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634160)

作品数:12 被引量:30H指数:4
相关作者:刘瑞源贺龙松刘勇华杨少峰杨惠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纽卡斯尔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会议论文
  • 1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天文地球
  • 1篇军事

主题

  • 8篇南极中山站
  • 8篇极隙区
  • 5篇电离层
  • 5篇极区
  • 4篇纬度
  • 4篇磁暴
  • 3篇地磁
  • 3篇太阳活动
  • 3篇极光
  • 2篇地磁脉动
  • 2篇频段
  • 2篇极区电离层
  • 2篇PC
  • 2篇AURORA
  • 2篇CME
  • 2篇SUBSTO...
  • 1篇电导
  • 1篇电导率
  • 1篇电离层吸收
  • 1篇短基线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武汉大学
  • 3篇纽卡斯尔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极地研究...

作者

  • 3篇杨少峰
  • 3篇刘瑞源
  • 2篇杨少峰
  • 2篇艾勇
  • 2篇刘勇华
  • 2篇贺龙松
  • 1篇易帆
  • 1篇陈鸿飞
  • 1篇刘勇华
  • 1篇杨惠根
  • 1篇汤克云
  • 1篇洪明华
  • 1篇焦维新
  • 1篇彭丰林
  • 1篇王敬芳

传媒

  • 4篇第九届全国日...
  • 3篇极地研究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Wuhan ...
  • 2篇中国科学:数...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科学(A...
  • 1篇Chines...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11
  • 8篇2001
  • 17篇2000
  • 2篇199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极中山站极光发生率及其形态特征
<正> 我国南极中山站的地理坐标为(69°22′24″S,76°22′40″E),地磁(偶极)坐标为(77.2°S,120.5°E),不变磁纬约为75°S,L=13.9,MLT=UT+2h,LT=UT+5h,该站是开展午...
胡红桥刘瑞源杨惠根王敬芳Kazuo MakitaNatsuo Sato
文献传递
1998年5月初磁暴期间南极中山站的电离层吸收
<正>最近发展的成像式宇宙噪声接收机技术由于它同时具有足够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能够对极区电离层复杂的动力学过程进行细致地观测和得到很多有意义的结果.1997年1月,中国极地研究所和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在南极中山站成功地安...
刘瑞源贺龙松胡红桥刘勇华
文献传递
极隙区和极光带宇宙噪声吸收Pc5脉动特征比较
<正>在宇宙噪声吸收记录中,我们时常可以遇到大量的波动现象,如果它们的频率范围与地磁脉动的频率范围一致,它们则被称为宇宙噪声吸收脉动.由于宇宙噪声吸收通常由粒子沉降引起,因而宇宙噪声吸收脉动通常被认为是粒子沉降受到了磁层...
刘勇华刘瑞源贺龙松杨惠根李升贵山岸久雄佐滕夏雄FraserBJ
文献传递
极隙区纬度Pc3脉动的传播特性
极隙区是行星际、磁层和电离层耦合的特殊区域.在这些耦合过程中,超低频磁流体波(ULF)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探测和研究ULF的起源和传播机制,将有助于理解和诊断这些耦合和反应过程.Pc3脉动是极隙区一种常见的地磁脉动,一般认...
刘勇华杨少峰刘瑞源贺龙松B.J.Fraser
关键词:极隙区
Auroral substorm response to solar wind pressure shock被引量:5
2001年
Two cases of auroral substorms have been studied with the Polar UVI data, which were associated with solar wind pressure shock arriving at the Earth. The global aurora activities started about 1-2 min after pressure shocks arrived at dayside magnetopause, then nightside auroras intensified rapidly 3-4 min later, with auroral sub-storm onset. The observations