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1308012)

作品数:32 被引量:269H指数:12
相关作者:姚大全杨源源郑海刚沈小七杜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安徽省地震局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2篇地震
  • 7篇古地震
  • 6篇断裂带
  • 6篇裂带
  • 5篇郯庐断裂
  • 5篇郯庐断裂带
  • 5篇海原断裂
  • 4篇地貌
  • 4篇滑动速率
  • 3篇地表破裂
  • 3篇地貌特征
  • 3篇地震活动
  • 3篇地震考古
  • 3篇断层
  • 3篇震级
  • 3篇史前地震
  • 3篇探槽
  • 3篇走滑
  • 3篇位错
  • 3篇历史地震

机构

  • 19篇中国地震局
  • 13篇安徽省地震局
  • 8篇中国地震局兰...
  • 6篇宁夏回族自治...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安徽省文物考...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南阳市文物考...

作者

  • 11篇姚大全
  • 10篇郑海刚
  • 10篇杨源源
  • 8篇刘静
  • 8篇沈小七
  • 6篇雷启云
  • 6篇杜鹏
  • 6篇陈涛
  • 5篇张培震
  • 5篇苏琦
  • 5篇任治坤
  • 5篇袁道阳
  • 4篇郑文俊
  • 4篇俞晶星
  • 4篇谢虹
  • 4篇柴炽章
  • 4篇赵朋
  • 3篇王俊
  • 3篇赵鹏
  • 3篇王伟涛

