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1308013)

作品数:21 被引量:581H指数:13
相关作者:房立华吴建平王未来王长在杨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9篇地震
  • 12篇震源
  • 8篇震源深度
  • 6篇余震
  • 5篇震源机制
  • 5篇震源机制解
  • 4篇余震序列
  • 4篇M
  • 3篇地震定位
  • 3篇地震序列
  • 3篇双差
  • 3篇发震
  • 2篇地壳
  • 2篇地震带
  • 2篇地震动
  • 2篇地震余震
  • 2篇地震震源
  • 2篇断层
  • 2篇断裂带
  • 2篇岩石

机构

  • 12篇中国地震局地...
  • 11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广东省地震局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中国地震应急...
  • 1篇吉林省地震局

作者

  • 9篇房立华
  • 8篇吴建平
  • 7篇王未来
  • 6篇王长在
  • 5篇谢祖军
  • 5篇郑勇
  • 5篇杨婷
  • 4篇熊熊
  • 3篇曾祥方
  • 3篇金笔凯
  • 3篇包丰
  • 3篇李志伟
  • 2篇倪四道
  • 2篇王德才
  • 2篇吕作勇
  • 2篇崇加军
  • 2篇许厚泽
  • 2篇韩立波
  • 2篇蔡妍
  • 2篇刘成利

