1篇应激
  • 1篇应激损伤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症状
  • 1篇认知功能障碍
  • 1篇芍药
  • 1篇芍药苷
  • 1篇神经白塞病
  • 1篇神经因子
  • 1篇鸟苷
  • 1篇壬烯
  • 1篇综合征
  • 1篇羟基
  • 1篇脱氧

机构

  • 3篇辽宁医学院附...
  • 2篇辽宁医学院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刘春娜
  • 3篇刘新宇
  • 3篇李熙东
  • 3篇李健
  • 3篇刘媛媛
  • 1篇罗影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3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芍药苷对认知功能障碍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神经因子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芍药苷(PF)对认知功能障碍小鼠记忆功能和海马神经因子的保护作用。方法 6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PF 50mg/kg组(C组)和PF 100mg/kg组(D组)。采用侧脑室内注射β-淀粉样蛋白诱导认知功能障碍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空间认知功能,Y型电迷宫法检测学习和记忆行为,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区域的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ELISA法检测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结果与A组相比,B组训练3d后的登台潜伏期延长,站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缩短,学习次数增多,记忆次数减少,海马区域GFAP、GAP-43和BDNF水平降低(P<0.05);而PF能有效改善B组各观察指标的改变过程(P<0.05)。结论 PF能改善认知功能障碍小鼠记忆功能,同时升高海马神经因子水平。
李健刘春娜刘新宇李熙东刘媛媛
关键词:芍药苷认知功能障碍神经因子
氢饱和盐水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索氢饱和盐水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用280~320 g 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氢饱和盐水治疗组;利用立体定向技术侧脑室注射Aβ1~42建立AD模型大鼠,腹腔注射氢饱和盐水。给药14 d后采用生物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的脑海马组织匀浆的MDA含量,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脑海马组织氧化应激标志物HNE及8-OH-d G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组织MDA含量为(6.65±1.07)nmol/mgprotein,与假手术组相比显著升高(P=0.000),而氢饱和盐水治疗组大鼠脑组织的MDA含量较模型组大鼠显著降低(P=0.016)。模型组大鼠海马齿状回显现较多的HNE阳性细胞,假手术组大鼠鲜见HNE阳性细胞,而氢饱和盐水治疗组大鼠海马齿状回HNE阳性细胞较模型组大鼠显著减少(P=0.011)。海马齿状回呈现棕黄色8-OH-d G染色阳性细胞,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齿状回出现明显增多的8-OH-d G染色阳性细胞(P=0.000),而经氢饱和盐水治疗后的模型大鼠海马齿状回8-OH-d G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00)。顶叶皮层呈现棕黄色8-OH-d G染色阳性细胞,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顶叶皮层出现明显增多的8-OH-d G染色阳性细胞(P=0.000),而经氢饱和盐水治疗后的模型大鼠顶叶皮层8-OH-d G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00)。结论氢饱和盐水可显著减少Aβ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蛋白及核酸标志物的表达。
李健刘春娜刘新宇李熙东刘媛媛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氧化应激4-羟基壬烯醛8-羟基脱氧鸟苷
神经白塞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及脑脊液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神经白塞病(NBD)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及脑脊液成分改变情况,探讨该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2012年收治的15例NBD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系统损害表现、影像学特点、脑脊液检查结果、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15例NBD患者均有白塞病的基本临床表现,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时间在确定白塞病后8个月-12.5年,平均4.4年。其中单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2例,周围神经损害2例,两者同时合并者1例。颅脑MRI显示,病灶部位分别为半球9例(60%),脑干6例(40%),小脑4例(27%),丘脑2例(13%),脊髓2例(13%)。7例脑脊液检查显示:抗髓鞘因子(AMSF)、白介素6(IL-6)水平均升高;5例寡克隆区带(OB)阳性;5例髓鞘碱性蛋白水平(0.58-16.45 nmol/L)升高。其他实验室检查如红细胞沉降率(20-78 mm/h)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5.2~36.2 mg/L)明显增高。15例患者给予泼尼松加环磷酰胺治疗后均好转出院;随访8例,其中5例治疗过程中反复缓解-复发,2例无复发,1例脑干损害死亡。结论 NBD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影像学改变有助于临床诊断,脑脊液AMSF、IL-6及血清CRP水平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李健罗影刘春娜刘新宇李熙东刘媛媛
关键词:贝赫切特综合征脑脊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