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333)

作品数:23 被引量:101H指数:7
相关作者:张嵩午周春菊王长发严菊芳王林权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1篇小麦
  • 12篇冷型小麦
  • 6篇暖型小麦
  • 5篇生物学
  • 4篇施肥
  • 4篇温度
  • 4篇冠层
  • 4篇冠层温度
  • 3篇冬小麦
  • 3篇干旱
  • 2篇性状
  • 2篇叶片
  • 2篇叶片衰老
  • 2篇生物学参数
  • 2篇生物学性状
  • 2篇施肥条件
  • 2篇穗型
  • 2篇农田
  • 2篇旗叶
  • 2篇气候

机构

  • 21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作者

  • 16篇张嵩午
  • 8篇王长发
  • 8篇周春菊
  • 7篇严菊芳
  • 6篇王林权
  • 5篇苗芳
  • 4篇刘党校
  • 3篇吕淑芳
  • 2篇刘雪薇
  • 2篇姚有华
  • 2篇李桂显
  • 2篇冯佰利
  • 2篇白龙
  • 2篇郝影宾
  • 1篇董宝婧
  • 1篇刘萍
  • 1篇曲正伟
  • 1篇崔宏安
  • 1篇陈倩倩
  • 1篇丁虹茹

传媒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6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生态学报
  • 2篇Agricu...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冷型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施肥效应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2002-2004年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冷型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与暖型小麦无显著差异,但施肥后,冷型小麦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单茎粒重和产量的增加幅度均大于暖型小麦,如冷型小麦小偃6号、陕229和RB6的产量增加幅度分别为38.2%、31.6%和40.0%,而暖型小麦NR9405和9430的产量增加幅度分别为9.3%和27.3%。在供肥条件下,暖型小麦的库源矛盾比冷型小麦突出。冷型小麦的肥料农学效率比暖型小麦高,前者分别为7.45、5.94和8.56kg/kg,后者分别为1.52和5.19kg/kg;冷型小麦对肥料有较大的响应度,施肥后增产效果显著。供试土壤中氮肥的农学效率显著高于磷肥,应优先施用氮肥。
周春菊张嵩午王林权王长发冯佰利
关键词:冷型小麦施肥产量构成因素
不同行距和播量对重穗型高产冬小麦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以新培育的两个大穗大粒小麦品系为材料,通过对参试材料的生物学性状等指标测定比较,研究了不同播量和行距配置对重穗型高产冬小麦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控制在每公顷450万基本苗和16.7cm行距配置模式下,冠层温度、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倒二叶的叶绿素含量均优于其余配置处理,播量控制在每公顷450万基本苗下的各处理有效穗数高于其余播量,即每公顷450万基本苗处理优于其余处理。
刘雪薇董宝婧苗芳王长发
关键词:播量行距生物学性状
叶色倒置小麦的一些生物学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叶色呈倒置状态小麦的一些生物学特性,为高产小麦育种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具有叶色倒置现象的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叶色倒置小麦中叶色正置茎和叶色倒置茎顶三叶的叶色、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净光合速率及千粒质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叶色倒置小麦正置茎顶三叶叶色、源活性指标及千粒质量的变化规律与普通小麦相似;倒置茎顶三叶在接近乳熟后期时旗叶叶色等级高于倒二叶;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表现为倒二叶>旗叶>倒三叶,并持续到小麦成熟;倒置茎籽粒的千粒质量均高于正置茎,且增幅明显。【结论】自然界存在叶色倒置小麦,倒置茎上旗叶的衰老先于倒二叶,且与此现象有关的生物学参数均发生了异常变化。