传媒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地球物理学进...
  • 4篇中国科学:地...
  • 2篇地震地质
  • 2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震
  • 1篇工业建筑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12篇201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震源深度测定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68
2013年
震源深度是地震学研究的关键参数之一,在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孕震机理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稀疏台网中震源深度的精确测定一直是难点.基于地震波到时信息是测定震源深度的常用方法,但极大地受限于台网密度及速度结构复杂性,测定精度不高.而利用P、S、面波等主要震相及深度震相的振幅、偏振、频谱等信息,即使在稀疏台网中也可以精确测定震源深度.本文在回顾基于到时及基于波形的震源深度测定方法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利用深度震相测定震源深度的方法原理,并将这些方法应用于实际地震的震源深度研究,给出了几个高精度测定典型地震震源深度的观测实例.
罗艳曾祥方倪四道
关键词:震源深度波形反演
2006年吉林乾安-前郭M5.0级地震深度及其成因探讨被引量:15
2013年
2006年3月31日,吉林省乾安与前郭县交界地区发生了M5.0级地震,是吉林省40多年来最大浅源地震,造成了约1亿元的经济损失.有关此次的地震成因有一定争论,而震源深度则是解决这些争论的重要参数之一.鉴于不同机构给出的震源深度差别很大,本文利用吉林省及邻近地区的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和远震波形,采用多种方法准确测定了震源深度.首先采用CAP方法反演近震全波形得到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初步确定震源深度为6±1km.利用远震体波波形,通过波形对比和pP深度震相,测定震源深度约为5km.利用流动地震台站观测,测定了14个波形清晰的余震震源深度,大部分余震的震源深度为5~7km.多种震源深度测定结果比较一致,表明乾安地震的震源深度为6±1km.综合地震勘探的资料,表明乾安地震的主震位于基岩之上,在油井下方1~2km.震区历史地震活动性很低,结合油气开采诱发地震的判别标准,推测乾安地震可能与油气开采有关.
高金哲李志伟包丰崇加军
关键词:震源深度震源机制解
2013年7月22日甘肃定西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被引量:3
2015年
北京时间2013年7月22日上午7:45分,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地区(34.5°N,104.2°E)发生了里氏6.6级地震,引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本研究基于有限断层模型反演方法,利用远震P波数据(2 Hz)和SH波数据(1 Hz)反演得到了此次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其中,为了对数据的高频信息进行分析,我们改进了传统的震源时间函数,采用混合震源时间函数(包含高频和低频信息)对地震震源进行描述.研究发现,通过改进的震源时间函数,反演过程中数据的高频信息得到了很好的解释,反演结果与观测波形的拟合效果更好.从反演结果来看,此次地震的破裂分量主要以逆冲方式为主,起震深度在6 km左右;在起始破裂处有最大的滑移量,最大滑移量在0.65 m左右,此次地震释放的标量地震矩为1.3×10^(18)N·m,相当于矩震级为Mw6.1.根据滑动分布推断此次地震的主要应力降发生在震源附近,平均应力降约为1.5 MPa,应力释放相对较小.
刘成利郑勇谢祖军熊熊
关键词:震源时间函数应力降
四川芦山Ms7.0级地震及其余震序列重定位被引量:113
2013年
使用三维速度模型,测定了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s7.0级地震的主震位置.使用双差方法对芦山地震的主震和2464个余震序列进行了重定位,获得了2405个地震的重定位结果,平均定位误差在E-W,N-S,U-D方向分别为0.30,0.29和0.59km.主震位置为30.291°N,102.983°E,震源深度为17.6km.余震展布长度约35km,宽度约16km,震源深度的优势分布范围在10~20km之间,浅部地震很少.震源深度剖面显示断层面向北西倾斜,浅部倾角较陡,深部略缓,表现为"铲形"逆冲断层的特征.尽管余震震中主要沿双石-大川断裂地表出露位置的两侧分布,但根据震源深度剖面推测的芦山地震的发震构造可能为其东侧的一条盲逆冲断层.重定位结果揭示,余震区存在一条向南东倾斜的余震带,它与发震断层相交成y字型,推测它是逆冲推覆构造中常见的反冲断层,芦山地震触发了这条反冲断层的活动.
房立华吴建平王未来吕作勇王长在杨婷蔡妍
关键词:余震序列地震定位双差龙门山断裂带
地震动模拟过程中断层参数的敏感性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地震发生后通常无法快速获取较准确的断层参数,这可能会对采用地震动模拟方法进行地震动强度快速评估产生影响。选取美国西部两次地震,采用两种地震动模拟方法,通过改变断层走向、滑移角、倾角和震源深度等主要断层参数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不同参数对地震动参数和反应谱值的影响以及不同方法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GP方法模拟的结果比EXSIM方法更接近观测值;在参数误差范围内,相比于模拟方法本身的误差,各参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较小,地震动强度快速评估时可以利用较合理的快速反演断层参数进行地震动模拟。
王德才何骁慧
关键词:断层参数地震动模拟震源深度反应谱
芦山地震余震序列精定位及其发震构造研究
<正>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Ms7.0级强震。芦山地震是继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级大地震后,四川地区发生的又一次严重破坏性大地震。地震共造成193人死亡,25人失踪,逾万人受伤,...
房立华吴建平吕作勇王未来王长在杨婷蔡妍
文献传递
利用sPn震相测定芦山M_S7.0级地震余震的震源深度被引量:24
2014年
利用南北地震带南段密集流动地震台阵的观测数据,采用波形互相关方法拾取Pn波走时,应用滑动时窗相关法识别sPn震相,通过sPn与Pn震相之间的走时差测定了芦山地震序列中28个ML4.0级以上余震的震源深度.结果表明,震源深度集中在10~20km范围内,垂直余震带的北西—南东向震源深度剖面揭示,余震分布表现出西深东浅的特点,倾角大约为39°.这些余震在空间上具有较好的线性分布特征,推测可能发生在与主震有关的破裂面上或邻近位置,由此推测主震的破裂面倾角大约为39°.根据余震的空间分布特征,认为芦山地震的发震断层并非双石—大川断裂,可能是其东侧的一条隐伏断层.
孙茁吴建平房立华王未来王长在杨婷
关键词:震源深度SPN震相
芦山地震序列震源机制及其构造应力场空间变化被引量:40
2015年
利用近震波形拟合方法获得2013年芦山Ms7.0地震序列共37个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及其深度(3.4≤Mw≤5.1).大部分地震震源机制以逆冲为主,有个别走滑型地震.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10-20 km范围.在稳定可靠的震源机制解基础上,用阻尼线性逆推法,划分不同间距网格,分别计算研究区平均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芦山及其周边地区的应力状态以挤压为主,应力性质主要为逆冲型,但局部地区出现走滑应力性质,最大主应力方向主体呈NW-SE,不同深度的构造应力性质和方向在局部地区存在一定差异.对比分析汶川地震震源区一带的构造应力场,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除北西向小鱼洞破裂带外(最大主压应力和最小主压应力近水平,应力性质以走滑为主),其应力状态基本一致,以挤压为主,应力性质主要是逆冲型,有少量走滑型,最大主应力方向与龙门山构造带近垂直.
罗艳赵里曾祥方高原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构造应力场余震序列
2011年9月10日瑞昌-阳新地震发震构造初探被引量:4
2014年
基于密集流动台阵,联合使用主事件法和sPL深度震相,对2011年9月10日瑞昌一阳新M_S4.6地震及其余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获得更为准确的震源位置。结果显示:重新定位后主震的水平位置为29.70°N,115.47°E,误差约1km;震源深度为15km,误差约2km。结合地震序列定位结果、主震震源机制解和震区NE向断层发育的构造背景,初步探讨主震可能的发震构造。
王向腾李志伟包丰崇加军谢祖军储日升金笔凯
关键词:震源位置发震构造
sPn震相特征及在震源深度测定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通过理论地震图模拟,研究sPn震相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sPn与Pn震相的初动极性关系在不同台站方位角呈现不同特点,基于sPn震相的深度定位方法更适合于中强地震。以2012年9月7日12时16分彝良M_S 5.6地震为例,利用南北地震带南段密集流动地震台阵的观测数据,采用波形互相关方法拾取Pn波走时,应用滑动时窗相关法识别sPn震相,通过sPn与Pn震相走时差,测定震源深度为9.6 km。
孙茁吴建平蔡妍
关键词:震源深度SPN震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