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2009A207)

作品数:8 被引量:117H指数:6
相关作者:章燕幸吴承龙钟芳芳肖桂荣更多>>
相关机构:绍兴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绍兴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眩晕
  • 8篇位置性
  • 8篇位置性眩晕
  • 7篇阵发
  • 7篇阵发性
  • 7篇良性阵发性位...
  • 5篇半规管
  • 4篇复位
  • 2篇头晕
  • 2篇物理医学
  • 2篇物理治疗
  • 2篇后半规管
  • 2篇后半规管良性...
  • 2篇复位后
  • 2篇复位术
  • 1篇跌倒
  • 1篇眩晕发作
  • 1篇症状
  • 1篇症状评估
  • 1篇治疗老年人

机构

  • 8篇绍兴市人民医...

作者

  • 8篇吴承龙
  • 8篇章燕幸
  • 7篇钟芳芳
  • 5篇肖桂荣

传媒

  • 3篇中华全科医学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管石复位术对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跌倒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经管石复位术(PRM)后能否减少跌倒发作。方法回顾性研究过去5年中因BPPV跌倒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所有患者根据受累半规管进行相应的PRM。消除位置性眩晕和眼震后,患者接受1年期随访,并观察跌倒次数。采用Wilcoxon’s检验比较复位前后跌倒次数。结果147例患者入组,后半规管121例,水平半规管18例,前半规管8例。前半规管和后半规管BPPV采用Epley法复位,水平半规管BPPV采用Lempert法复位。患者经PRM后跌倒次数减少,所有患者复位前后跌倒次数比较(P<0.01),后半规管BPPV复位前后跌倒次数比较(P<0.01),水平半规管BPPV复位前后跌倒次数比较(P=0.01),前半规管BPPV复位前后跌倒次数比较(P=0.0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RM能减少BPPV老年患者跌倒发作。
章燕幸吴承龙钟芳芳肖桂荣
关键词:位置性眩晕物理治疗跌倒
小剂量劳拉西泮治疗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评估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抗焦虑药劳拉西泮治疗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方法选择268例管石复位成功的60岁及以上BPPV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劳拉西泮(O.25mg/次、3次/d)l周,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管石复位前和复位后1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的焦虑状态,并采用中文版眩晕障碍量表(DHI)和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评估小剂量抗焦虑药劳拉西泮对老年BPPV患者管石复位术后残余症状的作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复位前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6,P=0.753),复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HAMA评分均较复位前有改善(t=19.931、26.930,均P=0.000),治疗组复位后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t=14.967,P=0.000)。治疗组和对照组复位后DHI总评分、功能、情感、躯体各亚组评分较复位前均有改善(治疗组t=43.661、32.326、31.981、14.330,均P=0.000;对照组t=46.282、32.117、34.563、13.182,均P=0.000);复位后治疗组DHI总评分以及功能、情感和躯体亚组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5.994、3.206、4.757、2.85l,P=0.000、0.002、0.000、0.005)。复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ABC评分较复位前均有改善(t=-23.248、-24.536,均P=0.000),且治疗组ABC评分高于对照组(t=2.678,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BPPV患者伴有焦虑情绪,小剂量抗焦虑药劳拉西泮有助于减轻老年患者成功复位后的残余头晕。
章燕幸吴承龙钟芳芳
关键词:眩晕半规管劳拉西泮
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三种自我治疗手法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 对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三种自我治疗手法(改良Epley法、改良Semont法和Brandt-Daroff法)进行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的对比研究。方法168例患者随机抽签法分为四组,改良Epley组45例,改良Semont组43例,Brandt-Daroff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不使用复位法。比较四组治疗1周和1个月时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6个月时的复发率,并对四组达到治愈所需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改良Epley法治疗1周时疗效优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55、23.23及44.00,P值均〈0.01),1个月疗效优于Brandt-Daroff法(X^2=8.42,P〈0.05)。改良Semont法1周疗效优于对照组(X^2=14.49,P〈0.01),1个月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P〉0.05)。Brandt-Daroff法疗效较差,1周和1个月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3.35及0.18,P值均〉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四组的治愈时间,经Log-rank检验分析,改良Epley组治愈时间短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850、25.779及35.085,P值均〈0.01)。眩晕、恶心、呕吐、心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三个物理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时四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076,P=0.2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治疗前病程长短是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复位方法、性别、患侧、病因和发病次数等与复发无关。结论改良Epley法在快速缓解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状方面优于改良Semont法和Brandt-Daroff法,可作为反复发作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但该方法并不能降低复发率。
