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2021)

作品数:18 被引量:103H指数:9
相关作者:彭楠柳永清旷红伟许欢章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长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 9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恐龙
  • 10篇白垩世
  • 9篇恐龙足迹
  • 8篇化石
  • 6篇早白垩世
  • 5篇古地理
  • 4篇晚白垩世
  • 3篇中生代
  • 3篇足迹化石
  • 3篇侏罗统
  • 3篇埋藏学
  • 3篇冀西北
  • 3篇白垩统
  • 2篇上侏罗统
  • 2篇蜥脚类
  • 2篇下白垩统
  • 2篇恐龙骨骼化石
  • 2篇恐龙化石
  • 2篇恐龙足迹化石
  • 2篇古地理意义

机构

  • 17篇中国地质科学...
  • 1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0篇长江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南冶金地质...
  • 1篇山东省地质调...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7篇旷红伟
  • 16篇柳永清
  • 15篇彭楠
  • 14篇许欢
  • 10篇章朋
  • 9篇王宝红
  • 9篇陈军
  • 8篇刘海
  • 8篇汪明伟
  • 7篇徐加林
  • 3篇安伟
  • 2篇董超
  • 2篇王能盛
  • 1篇江小均
  • 1篇许克民
  • 1篇章惠

传媒

  • 9篇古地理学报
  • 3篇地质论评
  • 2篇中国地质
  • 2篇Journa...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8篇2013
  • 2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美国西部的中生代地层——以犹他州为例
美国西部以高原、峡谷、红层闻名于世,所揭露的地层单元包括从前寒武系到第四系,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中生代地层。落基山脉的隆升、北美克拉通稳定抬升,导致了科罗拉多高原的形成,进而形成壮观的众多深切河谷(峡谷),河流、峡谷与红色...
旷红伟James Kirland柳永清彭楠
关键词:中生代地层
文献传递
山东诸城晚白垩世恐龙化石埋藏学研究被引量:19
2014年
山东诸城是中国以晚白垩世大型鸭嘴龙类为主的恐龙化石产地。本文从化石埋藏地地质背景、埋藏沉积相与古水流、骨骼化石分布、改造与聚集特征及分类学、骨骼化石微观组构和埋藏模型等方面,系统阐述了诸城晚白垩世恐龙骨骼化石埋藏学特征。诸城晚白垩世晚期(火山岩长石Ar-Ar年龄为76.2~73.5Ma)恐龙化石主要集群埋藏于冲积扇泥石流(DF)、洪泛平原(FP)与辫状河道(BRC)沉积层中,化石密集、成层分布,但残体骨骼层内骨骼化石大小、形状混杂、疏密不均、属种的单-以及残体骨骼大小、形状和规模不等,多数骨骼化石为不完整的长柱状、板状形态,骨骼呈定向排列,具有短距离搬运、异地快速埋藏及集群埋藏特点。沉积物及薄片分析显示,诸城恐龙生存及骨骼化石埋藏的环境为半干旱-干旱气候条件。埋藏-保存模式可概括为:恶劣的生存环境-恐龙批量死亡-遗体腐烂-骨骼被洪流或泥石流冲刷、搬运至目前沉积场所-快速掩埋-浅埋藏成岩-地壳抬升暴露。诸城恐龙化石埋藏学的研究,为我们了解和恢复中国华北地区晚白垩世时期的古地理、古环境和古气候提供了依据。
旷红伟柳永清董超彭楠许欢王宝红章朋王克柏陈树清张艳霞
关键词:晚白垩世恐龙化石埋藏学
冀西北尚义盆地中生代沉积特征及古地理被引量:2
2014年
尚义盆地形成于早侏罗世—早白垩世,盆地内沉积了一套以紫红色、灰绿色陆源碎屑岩为主的地层,仅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地层局部夹薄层玄武安山质火山岩。通过系统分析尚义盆地的沉积岩、沉积相带展布特征及古水流、砾石成分等,分析了早侏罗世—早白垩世盆地的物源区、汇水中心及古气候的演化,恢复了早侏罗世—早白垩世盆地古地理格局。同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尚义盆地的沉积—充填样式,重点总结和综合分析了盆地内熔积岩、辉绿岩、边界断层等的发育特征,初步推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尚义盆地为伸展断陷盆地。
章朋柳永清旷红伟彭楠许欢刘海徐加林陈军王宝红汪明伟
关键词:土城子组古水流中生代
山西省首次发现侏罗纪恐龙足迹被引量:1
2017年
恐龙足迹是恐龙生活时留下的印记,它能够提供恐龙运动特征、社会行为、生活习性等多方面大量信息。中国恐龙足迹化石分布广泛,将近百余年来,中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等都曾发现过恐龙足迹化石。然而,目前已发现的恐龙足迹时代多集中在早—中侏罗世以及白垩纪,晚侏罗世恐龙足迹则鲜有报道。尽管近些年山西地质博物馆等单位在山西中北部白垩系陆续发现恐龙骨骼化石,邻近的内蒙古、陕西省、河北和河南等地都有恐龙足迹发现,但迄今为止,山西省还未有恐龙足迹的报道。最近,山西省古县上侏罗统天池河组首次发现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其不仅填补了山西省恐龙足迹发现的空白,也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第二例晚侏罗世蜥脚类足迹。山西省晚侏罗世蜥脚类恐龙足迹的发现科学价值较大,特别是在研究中国晚侏罗世恐龙的分布、古地理和古生态环境更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续世朝许欢王锁柱伊剑薛沛霖贾磊
关键词:侏罗纪恐龙
