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60533043)

作品数:11 被引量:67H指数:5
相关作者:冯永梅凌云贺楚峰陈红胜文雅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湖南省肿瘤医院岳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突变
  • 3篇基因
  • 2篇神经性
  • 2篇神经性聋
  • 2篇手术
  • 2篇听觉
  • 2篇听觉丧失
  • 2篇人工耳
  • 2篇人工耳蜗
  • 2篇综合征
  • 2篇基因突变
  • 2篇家系
  • 2篇儿童
  • 2篇耳鸣
  • 2篇耳蜗
  • 2篇感音
  • 2篇感音神经性
  • 2篇感音神经性聋
  • 2篇SLC26A...
  • 2篇测听

机构

  • 11篇中南大学
  • 1篇湖南省肿瘤医...
  • 1篇岳阳市第二人...
  • 1篇株洲市一医院

作者

  • 11篇冯永
  • 9篇梅凌云
  • 7篇贺楚峰
  • 4篇陈红胜
  • 2篇张海林
  • 2篇蔡鑫章
  • 2篇蒋璐
  • 2篇贺定华
  • 2篇文雅
  • 2篇夏昆
  • 1篇刘寒波
  • 1篇柳炯
  • 1篇胡浩
  • 1篇伍玉军
  • 1篇刘铮铮
  • 1篇谢志国
  • 1篇陈艳
  • 1篇胡杰