章燕幸吴承龙肖桂荣钟芳芳
关键词:眩晕物理治疗技术半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研究被引量:25
2012年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征及各种类型对管石复位术的反应。方法对563例BPPV患者的临床表现、类型、合并症及管石复位术治疗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3例患者,男196例(34.8%),女367例(65.2%),男女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27~86岁。后半规管BPPV519例(92.2%),其中右耳受累311例(59.9%),左耳受累189例(36.4%),双耳受累19例(3.7%)。水平半规管BPPV 28例,前半规管BPPV 4例,后半规管合并水平半规管BPPV 12例。384例(68.2%)BPPV为特发性,179例(31.8%)为继发性,特发性与继发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继发性患者中78例有偏头痛,47例有头部创伤史,31例有梅尼埃病,18例有前庭神经炎,5例曾患突发性耳聋。管石复位术后1周429例患者症状缓解,缓解率为76.2%,半年内复发者67例,复发率为11.9%。结论后半规管BPPV是最常见的类型,且右侧优势,女性好发。特发性BPPV为多,继发性BPPV中偏头痛、头部创伤和梅尼埃病是主要病因。管石复位术后症状缓解率较高,半年复发率达11.9%。
章燕幸吴承龙钟芳芳肖桂荣
关键词:位置性眩晕耳石膜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研究被引量:48
2013年
目的评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发生率和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109例复位成功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所有患者一直随访到头晕完全缓解。分析其残余头晕的特点和相关的临床因素。结果109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67例,平均(52.0±10.2)岁,61(54%)例有复位后残余头晕。残余头晕有2类:持续的头昏目眩和发生在头部运动、站立或行走时的短暂头晕不稳感。头晕持续(9.2±10.5)d,3个月随访期内多数患者残余头晕在20d内消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48,95%CI(1.002~1.095)]和复位前眩晕持续的时间[OR=1.200,95%CI(1.025~1.405)]是残余头晕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受累侧、病变半规管、眩晕持续时间、治疗前眩晕发作次数、复位次数、BPPV的病因以及合并症(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人口特征和临床参数与结局无明显相关。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发生率高。未经特殊治疗3个月内都能自行缓解。早期成功复位能降低残余头晕发生率。
章燕幸吴承龙肖桂荣钟芳芳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物理医学半规管复位
DHI量表在老年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采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量表评估管石复位术后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残余症状。方法前瞻性研究134例成功复位的老年BPPV患者。所有患者在复位前和复位后1周进行DHI量表评定。对照组采用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群。对复位前后和复位后与健康人群的DHI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复位后DHI评分(15.790±4.517)与复位前(42.490±7.691)相比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832,P=0.000)。病例组复位后DHI评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12.430±3.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24,P=0.000)。病例组DHI各个单项评分复位前和复位后的比较显示除了E15、E18、E21、E22、E23等5项,其他单项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复位后和对照组的DHI评分比较显示有5个单项E2、E9、E10、E15、E18仍有差异,其他单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即使复位成功,DHI评分比较仍提示老年BPPV患者复位后功能和躯体症状基本恢复正常,但情感心理方面仍有损害,残余主观症状可能持续存在,需要进一步治疗和随访。
章燕幸吴承龙钟芳芳
关键词:眩晕物理医学半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被引量:5
2011年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因特定头位改变而诱发的阵发性短暂眩晕,占周围性眩晕的60%。发病率约为64/10000,终身患病率约为2.4%。发病高峰在50~70岁,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1]。特点为眩晕发作短暂,通常数秒至1min,与头位改变有关,
章燕幸吴承龙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高峰眩晕发作发病率头位
睡姿在老年人耳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偏侧优势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耳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率,评价睡姿与受累耳偏侧优势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114例单侧耳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老年患者的睡眠史,平均年龄(67.4±7.5)岁,人组患者均要求能确定优势侧睡姿。所有患者均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包括姿势和步态、眼球运动、Dix-Hallpike试验、仰卧侧头位试验、纯音测听法和声导抗检查等。结果右侧Dix-Hallpike试验阳性72例,左侧Dix-Hallpike试验阳性42例。睡眠时,61例偏爱右侧卧位,34例习惯左侧卧位,19例习惯仰卧位。在114例单侧Dix-Hallpike试验阳性患者中,患耳与睡姿在同侧的有78例,其中52例右侧,26例左侧;36例患耳与睡姿在不同侧,其中9例右侧卧位者左侧Dix-Hallpike试验阳性,8例左侧卧位者右侧Dix-Hallpike试验阳性,19例仰卧位患者中,12例右侧Dix—Hallpike试验阳性,7例左侧Dix-Hallpike试验阳性。患耳与同侧睡姿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X2=35.737,P〈0.01),Pearson列联系数为0.4885。结论老年患者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以右侧居多,且患者偏爱右侧卧位,患耳与睡姿的偏侧性具有相关性,对于预防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能有一定价值。
章燕幸吴承龙钟芳芳肖桂荣
关键词:眩晕前庭疾病睡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