姚有华王长发张嵩午
关键词:小麦生物学参数
冷型小麦对旱区气候的适应性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根据农田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了冷型小麦“陕229”和暖型小麦“NR9405”所形成的农田小气候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与暖型小麦“NR9405”相比,冷型小麦“陕229”灌浆结实期间的株间气温偏低0.5~2.3℃,0~0.2m土层温度偏低0.3~4.0℃,株间水汽压和相对湿度分别偏高30~180 Pa和1%~10%,株间光照度偏小0.52~7.08klx,且株间气温差及土壤温差随生育期推迟增大。即冷型小麦对高温干旱的适应性较暖型小麦强,且气候愈干燥、气温越高冷型小麦所表现出的田间小气候环境较暖型小麦越冷湿,这对干旱区半干旱区的小麦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严菊芳张嵩午刘党校
关键词:冷型小麦干旱光照度地温
不同施肥条件下冷、暖型小麦旗叶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以2类4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灌浆结实期冷、暖型小麦在不施肥(CK)、单施磷肥(P)、单施氮肥(N)和氮磷配施(NP)等4种施肥条件下旗叶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条件下,冷型小麦的旗叶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净光合速率均高于暖型小麦。其中,在不施肥和单施磷肥条件下,两类小麦之间各项生理指标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施用氮肥(单施氮肥和氮磷配施)条件下,两类小麦之间的差异有所减小,但冷型小麦仍然高于暖型小麦。冷型小麦旗叶优良的光合生理特性具有不随施肥条件的改变而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特点,对土壤肥力状况有较强的适应性;而暖型小麦对土壤氮素营养要求较高。
周春菊张嵩午王林权
关键词:冷型小麦旗叶施肥光合生理特性
不同温度型小麦胚乳细胞增殖和籽粒生长动态及其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分析不同温度型小麦胚乳细胞增殖、籽粒体积和干质量的增长动态以及胚乳细胞数与籽粒干质量和体积的相关性,以期进行为不同温度型小麦的利用和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胚乳细胞染色、分离、显微镜下计数等方法,研究冷型小麦小偃6号、陕229、RB6和暖型小麦9430、NR9405、偃师9号的胚乳细胞增殖动态、籽粒体积和干质量的增长特性,以及胚乳细胞数与籽粒体积和干质量的相关性。【结果】小麦胚乳细胞增殖过程分为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3个阶段。在胚乳细胞快增期,冷型小麦增长比暖型小麦快,在缓增期,冷型小麦各品种胚乳细胞数较暖型小麦多;冷型小麦籽粒体积和干质量在胚乳细胞数缓增期较暖型小麦大;小麦籽粒胚乳细胞数与籽粒干质量和体积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胚乳细胞数与籽粒干质量的决定系数R2为0.814,与籽粒体积的决定系数R2为0.900。【结论】冷型小麦各品种籽粒最终的胚乳细胞数较暖型小麦多,籽粒体积和干质量在胚乳细胞数缓增期较暖型小麦大;胚乳细胞数与籽粒干质量和体积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苗芳吕淑芳谢志萍刘萍丁虹茹崔宏安张嵩午
关键词:冷型小麦胚乳细胞籽粒体积
不同气象条件下小麦冷源的品质变异被引量:2
2009年
小麦冷源是一种冷温供体材料,有较强的降温作用,当受体小麦接受冷温供体的配子后,其后代冠温呈普遍下降态势,且部分受体小麦的温度型可由非冷型转化为后代的冷型,而冷型小麦具有代谢功能好且利于高产、稳产的特征,故小麦冷源不但对冷型小麦的问世有重要诱导作用,且能更好促进小麦的高产、稳产。将小麦冷源材料放置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之下,以研究其籽粒品质的变异状况。结果表明,小麦冷源和非冷源相比,17项籽粒品质性状变异等级的加权平均值为1.9877,后者为2.8171,显示出小麦冷源的籽粒品质具有明显变异小、较稳定的特征,这和籽粒形成过程中蛋白质、淀粉及其组分的含量,相互间的比例变异小密切相关。由于小麦冷源具有籽粒品质变异小的特性,因而,这种特性就利于在其后代冷型小麦上显现,从而使冷型小麦的一些优良品质性状能在生产上反复重演,这不但进一步赋予了利于高产、稳产的冷型小麦以优质、稳质的性状,并能最终促进小麦生产的较大发展,其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张嵩午刘党校王长发严菊芳