in synchronous orbit indicated that the compressing effects on magnetosphere were observed in their corresponding sites about 2 min after the pressure shocks impulse magnetopause. We propose that the auroral intensification and substorm onset possibly result from hydromagnetic wave produced by the pressure shock. The fast-mode wave propagates across the magnetotail lobes with higher local Alfven velocity, magnetotail was compressed rapidly and strong lobe field and cross-tail current were built in about 1-2 min, and furthermore the substorm was triggered due to an instability in current sheet.
HONG MinghuaWANG XianminD.ChuaG.Parks
关键词:SUBSTORMSOLARWIND
极隙区纬度Pc 5脉动的传播和起源被引量:2
2001年
南极中山站和戴维斯站均位于极隙区纬度附近,均安装了完全相同的感应式磁力计.选择两站的数据,1997年3月和1996年6、9、12月,运用信号互谱技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得到:在中山站-戴维斯站,Pc5脉动出现时间范围较广,但以地方时中午/磁中午及磁午夜附近出现频次多,其振幅、传播及发生率季节变化不大.振幅白天变化小,中午有小峰,夜间有时有大值.传播方向白天以磁中午为界,晨侧向西传播,直至磁凌晨;昏侧向东传播,约在5:00MLT处转向.夜间约以20:00 MLT为界,之前向西传播,之后向东传播,磁黄昏附近,Pc5脉动传播方向变化较多,显得不规则.这些特征,反映了Pc5脉动在不同地方时段有不同的起源.
刘勇华刘瑞源杨少峰贺龙松B.J.Fraser
极隙区Pc 3脉动特性的短基线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南极中山站和戴维斯站(不变磁纬74.5°)白天中午位于磁层极隙区,两站均安装了完全相同的感应式磁力计,选择1997年3月和1996年6、9、12月两站的数据,运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和波形检查方法选择Pc3脉动事件,然后用信号互谱技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在中山站-戴维斯站,Pc3脉动主要出现于白天,尤其是中午/磁中午附近;Pc3脉动振幅及发生率均在6月份最小,在其他月份大些;Pc3脉动传播方向,白天主要向西.这些可能反映了电离层电导率和日侧电离层电流系统对Pc3脉动的影响.
刘勇华刘瑞源杨少峰贺龙松B.J.Frase
极隙区Pc3频段脉动的传播特性被引量:5
2000年
南极中山站和戴维斯站 (不变磁纬 74.5°S)白天中午位于磁层极隙区 ,夜间位于极盖区或极光带的极向边沿。两站均安装了完全相同的感应式磁力计。选择两站 1 997年 3月和 1 996年 6、9、1 2月的数据 ,运用快速傅立叶变换和波形检查方法选择 Pc3频段脉动事件 ,然后用信号互谱技术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如下 :在中山站 -戴维斯站 ,Pc3频段脉动主要出现于白天中午 /磁中午和磁午夜附近 ;白天 ,Pc3频段脉动振幅、出现率和出现的时间范围均有一定的季节变化 ,冬季最小 ,但在夜间 ,Pc3频段脉动没有这种变化 ;夜间 ,Pc3频段脉动振幅比在白天大许多 ;Pc3频段脉动传播方向 ,白天主要向西 ,夜间不太规则。这些可能反映了电离层电导率和日侧电离层电流系统对 Pc3频段脉动的影响。
刘勇华刘瑞源杨少峰贺龙松BJFraser
关键词:极隙区磁层地磁脉动
极盖区地磁及其相关现象的两极对比研究
<正> 地磁及其相关现象(特别是极光)的共轭研究早在60年代就被引起重视,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课题.南北两极地磁共轭台站的地磁及其相关现象的观测对研究磁层构造在极光亚暴期间对称性和极区电离层的日照不对称性等有着重要意义.早...
黄德宏刘瑞源杨惠根胡红桥
文献传递
午后极光的概要分布特征
<正>极光卵是以磁极为中心的一个连续的发光环,沿着极光卵,形状复杂的分立极光镶嵌在一个更宽和较暗的弥散极光之中.当太阳活动激烈时,极光卵将会扩张到更低的纬度;相反,太阳活动趋于平静时,极光卵将会收缩到较高纬度;而当行星际...
杨惠根胡红桥刘瑞源黄德宏佐藤夏雄卷田和男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