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08537)

作品数:22 被引量:59H指数:6
相关作者:汪之松李正良刘亚南邹鑫唐伟峰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建筑科学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0篇下击暴流
  • 10篇建筑
  • 9篇大涡模拟
  • 9篇雷暴
  • 9篇雷暴冲击风
  • 9篇荷载
  • 9篇风荷载
  • 8篇射流
  • 8篇高层建筑
  • 8篇冲击射流
  • 6篇风压
  • 4篇坡地
  • 3篇数值模拟
  • 3篇建筑风压
  • 3篇风场特性
  • 3篇风荷载特性
  • 3篇风压系数
  • 3篇值模拟
  • 2篇低矮建筑
  • 2篇输电

机构

  • 22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国空气动力...

作者

  • 22篇汪之松
  • 14篇李正良
  • 4篇刘亚南
  • 2篇邹鑫
  • 1篇黄汉杰
  • 1篇俞登科
  • 1篇韩枫
  • 1篇王超
  • 1篇唐伟峰

传媒

  • 7篇振动与冲击
  • 4篇湖南大学学报...
  • 3篇建筑结构学报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工程力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10篇2019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脉地形下击暴流风场数值模拟被引量:6
2019年
山区是下击暴流多发区域,为了研究下击暴流作用下连续山脉地形的风场特性,采用大涡模拟(LES)分析了山脉高度、间距等地貌因素对特征位置风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脉高度大于50 m时,山脚及山顶位置径向极值风速的大小随山脉高度增加而逐渐减小;山顶的加速效应主要受山高影响,其加速因子在近地面较大,而山脚的加速效应在上部空间较大;双山脉时,后山脉对前山脉湍流度的变化影响不明显,后山脉的湍流度呈现出随山脉间距扩大而先增大后减小、随前山脉高度增加而逐渐增大的变化规律.
汪之松唐阳红方智远思建有
关键词:下击暴流湍流度数值模拟
移动效应的下击暴流风场特性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稳态下击暴流风场研究已相对成熟,而实际下击暴流由于风暴移动,其风场是非稳态的。为了研究冲击风射流速度、移动速度对下击暴流风场特性的影响,采用冲击射流装置进行了移动下击暴流风场试验,并使用大涡模拟建立了移动喷口的冲击射流三维缩尺和足尺风场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和模拟吻合较好,移动速度对峰值放大作用比较明显,射流速度对峰值大小影响不大;移动下击暴流风场具有风向转变和明显不对称的特点,移动速度对风暴前方近壁面水平风速具有显著的增大效应,但对风暴后方风速有一定程度的削减;下击暴流发展到稳定状态时的风剖面随高度增加先增大到最大值,然后迅速减小,最大风速出现在风剖面下端;曲线峰值所在位置和下降段所持续的时间与移动速度和射流速度大致满足一定的比例关系。
汪之松武彦君方智远
关键词:风洞试验大涡模拟
地表粗糙度对高层建筑下击暴流风荷载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地表粗糙度对近地层的风场影响很大。为研究下击暴流风场中不同粗糙度地貌上的高层建筑表面风压变化规律,基于冲击射流试验,讨论了地表粗糙度与径向距离不同情况下高层建筑表面风压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建筑迎风面风压极值区的高度随地表粗糙度的增大而逐渐抬升,迎风面正风压系数也随之增大,背风面负风压绝对值随之减小,侧面风压系数受粗糙度影响变化不明显;建筑侧面脉动风压系数随地表粗糙度的增大而增大,而迎风面和背风面的脉动风压系数受粗糙度影响较小。随着径向距离及地表粗糙度的增大,出流强度衰减明显加快,建筑迎风面中下部区域风压系数衰减较大,背风面及侧面风压系数逐渐减小,且背风面呈线性衰减趋势。
汪之松江鹏武彦君刘兴龙董志超
关键词:地表粗糙度下击暴流高层建筑风荷载
下击暴流作用下不同深宽比的高层建筑风荷载被引量:6
2019年
为研究下击暴流作用下高层建筑的风荷载特性,采用冲击射流装置对5种不同深宽比的高层建筑模型进行测压试验,分析了深宽比和径向距离对模型局部和整体风荷载的影响.结果表明:层阻力系数沿高度方向呈下大上小的分布特征,最大层阻力系数出现在0.25H(H为建筑高度)左右,层脉动升力系数沿高度变化较为平缓;随深宽比的增大,层平均阻力系数略有减小,层脉动升力系数显著增大,模型整体的平均阻力系数和顺风向弯矩系数略有减小,整体的脉动升力系数及横风向弯矩系数明显增大;随径向距离的增大,层平均阻力系数迅速减小,层脉动阻力系数和脉动升力系数先增大后减小,模型整体的平均阻力系数和弯矩系数迅速减小,整体的脉动阻力及升力系数先增大后减小.
方智远李正良汪之松
关键词:下击暴流冲击射流高层建筑风荷载
雷暴冲击风作用下高层建筑风压幅值特性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采用冲击射流装置模拟雷暴冲击风,对4个不同深宽比的高层建筑模型进行测压试验,分析了各模型8个不同径向位置处的风压幅值特性,并与大气边界层风作用下的建筑表面风压系数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雷暴冲击风作用下,建筑迎风面为正压,侧面和背风面均为负压;迎风面平均和脉动风压受模型深宽比影响较小,侧面和背风面受深宽比影响较大;随着径向距离的增加,迎风面平均风压系数逐渐减小,脉动风压系数先增大后减小,侧面平均风压系数绝对值以及脉动风压系数先增大后减小,背风面平均和脉动风压系数变化较为平缓;各模型迎风面风压系数沿高度呈"鼻子"状分布,最大风压出现在0. 25H(H为模型高度);与大气边界层风作用下建筑表面风压幅值相比,雷暴冲击风作用下高层建筑模型的迎风面中下部区域以及侧面前缘部位风压系数较大,考虑雷暴冲击风作用的高层建筑设计时,应对这些区域的风荷载取值进行适当放大。