关键词:气象条件
冷型小麦磷素吸收积累特性的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2002至2004年,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4种施肥条件下(不施肥、单施磷肥、单施氮肥和氮磷配施)冷型小麦的磷素吸收积累特性。结果表明,与暖型小麦相比,冷型小麦开花前功能叶片和穗部具有较高的磷素积累量;开花后的吸收积累量也较大,比暖型小麦高24.4%;成熟期冷型小麦子粒中磷素积累量在不施肥、单施磷肥、单施氮肥和氮磷配施条件下,分别比暖型小麦高6.3%、11.1%、18.5%和50.6%;植株磷素总积累量趋势与子粒一致。结果说明冷型小麦属于高效吸磷基因型,暖型小麦属于低效吸磷基因型;而且冷型小麦磷素积累量对氮、磷肥均有较高的响应度,属于高效高响应吸磷基因型。
周春菊张嵩午王林权
关键词:冷型小麦施肥
冬小麦冠层温度及其生物学性状对施氮量的反映被引量:12
2010年
在大田试验下研究了0 kg/hm^2(N0)、120 kg/hm^2(N120)、240 kg/hm^2(N240)、360 kg/hm^2(N360)四个氮肥处理对冷型小麦陕229、暖型小麦NR9405、不稳定型小麦小偃22三个品种拔节至成熟期间的冠层温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灌浆结实期蒸腾速率的影响及关系。结果表明:各个生育期N0冠层温度皆高于氮肥处理,随着生育期后延差异有上升趋势,在灌浆结实后期达最大。拔节期各施氮量间差异不显著;孕穗-开花期总体表现为N240处理冠层温度最低,N120和N360差异不显著;灌浆结实前期为:N360〉N120〉N240,差异在0.1-0.6℃之间,中、后期总体为N120〉N240〉N360,差异在0.1-1.5℃之间。三品种间差异也在灌浆结实后期达最大,但小麦冷暖型不随着施氮肥的增加而发生根本变化。灌浆结实各个时期蒸腾速率与冠层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拔节至灌浆结实期的冠层温度同理论产量皆呈极显著负相关,在灌浆结实后期相关性达最大;产量构成因素中,穗粒数、成穗数与各个时期的冠层温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分别在拔节期和灌浆结实后期相关性达最大,千粒重与拔节期冠层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孕穗期和开花期冠层温度呈显著正相关。灌浆结实中后期的冠层温度在评价小麦产量上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作为指导田间施氮肥的一个指标应用。
诸葛爱燕曲正伟周春菊何连帅胡冰郝影宾
关键词:施氮量冠层温度产量及构成因素
旗叶先衰型小麦生长后期顶三叶光合特性及其意义被引量:8
2012年
经长期观察发现,某些小麦品种的部分主茎或分蘖(异常茎)具旗叶较倒二叶先衰老的特征,与常见的叶片衰老次序相反。为揭示这类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探讨其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2005—2011连续6年,以正常小麦为对照,对其异常茎的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参数、灌浆速率和粒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旗叶先衰型小麦异常茎的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在结实期的一定阶段呈现倒二叶超越旗叶;异常茎上的根、茎、叶较正常茎发育充分且较为发达,其灌浆速率也比正常茎快,因而一些重要农艺性状较正常茎为优。上述表型的出现可能与特殊的灌浆机制相关,不同于正常小麦旗叶作为向籽粒输送养分的主源于结实全程发挥作用的模式,并最终造成它们的籽粒体积、千粒重和穗粒重分别比正常小麦高9.64%、10.35%和8.43%。对这类小麦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完善小麦生长发育、灌浆结实以及衰老机制理论,促进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张嵩午王长发苗芳周春菊姚有华李桂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