传媒

  • 10篇地震地质
  • 3篇科学通报
  • 3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地震
  • 2篇震灾防御技术
  • 2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地质通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8篇2016
  • 10篇2015
  • 13篇2014
  • 1篇2013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祁连山—河西走廊黑河流域地貌特征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5
2016年
采用定量化的地貌因子研究区域构造活动及其演化已成为构造地貌学的一种常用手段。祁连山—河西走廊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是高原向NE方向挤压扩展的前缘部位,该区河流水系的地貌发育过程记录了高原隆升与挤压扩展及其气候环境效应的重要信息。位于祁连山北部山前的黑河流域向N穿过河西走廊和北山地区,其河流地貌的发育与祁连山的构造隆升直接相关。基于诸多地貌因子(面积-高程积分、地貌信息熵以及河流纵剖面)的研究结果均显示黑河流域所涉及的祁连山东、西段的构造活动存在明显差异,具有西强东弱的特点,如西段流域的平均面积高程积分值(HI)为0.541而东段仅为0.4661;并且根据河流纵剖面分析得到的差异隆升值西段为754m,也远高于东段的219m;而降雨等气候因素则存在东强西弱的特点。综合对比分析发现,本区岩性与降水条件等对研究区地貌因子的影响有限;构造活动是地貌演化发育的主控因素,控制着该区现今的构造变形、地貌发育及其演化历史。
苏琦袁道阳谢虹
关键词:祁连山西段DEM黑河流域地貌
郯庐断裂带中段嶂山东侧断裂的活动特征被引量:13
2016年
目前对于郯庐断裂带新沂—泗洪段的研究相对薄弱,通过对该段北侧构造地貌条件较好的嶂山段开展研究,充实了该段的晚第四纪活动证据与古地震事件序列。嶂山段总体位于宿迁市晓店镇至井头乡一带,长约7km。构造地貌研究显示嶂山段晚第四纪活动具有逆冲右旋的运动性质。古地震探槽研究揭示:1)郯庐断裂在该段具有分期活动特征,上新世期间为拉张正断,第四纪以来表现为逆冲;2)1次古地震发生在15.12~11.82ka BP;3)断裂最新活动年代可能为3500a BP左右。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目前郯庐断裂带新沂—泗洪段已揭露的古地震事件年代序列可归纳为:9.6×10~4a以前,晚更新世早、中期,15.12~11.82ka BP,(11.76±0.05)^(10.53±0.05)ka BP,(10.15±0.05)^(8.16±0.05)ka BP,4960~3510a BP。
杨源源郑海刚姚大全疏鹏赵朋沈小七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古地震
古地震序列震级差异性研究:海原断裂干盐池揭示非特征性古地震事件序列
<正>海原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条重要的陆内活动左旋走滑断裂,从广义上来讲其西起哈拉湖,向东经祁连、冷龙岭、天祝、景泰、哈思山、海原,止于六盘山,全长近1000km,并分为多个活动性不同的段落。该断裂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地...
邵延秀刘静Yann Klinger谢克家袁道阳雷中生
贺兰山西麓断裂右旋走滑的地质地貌证据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6
2017年
贺兰山西麓断裂的水平运动性质对厘定阿拉善地块与华北地块的现今界线,探讨青藏高原向NE扩展的影响范围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发现:贺兰山西麓断裂切割了新近系背斜的西翼,干河沟组和清水营组之间的地质界线被右旋错动,位移>800m;在断裂附近的第四纪洪积高台地上,多处发育了与主断裂相交的次级张性节理(裂隙),其锐角指示主断裂具有右旋走滑性质;贺兰山西麓断裂南端发育的与主断裂斜交的正断层,表明断裂西盘向N运动并在端部形成拉张调整区,反映了主断裂水平运动为右旋走滑;形成于不同时期不同规模的冲沟跨断裂发生了明显的右旋扭动。因此,贺兰山西麓断裂的水平运动是右旋走滑,而非前人认为的左旋走滑。从断裂活动和新生代地层变形的相互关系分析,认为晚新生代以来,在贺兰山西麓断裂附近存在2个阶段的构造变形:即早期褶皱变形,后期断裂活动。这2次构造变形是青藏高原对阿拉善地块的持续推挤,导致其向NE侧向挤出的结果。青藏高原扩展的影响范围在上新世末已抵达贺兰山西麓地区,并导致贺兰山西麓断裂的右旋走滑运动,形成了阿拉善地块和华北地块的现今边界,也是青藏高原扩展的最新前缘。
雷启云张培震郑文俊杜鹏王伟涛俞晶星谢晓峰
关键词:右旋走滑青藏高原东北缘
中小震级事件产生地表破裂的震例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以往的地震统计研究中,由于中小地震产生地表破裂的震例缺乏,多数研究者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当地震震级M>6时才会产生地表破裂。基于上述统计认识,古地震探槽中破裂的出现也认为更可能是由M 6以上地震造成的。收集了1950—2014年全球范围内有明确记录产生地表破裂的56个中小强度震例,发现伴有地表破裂地震的震级下限可能在5级左右,极端情况下震级可以低至3.6级。同时,从理论和经验的角度,探讨地表破裂的控制因素,发现震源深度较浅是中小强度地震产生地表破裂的1个重要原因,此外高热流值和拉张的构造环境、摩擦强度较弱的活动断裂也是低震级事件破裂达到地表的有利条件。因此,虽然中小震级地震产生地表破裂的概率较低,但并非完全不可能。古地震探槽解译时,也不能绝对地认为只要有破裂出现,就一定是6.5级以上地震所为,而忽视古地震探槽揭示中等震级地震事件的可能性。
唐茂云刘静邵延秀王鹏袁兆德
关键词:地表破裂
安徽及邻近地区地震类型分区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对安徽及邻区地震序列和地震地质构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徽及邻区具有较明显的地震类型分区特征,地震序列以主余型为主,孤立型次之。考虑地震活动性与活动构造、震源机制解等因素,可以将安徽及邻区划分为15个具有不同特点的分区,为地震应急工作中震后早期趋势判定提供参考依据。
沈小七王俊
关键词:地震类型历史地震
史前地震事件研究新进展——2014 AGU秋季年会参会有感
2015年
2014年12月16日作者赴旧金山参加AGU秋季年会(2014年12月15日-12月19日),目的是想展示课题组近年来对史前地震研究的成果,了解和感受国际史前(古)地震研究现状和动态,以借鉴参考,开阔眼界。总体来说,虽说在美时间短暂,但感到目的达到,收获颇多。1会议盛况这次在旧金山举行的是美国地球物理学会第47届秋季年会,参会人数之多、范围之广、学科之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姚大全
关键词:史前地震地震研究浊积物国际史探槽滑动速率
侧向侵蚀相关的走滑断裂滑动速率计算新方法被引量:6
2014年
断层滑动速率是活动构造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是反映断裂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的重要参数之一.随着测年技术不断发展和测年精度大幅度提高,全新世甚至千年尺度和百年尺度的年轻地质体的位错也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断层滑动速率计算.用走滑断裂带上地质体实测年龄计算滑动速率,会受到2种因素影响:1)累积位移时间是否与所测地质体年代相符合;2)地质体位移形成过程中会受到侵蚀.在利用全新世地质体计算断层滑动速率时,应将侧向侵蚀的影响剔除.因此,文中提出1种计算走滑断层滑动速率的新方法——差值法.走滑断层上河流阶地演化与断层位错分析表明,在阶地拔河高度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可以利用阶地拔河高度与年龄按比例进行计算.此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所计算滑动速率的精度,但是需要至少有3级不同阶地的拔河高度、年龄以及位错信息.若阶地拔河高度近似呈等差排列,即各级阶地上侧向侵蚀量近似相等的情况下,利用高-低阶地累积位错量之差与对应阶地年龄差来计算滑动速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上述2种因素对滑动速率的影响.应用差值法计算得到阿尔金与昆仑断裂的滑动速率为4.7~ 8.8mm/a,与前人获得的地质学滑动速率、测地学滑动速率、缩短速率以及强震复发周期结果一致.
任治坤张竹琪陈涛王伟涛
关键词:全新世断层滑动速率差值法
郯庐断裂带宿迁北晚第四纪以来新活动的微观证据被引量:2
2016年
为探索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新活动的微观依据,我们以郯庐断裂带宿迁北马窑开挖探槽断层新活动断错物质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前人工作对比分析,识别编录晚第四纪以来变形和史前地震事件遗迹,分析其活动习性,定向采集断错物质,进行显微构造分析.发现一系列丰富复杂的微观变形组构和组合.镜下多处可见张压显微变形共处、变形带被切割等二次变形现象,显示该段至少有过2次活动,早期表现为拉张,晚期显示为挤压.宏、微观构造分析结合年代分析表明,晚第四纪以来,该断层段先行引张,然后发生强烈的挤压逆冲活动,均可能伴随强烈的史前地震活动,最新活动处晚更新世末期,年代分别为距今约为1.5万年和1.2万年.
姚大全杨源源赵鹏沈小七方良好疏鹏郑海刚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晚第四纪
位错丛集及其古地震意义——以海原断裂为例
<正>海原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一条主要活动断裂带,1920年12月16日海原M8.5级地震即发生在该断裂带上(图1)。这次地震在地表形成了长达215-237公里的同震地表破裂带(刘百篪,1985;邓起东等,1989;国...
任治坤张竹琪陈涛闫首良张培震尹金辉郑文俊张会平李传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