传媒

  • 3篇听力学及言语...
  • 2篇中华耳科学杂...
  • 2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4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掩蔽方式治疗耳鸣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探讨完全掩蔽、不全掩蔽及循序掩蔽三种方式治疗主观性耳鸣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8例主观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完全掩蔽组20例,不全掩蔽组18例,循序掩蔽组20例,分别进行掩蔽治疗半年,评价每组在治疗1、3、6个月的疗效。结果①三组在同一阶段的疗效比较:治疗1个月后,三组疗效分别为75.00%、75.00%和33.33%,完全掩蔽组和循序掩蔽组较不全掩蔽组疗效高(P<0.05);治疗3个月后,三组疗效分别为85.00%、40.00%和38.89%,循序掩蔽组较完全掩蔽组及不全掩蔽组疗效高(P<0.05);治疗6个月后,三组疗效分别为90.00%、72.22%和25.00%,不全掩蔽组和循序掩蔽组较完全掩蔽组疗效高(P<0.0125)。②各组在不同阶段的疗效比较:完全掩蔽组疗效随时间降低,有效率从75.00%降低至25.00%;不全掩蔽组疗效随时间增高,有效率从33.33%增高至72.22%;循序掩蔽组疗效稳定,不随时间显著变化,有效率均在75.00%以上。结论循序掩蔽治疗综合了完全掩蔽的早期治疗优势和不全掩蔽的后期治疗优势,与仅使用单一掩蔽方式治疗相比,疗效更好。
文雅冯永梅凌云张海林
关键词:耳鸣
面神经膝神经节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经鼓室入路和经乳突-上鼓室入路的面神经膝神经节显微比较解剖。方法:对6例(12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采用1侧模拟经鼓室入路,1侧模拟经乳突-上鼓室入路的手术操作,对各入路涉及的解剖学标志及暴露范围进行观测。结果:两种手术入路均可达到面神经膝神经节减压的目的。其中,经鼓室入路可以显示面神经的鼓室段和膝神经节;经乳突-上鼓室入路可以显示面神经的乳突段、鼓室段、膝神经节和迷路段远侧端的(0.94±0.06)mm。两种手术入路均可能需要离断听骨链,确定恒定的解剖标志。结论:经鼓室入路和经乳突-上鼓室入路对面神经暴露程度不同,存在不同优缺点,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梅凌云冯永贺楚峰
关键词:面神经显微解剖学手术入路
使用人工耳蜗和助听器的语前聋儿童言语识别能力的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通过对使用人工耳蜗和助听器的语前聋儿童的言语识别能力的比较研究,为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提供参考。方法实验对象包括18例人工耳蜗植入和40例配戴助听器的先天性语前聋儿童,先在自由声场测试双耳裸耳听阈,根据装置使用时间和平均裸耳听阈值分组,测试并比较使用人工耳蜗和助听器的语前聋儿童封闭项的声母、韵母、单音节词识别率。结果人工耳蜗植入时间≥2年组儿童的韵母、声母和单音节词识别率明显高于<2年组患者。助听器使用时间≥2年组的各测试项识别率与<2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装置使用时间<2年的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各测试项识别率均明显高于平均裸耳听阈>100dBHL的助听器使用者,与平均裸耳听阈≤100dBHL的助听器使用者的各测试项识别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装置使用时间≥2年的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各测试项识别率均明显高于平均裸耳听阈>90dBHL的助听器使用者,但与平均裸耳听阈>70dBHL但≤90dBHL的助听器使用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极重度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能获得比助听器使用者更好的言语识别能力。
陈红胜冯永贺楚峰蔡鑫章伍玉军
关键词:人工耳蜗助听器言语识别率语前聋儿童适应证
伴发感音神经性聋的主观性耳鸣的检测分析与掩蔽治疗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通过对伴发于感音神经性聋的主观性耳鸣患者进行检测分析及掩蔽治疗,为诊断此类耳鸣和为掩蔽治疗选择合适的病例提供参考。方法66例有感音神经性聋耳鸣患者,按照听力曲线类型分为3个研究组:陡降型组28例,缓降型组20例,平坦型组18例。所有病例均接受耳鸣的检测(即强度、频率、最小掩蔽曲线、后效抑制测试)和掩蔽治疗。结果陡降型听力曲线组耳呜表现为低强度[平均耳呜强度(感觉级,x±S,下同)为(5.7±2.9)dB],高主频(频率中位数4750Hz),以重叠型和汇聚型掩蔽曲线为主,后效抑制多为阳性结果,掩蔽疗效较好(25例有效,有效率89.3%)。缓降型听力曲线组表现为耳呜低强度[平均耳呜强度(6.2±4.8)dB],高主频(频率中位数4050Hz),掩蔽曲线及后效抑制分布无明显特征,掩蔽疗效低于陡降型组而高于平坦型组(11例有效,有效率55.0%)。平坦型听力曲线组耳鸣强度[平均耳鸣强度(9.2±5.0)dB]高于前述两组,频率无明显特征性分布,掩蔽曲线多阻尼型和分离型曲线,后效抑制多为阴性结果,掩蔽疗效不佳(2例有效,有效率11.1%)。3组之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7,P〈0.05)。结论对陡降型听力曲线的耳鸣患者,推荐进行掩蔽治疗;缓降型听力曲线患者可进行掩蔽治疗;平坦型听力曲线患者掩蔽治疗的疗效有限。
张海林冯永梅凌云文雅
关键词:耳鸣听觉丧失感音神经性测听法纯音
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鼓室外耳道置管手术治疗的探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鼓室外耳道置管手术治疗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鼓室外耳道置管手术的30例40耳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耳鼓膜菲薄甚至部分粘连。40耳均接受了外耳道上、后壁皮肤切开,鼓室探查,鼓室外耳道置管手术。其中10例双耳手术病人1耳咽鼓管注药后行咽鼓管置管,1耳仅咽鼓管注药;余20例单耳手术病人仅行咽鼓管注药。结果咽鼓管置管于术后5~8d自行脱落,鼓室置管无1例脱落,术后6~8月拔管,鼓膜愈合良好。术后临床症状及听力检查达治愈标准35耳(35/40,87.5%),好转5耳(5/40,12.5%)。术后随访0.5~2年,1耳因鼓室积液再发再次置管,3耳间歇性有耳闷胀感而无主观听力下降,鼓室功能曲线C型4耳有3耳转为A型。结论对于复发性、鼓膜菲薄弹性差或是部分粘连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儿童患者,采用鼓室外耳道置管手术便于探查清理鼓室咽鼓管病变,防止鼓膜损伤及置管脱落,减少复发;同时行咽鼓管置管对提高疗效无明显帮助。
梅凌云冯永刘寒波蔡鑫章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儿童
