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566)
- 作品数:7 被引量:54H指数:4
- 相关作者:陆树良姜育智刘英开宋菲原博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猪真皮深层组织错位损伤对皮肤纤维化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探讨猪真皮深层组织错位损伤对皮肤纤维化的影响,以期为烧伤瘢痕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6只2个月龄雌性杜洛克猪,将背部右侧切取中厚皮片和真皮深层组织片并原位回植的15个术区纳入真皮原位回植组,将背部左侧切取中厚皮片和真皮深层组织片并将真皮深层组织片放在脂肪层下的15个术区纳入真皮错位组。观察2组伤后7、14、21 d术区毛发生长情况及伤后14 d横断面结构。伤后7、14、21 d,测量并比较2组术区皮肤厚度(表皮到脂肪上缘的距离)、真皮厚度(表皮下缘到脂肪上缘的距离,不包括真皮和脂肪间的纤维组织厚度)、真皮-脂肪界面(真皮原位回植组为真皮深层下缘至脂肪上缘、真皮错位组为真皮浅层下缘至脂肪上缘)的纤维组织厚度,测量真皮原位回植组术区真皮切割界面(真皮浅层下缘至真皮深层上缘)纤维组织厚度并与真皮-脂肪界面纤维组织厚度进行比较;行天狼猩红染色,观测并比较2组术区真皮-脂肪界面及真皮原位回植组术区真皮切割界面和真皮-脂肪界面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2组术区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阳性表达。样本数均为6。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伤后7、14、21 d,真皮原位回植组术区毛发均较真皮错位组浓密。伤后14 d,真皮错位组术区皮肤横断面呈“三明治”样结构,真皮原位回植组术区皮肤横断面结构正常。伤后7、14、21 d,真皮错位组术区皮肤厚度分别为(4234±186)、(4688±360)、(4548±360)μm,与真皮原位回植组的(4425±156)、(4714±141)、(4310±473)μm均相近(P>0.05);真皮错位组术区真皮厚度均较真皮原位回植组明显变薄(t值分别为-9.73、-15.85、-15.41,P<0.01);真皮错位组术区真皮-脂肪界面纤维组织
- 余小平刘英开马先唐佳俊牛轶雯周军利陆树良
- 关键词:皮肤瘢痕纤维化脂肪组织切割伤
- 猪不同层次真皮组织致纤维化能力的比较研究
- 目的比较研究猪深/浅层真皮组织、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真皮成纤维细胞(dermal fibroblast,DF)的致纤维化能力方法(1)利用气动取皮刀将雌性红色杜洛克猪...
- 左衍海
- 关键词:真皮脱细胞真皮基质真皮成纤维细胞纤维化创面愈合
- 文献传递
- 中国创面修复学科模式的探索与展望被引量:5
- 2014年
- 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第一个创伤医学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严重创伤早期全身性损害与组织修复的基础研究”获得立项,以王正国院士、程天民院士、付小兵院士等为代表的专家团队已经意识到,慢性创面疾病将成为我国所面临的重大挑战,这也是我们所从事的创伤修复研究的意义所在。但当时可能很少有人能预测到,我国社会进入慢性创面高发期仅仅用了10余年时间。
- 谢挺
- 关键词:慢性创面修复学严重创伤创伤医学
- 猪皮肤脂肪穹隆结构破坏后纤维化情况
- 2015年
- 目的观察破坏猪皮肤脂肪穹隆结构后其皮肤纤维化的情况。方法取4只雌性杜洛克猪,由具有丰富临床取皮经验的医师用辊轴取皮刀在每只猪背部脊椎两侧共切取4块5cm×5cm大小仅一边带蒂的中厚皮片,设为真皮浅层组;同法继续在创面内切取5cm×5cm大小、厚度约1.5mm的带蒂组织片,设为脂肪穹隆组。切取完成即刻,将2组皮片原位回植。术后7、14、21d,分别按随机数字表法取5个创面,观察术区大体情况。于前述时相点观察大体情况后取相应术区中央深至深筋膜组织,部分行HE染色,观察2组皮片切割处胶原纤维分布并测量纤维化宽度;部分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2组皮片切割处Ⅰ、Ⅲ型胶原纤维分布。对数据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术后7d创缘有少量结痂,术后14d创面均愈合,术后21d术区可见少量毛发生长。HE染色显示,术后各时相点术区真皮浅层及真皮与脂肪穹隆交界处可见明显切割痕迹,真皮浅层组和脂肪穹隆组皮片切割处均有大量胶原纤维增生且均平行规整排列。术后7、14、21d,真皮浅层组皮片切割处纤维化宽度分别为(251±31)、(240±37)、(342±69)μm,与脂肪穹隆组的(239±36)、(286±61)、(332±28)μm接近(t值分别为0.750、-1.971、0.375,P值均大于0.05)。天狼星红染色显示,术后各时相点真皮浅层组和脂肪穹隆组皮片切割处均可见大量Ⅲ型胶原纤维与少量Ⅰ型胶原纤维平行排列。