方智远汪之松李正良
关键词:雷暴冲击风冲击射流风剖面风压系数
下击暴流作用下坡地风场特性研究
2019年
下击暴流多发生于山地丘陵地区,而目前对于下击暴流的研究多集中在平地地形的稳态风场。为研究坡地地形对下击暴流风场特性的影响,采用冲击射流物理试验与大涡模拟(LES)方法对平地以及三个不同坡度的坡地风场进行了试验测试与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大涡模拟捕捉到了风场的瞬态变化特征,环涡结构在首次越过山坡时,在坡顶檐口位置产生下击暴流风场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最大风速;坡地地形除檐口位置具有显著加速效应外,其他位置未发现风速增大效应;与平地风场相比,檐口位置水平风速与竖向风速都有所增大,且近地面水平风速加速因子M_t达到约1.3。近地面湍流度增大较为明显的区域为起坡位置及坡后位置,坡中及檐口位置加速效应较小,檐口位置湍流度加速因子随坡度的增大而略有增加。
方智远汪之松李正良
关键词:下击暴流冲击射流
雷暴冲击风作用下高层建筑风压频域特性被引量:1
2020年
为研究雷暴冲击风作用下高层建筑风压的频域特性,采用冲击射流装置模拟雷暴冲击风,对矩形高层建筑模型进行测压试验。根据试验数据,对模型表面的脉动风压系数功率谱、水平和竖向相关系数、水平及竖向相干函数进行了详细分析,讨论了模型所在径向位置对脉动风压频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径向位置处模型迎风面的脉动风压功率谱与来流脉动风速谱基本一致;侧面与背风面脉动风压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旋涡脱落频率处;风压相关性随测点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迎风面风压的水平和竖向相干性均较强,脉动风压同步性较好;侧面测点风压水平相干性在折减频率小于0.2时较为显著,竖向相干性在整个频率范围内相对较好;背风面测点风压的水平和竖向相干性在折减频率小于0.1时较好,随着折减频率增大,相干性迅速减弱;迎、背风面中心测点风压在折减频率0.06附近存在较强的水平相干性,相位角相差180°左右,脉动风压呈现相反的相位特征。
方智远汪之松李正良
关键词:雷暴冲击风冲击射流高层建筑功率谱相干函数
风暴移动对下击暴流风场特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气象观测表明,下击暴流的风暴中心是移动的,风暴的移动会对风场特征产生重要影响。为研究风暴移动对下击暴流风场特性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建立考虑移动效应的下击暴流数值模型,并通过可移动喷口的冲击射流试验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移动下击暴流风场在风暴中心前缘存在较大环涡,形成弓形分布的极值风速区域,最大水平风速出现在距离风暴中心r=1. 0Djet(Djet为喷口直径)左右,极值风速可达1. 5Vjet(Vjet为射流速度);风暴后方水平风速被减弱,最大风速出现在r=1. 5Djet附近,极值风速约为0. 8Vjet。近地面竖向风速随高度的增大而增大,受风暴移动的影响,在风暴中心区域,竖向风速向风暴移动方向一侧倾斜;在风暴中心区域以外,竖向风速主要由环涡引起,较大竖向风速主要分布于风暴中心后方以及风暴中心前方1. 0Djet^2. 0Djet的区域。风暴的移动导致风场中测点风速和风向随时间变化显著。
方智远李正良汪之松
关键词:大涡模拟风场特性
基于性能目标的特高压输电塔抗风可靠度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特高压输电塔作为风敏感结构,在不同风荷载强度等级作用下,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破坏甚至倒塌。除了关注倒塌这一严重破坏,对于特高压输电塔在运营期间不同的受损程度,即不同的性能水准和表现也应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加固维修措施。通过大量调研和分析,提出以应力比和顶点位移为控制标准的性能目标,并建立了其性能水准量化模型;进而结合自适应高次响应面法,对皖电东送—上海1000kV双回路输电线路中的SZ301直线塔进行了相应的抗风静力性能可靠度分析,从而验证了所建议性能水准框架及可靠度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对工程设计和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俞登科李正良韩枫汪之松
关键词:特高压输电塔可靠度抗风性能响应面法
坡地高层建筑非稳态雷暴冲击风荷载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前结构风工程对于雷暴冲击风风荷载的研究多局限于稳态冲击射流模型,较少考虑风速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坡地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基于冲击射流模型,引入衰减函数使得射流的入口风速更加接近真实的雷暴冲击风整个生命周期的衰变过程,并通过瞬态大涡模拟(LES)分析了坡地地形中坡顶位置处典型高层建筑的建筑风荷载特性及坡地地形雷暴冲击风场特性.结果表明,LES瞬态模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非稳态冲击风场的风速波动较大,变化规律与实测的下击暴流风速曲线类似;建筑表面的风荷载具有强烈的非平稳特性,且随着风速迅速衰减;非稳态冲击风的风荷载波动大且潜在破坏能力更强;坡地地形下建筑迎风面风荷载普遍比平地小,且对建筑中上部的影响明显要大于底部,随着起坡角度的增大,建筑中上部风荷载逐渐减小.
汪之松刘鸿刘亚南董志超方智远
关键词:雷暴冲击风非稳态风荷载特性大涡模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