前庭水管扩大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及SLC26A4基因的突变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分析伴前庭水管扩大(EVA)的遗传性耳聋患者SLC26A4基因的突变特点,探讨该病行人工耳蜗植入时应注意的问题。方法收集伴有EVA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家系5个,经PCR、DNA直接测序法对SLC26A4基因21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区进行突变检测。5个先证者均经乳突-面隐窝进路行人工耳蜗植入,观察术中改变和术后开机效果。结果在其中一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家系发现SLC26A4基因的IVS7-2A>G和IVS10-12T>A的复合杂合突变,另一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家系发现SLC26A4基因的1229C>T和754T>C的复合杂合突变,其中IVS10-12T>A为新发现的突变。术中所有蜗内电极均顺利插入,并经术中阻抗和神经遥测(NRT)测试效果满意,3例发生“脑脊液井喷”,用软组织和耳脑胶封堵耳蜗造孔后停止。术后1月开机均成功并重建听力。结论前庭水管扩大(EVA)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应注意处理“脑脊液井喷”,防止外淋巴瘘。SLC26A4基因突变是导致该病的分子基础,术前基因诊断对手术有指导作用。
冯永胡杰夏昆贺楚峰胡浩梅凌云贺定华刘铮铮陈红胜
关键词:前庭水管扩大突变检测人工耳蜗植入
感音神经性聋患儿的听功能综合评估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听力测试组合(ABR+ASSR+声场环境中的行为测听)在感音神经性聋患儿残余听力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8名(96耳)感音神经性聋患儿中能配合纯音测听的患儿19人(38耳)设为PTA组,进行纯音测听及ASSR检测;不能配合纯音测听的患儿29人(58耳)设为BA组,进行声场环境中的行为测听(behavior audiometry,BA)、ABR及ASSR检测。结果①PTA组0.5、1、2、4kHz各频率ASS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显著相关(P〈0.01),各频率相关系数分别为0.75、0.76、0.76、0.83,建立本实验室的ASSR—PTA直线回归方程;②BA组23耳ABR无反应但仍可引出ASSR,而ASSR无反应耳ABR均未能引出;BA组29例患儿中ASSR检测反应较好耳(29耳)在0.5~4kHz四个频率上,ASSR可测得83个反应阈值,行为测听可测得89个反应阈值,综合ASSR和行为测听可以得到96个反应阈值。结论与单项听力测试方法相比,听力测试组合(行为测听+ABR+ASSR)能为更小年龄、听力损失更重的患儿进行残余听力的评估,同时能对双侧耳间听力差异、各频率的听力损失程度进行评估,为听力损失病变的定位判断提供参考。
蒋璐冯永柳炯梅凌云贺楚峰
关键词:听性稳态反应听性脑干反应行为测听
一母系遗传非综合征耳聋大家系的临床特征和病因学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母系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的临床特征和分子遗传机制。方法收集一遗传性耳聋大家系5代72人,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和听力学测试,并采集23例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DNA直接测序法对先证者进行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变异后,取正常人群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鉴定此变异是否为突变。结果此家系36例母系成员中有21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双耳对称,高频下降明显,发病年龄0~56岁。所有成员全身体查无异常,听力学检测无中耳疾病及蜗后病变证据。先证者mtDNA序列分析共发现23种变异,18例母系成员均携带12SrRNA基因A1555G突变,同时均携带一新的变异T1541C。A1555G和T1541C的正常人群变异频率均为0/100,余21种变异频率均大于1/100。5例父系亲属和配偶均无听力障碍,A1555G和T1541C检测阴性。结论线粒体A1555G突变是本家系耳聋的主要原因,环境因素可能参与A1555G突变表型表达的调节,T1541C为中国人群未报道新突变,可能对该家系Al555G突变所致耳聋的外显率有影响。
陈红胜冯永谢志国夏昆梅凌云贺楚峰
关键词:线粒体DNA母系遗传病理分子生物学
SOX10基因新突变导致一Waardenburg综合征2型家系的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通过对WS2的临床分析和候选基因的突变检测,加深对WS2的认识,并探讨Waardenburg综合征2型的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一就诊于湘雅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的湖南家系,做出临床诊断,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取血样。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MITF、SNAI2、SOX10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扩增的PCR产物酶切后在ABI3100自动测序仪上进行正反向直接测序分析,利用GeneTool软件及遗传学网站的信息分析数据。结果 (1)2位患者诊断为WS2;(2)先证者及先证者母亲的SOX10基因的编码区找到了一个国内外未曾报道过的杂合子新突变(c.113delG,p.Gly38AlafsX71),在家系中其他成员和100名家系外健康对照者中均未发现此突变。MITF和SNAI2基因突变检测均正常。结论 (1)本研究对Waardenburg综合征Ⅱ型一家系进行了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分析,有助于对该综合征的进一步认识;(2)所发现的SOX10基因(c.113delG,p.Gly38AlafsX71)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属新突变,不仅丰富了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而且为更好地了解该基因的功能提供了新的线索;(3)WS2患者在做基因筛查时SOX10和MITF要作为候选基因。
陈艳冯永杨柏球
关键词:WAARDENBURG综合征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
人缝隙连接蛋白30互作蛋白的筛选及初步鉴定
2009年
目的通过筛选和鉴定缝隙连接蛋白30(connexin30,Cx30)的互作蛋白,探讨互作蛋白对Cx30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Cx30.C—pGEX-4T-2-GST融合表达载体,纯化Cx30-C—GST融合蛋白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以纯化蛋白在胎儿脑组织裂解蛋白中沉降互作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互作蛋白,切取互作蛋白形成的差异蛋白带进行质谱分析,通过NCBInr数据库筛选互作蛋白,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共定位进行初步鉴定。结果共筛选到4个互作蛋白,即Keratin16、Camk2b、Tubulinbeta-3以及alpha—tubulin,Cx30与Keratin16和Tubulinbeta-3存在免疫共定位。结论Keratin16、Camk2b、Tubulinbeta-3及alpha—tubulin是Cx30互作蛋白,可能在蛋白的组装,运输及控制缝隙连接通道开关等方面影响Cx30的功能。
贺定华冯永梅凌云贺楚峰
关键词:听觉丧失连接蛋白类谷胱甘肽转移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