- 余小平康雨田左衍海刘传波叶俊娜原博嵇晓芸宋菲姜育智肖玉瑞金曙雯陆树良
- 关键词:皮肤纤维化真皮
-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难愈创面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4年
-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中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糖尿病造成血管神经病变,使患者皮肤易受损,且创面往往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形成顽固难愈性溃疡。糖尿病难愈创面的发生是多种内源性、外源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致病因素彼此关联相互影响,构成了糖尿病创面复杂的病理生理事件,临床上尚缺乏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 弓家弘陆树良
- 关键词:糖尿病干细胞伤口愈合
- 增生性瘢痕中胶原结节的组织学特征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观察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s,HS)中胶原结节的组织学特征,探讨胶原结节可能的形成原因。方法选取整形手术切除的人皮肤瘢痕组织,通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胶原结节的形态特征;经天狼猩红染色,偏光镜下观察Ⅰ/Ⅲ型胶原的表达;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s,MFb)的特征性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d—smoothmuscleactin,α—SMA)的表达及分布,以观察局部组织张力的水平。结果光镜观察结果显示,胶原结节形态多样,并不局限于球形,大小不一,结节中可见大量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Fb),细胞核大而淡染;非结节区域Fb数量减少,胞核小而深染,提示结节处细胞功能活跃。偏光镜观察结果显示,部分胶原结节以绿色的Ⅲ型胶原为主,而部分胶原结节以红色或黄色的Ⅰ型胶原为主,提示结节形成时间不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早期瘢痕组织(伤后2个月)中α-SMA广泛分布于真皮深层相当于网状层水平,而时间较久瘢痕(伤后2~10年)α-SMA主要分布于结节部分,而非结节区域除血管呈强阳性染色外,几乎不表达α-SMA;胶原结节中α-SMA的分布不均一,结节表皮端α-SMA表达往往强于皮下组织端,而位于真皮浅部的结节α-SMA表达也强于深部的结节,提示结节处有大量MFb存在,组织张力高于非结节区域,且结节中及不同结节间张力分布不均一。结论胶原结节形态多样,大小不一,胶原类型与结节形成时间相关。胶原结节的形成可能与局部组织张力的分布及其演变密切相关。
- 刘英开王西樵宋菲王志勇原博青春陆树良
- 关键词:瘢痕胶原成纤维细胞
- 瘢痕形成机制及治疗对策被引量:29
- 2013年
- 陆树良
- 关键词:瘢痕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表皮细胞
- 糖尿病皮肤组织“隐性损害”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2年
- 糖尿病皮肤损伤由自发性或外源性创面引起,其中糖尿病足的皮肤损伤发生率较高,其难愈性以及带来的截趾(肢)风险,至今仍是临床面临的重大难题,需从糖尿病创面的发病机制来探寻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在病程较长的糖尿病皮肤创面中存在高糖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的蓄积,
- 葛小静姜育智章宏伟
-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皮肤伤口愈合微血管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