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1371)
- 作品数:18 被引量:142H指数:7
- 相关作者:汤江龙袁若虔叶长盛董玉祥王枫更多>>
- 相关机构:东华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广州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被引量:20
- 2011年
- 围绕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协调发展模型,利用广州市1995-2007年统计数据对其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广州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以强势协调发展模式为主,总体经历了土地利用滞后型强势协调发展模式到土地利用超前型强势协调发展模式再到土地利用超前型弱势协调发展模式的演化过程;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动态协调度整体呈现出下降的态势,二者逐渐在偏离协调发展的轨迹;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及不足之处。
- 王枫叶长盛
-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主成分分析法
- 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被引量:45
- 2010年
- 以珠江三角洲1990、2000和2006年的遥感解译数据为基础,参照谢高地等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研究珠三角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及生态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1990―2006年,珠三角耕地和林地大量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快速增长,其它地类有所增加;研究区发生变化的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29.38%,耕地主要流向建设用地、水域和林地,建设用地的扩张主要来自耕地、林地和水域;由于水域生态价值系数相对较高,水域的增加抵消了由耕地、林地减少造成的生态服务总价值的下降,使得区域生态服务总价值略有减少;珠三角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990年874.38亿元减至2006年的846.47亿元,变化率为3.19%;研究区内单位生态服务价值差异明显且逐渐扩大;单位生态服务价值与建设用地、林地、耕地所占比重明显相关,建设用地快速扩张,林地和耕地减少是导致生态服务价值减少的主要原因。
- 叶长盛董玉祥
-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土地利用结构珠江三角洲
- 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分形特征及其影响机制被引量:26
- 2011年
- 该文以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为基础,在分析1990、2000和2006年3个时期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基础上,应用分形维数模型计算出珠江三角洲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形维数和稳定性指数,对其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及其区域差异进行了深入研究,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讨了分形特征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珠江三角洲建设用地面积快速扩张,耕地、林地面积迅速减少,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由复杂趋向简单,稳定性不断增强,水域空间结构最复杂,未利用土地最简单,水田、城镇用地、未利用土地的空间结构趋向复杂,其余地类的空间结构趋向简单。各市(区、县)分形特征差异明显,分形变化各不相同。分形特征主要受图斑自身几何性质的影响,人口因素影响在减弱,三大产业中以第一产业影响较大。
- 叶长盛董玉祥
- 关键词:土地利用分形珠江三角洲
- 国外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研究——以罗马尼亚为例被引量:1
- 2013年
- 农业仍然是罗马尼亚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它对国内生产总值和总就业人数有特殊的贡献。罗马尼亚选择归还集体土地的方式(即土地属于农业生产合作社)为一个高度分散的所有权模式。随着土地经营的涌现和发展,导致罗马尼亚的农业出现两极化结构:一是大量的小型家庭农场,而另外一个则是根据私人持股原则组织的数目较少的大型农场。在这两者之间,还出现了一个比较个体化的农业生产方式,那就是与欧盟成员国的家庭农场非常相似的有突出生产潜力和导向的经济活动。
- 袁若虔房萍
- 关键词:土地整理
- 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之一,土地利用发生剧烈变化。利用1990,2000,2006年3期遥感解译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时空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6年,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面积13 580.81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2.93%,后6a变化速度明显快于前10a;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其它建设用地快速扩张,水域面积显著增加,水田、旱地、林地面积快速减少;斑块数量显著增加,土地利用景观不断破碎,多样性增强。水田、旱地、林地、水域和城镇用地近圆指数较小,斑块形状复杂;分维数介于1.26~1.44,各地类形状趋向复杂,人类对其干扰不断增强;林地是整个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基质,分离度最小,水田、城镇用地、旱地和水域的分离度相对较小,呈现连片分布状态。
- 叶长盛王枫
- 关键词: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珠江三角洲
-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分析——以江西省乐安县为例被引量:2
- 2013年
- 构建了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乐安县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再以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各项评价指标的变化所产生实际效益为依据,制定出每项指标在取不同数值时得到的评价分值,最终评价出乐安县土地整理项目的综合效益分值为0.352 6,属于较好项目。
- 袁若虔汤江龙
-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
- 基于CA模型的珠江三角洲基塘景观破碎化分析及其模拟被引量:10
- 2016年
- 在对珠江三角洲传统基塘区2000、2006、2011年基塘景观破碎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CA模型开展了传统基塘区2020年的基塘景观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1年,传统基塘区基塘面积减少了46.65%,斑块数量由139个增加到1 072个,平均斑块面积减少了97.12%,反映了斑块由集中成片发展成为破碎的状态;形状指数增加了36.23%,在人类活动的干预下,基塘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化;边缘密度减少了88.57%,反映了单位面积上斑块数量增多了;平均最近邻近距离变化幅度最大,减少了99.75%,说明相同类型的斑块之间的距离变近,呈团聚分布。根据2020年模拟结果 ,基塘面积减少53.38%,基塘斑块数量增加为2 045个,平均斑块面积减少82.33%,形状指数增加22.12%,边缘密度增加80.74%,平均最近邻近距离减少86.00%,基塘破碎化的程度有所减缓。研究结果可为传统基塘区生态服务功能的延续、农业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杨丹叶长盛
- 关键词:元胞自动机景观破碎化珠江三角洲
- 低丘缓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以井开区为例被引量:2
- 2013年
- 以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井开区)低丘缓坡项目为例,运用德尔菲法对项目区的建设用地适宜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建设用地适应性因子叠加后总分为82.22分,该项目区属于适宜建设区。
- 王沈佳汤江龙陈婧
- 关键词:低丘缓坡建设用地德尔菲法
- 珠江三角洲基塘变化特征及其空间类型被引量:11
- 2013年
- 基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特有的一种土地利用类型,被认为是典型的生态农业用地类型之一。本文利用1990年、2000年和2006年3期LandsatTM遥感解译数据中的基塘信息,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基塘的变化规律,划分了基塘变化的空间类型。研究表明:1990~2006年,珠江三角洲基塘面积持续增加,由1990年的198729.00hm。增至2006年的318227.71hm^2,增长T60.13%;传统基塘区基塘面积减少,珠江三角洲中部基塘面积快速增加;转出类型以建设用地、耕地和林地为主,转入类型以耕地为主;根据基塘的综合扩展系数将珠江三角洲分成强扩展型、弱扩展型、相对稳定型和萎缩型4种。
- 叶长盛
- 关键词:空间类型珠江三角洲
- 基于Voronoi图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3
- 2015年
- 采用GIS查询统计和Voronoi图的cv值及熵值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乐安县农村居民点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全县大部分居民点呈集群分布,少数乡镇呈均匀分布,选择空间特征趋向的农村居民点占有较大比例。
- 邓平王志城
- 关键词:VORONOI图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CV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