胶东诸城晚白垩世恐龙骨骼化石地球化学及埋藏学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胶东诸城发育了世界罕见的晚白垩世中晚期恐龙化石集群埋藏点,主要分布在诸城市东南的库沟、恐龙涧、西见屯和臧家庄。本文通过薄片鉴定、电子探针、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等方法技术,系统研究了诸城恐龙骨骼化石微观特征与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恐龙骨骼埋藏成岩过程,厘定4个化石集群埋藏层的相对层位关系和骨骼沉积物来源方向,探讨了恐龙死亡的可能原因。研究表明,研究区恐龙骨骼化石主要矿物成分为磷灰石和方解石,也零星含有Fe、Mn、BaSO4及SiO2等矿物成分;骨骼化石和围岩主量、微量与稀土元素分析显示,CaO、P2O5、F、REE、Y、Sr和Ba、U高值且远高于围岩,其中CaO、P2O5、F、Sr和Ba的高值是由于原始骨骼组成中这些元素背景含量高,而REE、Y及U的异常高值是成岩过程中吸附作用所致;骨骼中Rb、Th、Nb、SiO2、Al2O3、TiO2、Zr、Hf含量低于围岩是由于它们属于亲沉积碎屑元素,都来自母岩的风化产物;骨骼化石中稀土元素表现为轻稀土富集型,稀土配分模式与上地壳相似,并具有Eu轻微正异常和Ce负异常特点;研究认为,骨骼与围岩较高的Sr、Ba含量及稀土元素异常系源于干旱气候与氧化环境的浅埋藏成岩作用;依据不同化石点骨骼中磷灰石矿物与方解石矿物组成的对比、骨骼与围岩主量元素分子风化率指数及REE、HREE、LREE与(La/Yb)N、(Ce/Yb)N和(La/Sm)N、δEu、δCe等参数的对比,研究区4个集群埋藏的恐龙化石层相对层位关系由下至上分别厘定为库沟、西见屯、恐龙涧与臧家庄;骨骼围岩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下伏青山群火山岩与莱阳群沉积岩的剥蚀产物;研究区上白垩统红土崖组下部不到100m厚的地层中恐龙化石异地集群埋藏层的多次出现表明,集群埋藏不是一个简单孤立事件,恐龙的死亡也可能受制于干旱气候的影响,特别是环境背景的Sr和Ba等元素有可能是�
旷红伟许克民柳永清董超彭楠王克柏陈树清张艳霞
关键词:晚白垩世恐龙骨骼化石地球化学埋藏学
山东诸城晚白垩世王氏群恐龙化石层碎屑锆石定年和物源示踪被引量:12
2016年
山东东部诸城晚白垩世王氏群大面积、高密度集群埋藏的恐龙化石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但其沉积物源与精确沉积时限目前尚不明确。本文通过对山东诸城王氏群恐龙化石层中6个砂岩样品的碎屑锆石U-Pb定年表明,样品090414-24-D中最年轻的单颗粒锆石年龄(YSG)为77.3 Ma,应代表王氏群恐龙化石层的最大沉积时限(下限),结合前人对王氏群红土崖组的年代学研究表明,其沉积时限应老于73.5 Ma(上限),也说明赋存恐龙化石层的王氏群上部红土崖组为Campanian期沉积;碎屑锆石定年揭示物源的锆石年龄组成分布在100~130 Ma之间,6个样品的年龄主峰值多在110 Ma或120 Ma左右,与下伏的早白垩世青山群火山岩年龄主峰较为吻合。王氏群恐龙化石层砾岩的砾石成分和古水流研究显示,其中3组砾石统计表明砾岩层砾石成分主要由火山岩或火山碎屑岩组成,3组古水流数据表明,诸城地区王氏群红土崖组砾岩层的古流向以南和南东方向为主,尚有1组显示古流向为向北,表明王氏群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北侧莱阳和北西侧沂沭断裂带的青山群火山岩,其次为盆地南缘。本研究为诸城王氏群化石层沉积时限的限定和沉积物源的判断,以及胶莱盆地王氏群时期古地理格局的恢复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安伟旷红伟柳永清彭楠许克民许欢章朋王克柏陈树清张艳霞
关键词:碎屑锆石
北疆东部三塘湖与吐哈地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沉积差异性及对博格达山隆升时间的约束被引量:9
2013年
在钻井资料及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地层、沉积、物源与古水流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比研究北疆东部三塘湖和吐哈地区中侏罗世西山窑组地层、沉积地质学和物源与古流向发育特征。研究表明,三塘湖和吐哈地区的西山窑组地层序列、岩石组合、沉积相类型及地层间的接触关系等具有明显的一致性。西山窑组沉积的早—中期,三塘湖和吐哈地区为统一坳陷盆地;西山窑组沉积晚期,吐哈北部沉积物源和古水流体系等发生变化,沉积物碎屑成分中未见有南部觉罗塔格山的变质岩岩屑,重矿物组合也与北部博格达地区相似,古水流也表现北部来源。博格达山地区可能于西山窑组沉积期末发生隆升,将吐哈和三塘湖地区分割为互不连通的2个盆地。2个地区西山窑组之上的沉积演化和地质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章惠旷红伟柳永清彭楠
关键词:北疆博格达山隆升
Mesozoic basins and associated palaeogeographic evolution in North China被引量:11
2015年
In North China, the Mesozoic terrestrial basins, sedimentary palaeogeography and tectonic settings involved five evolutionary stages: (1) the Early-Middle Triassic, (2) the Late Triassic to Early-Middle Jurassic, (3) the Late Jurassic to early Early Cretaceous, (4) the middle-late Early Cretaceous and (5) the Late Cretaceous. The regional punctuated tectonic events occurred during these evolutionary stages. During the Early-Middle Triassic (stage 1), the Xingmeng Orogenic Belt (XMOB, i.e., east- ern part of Central Asia Orogenic Belt, CAOB) of the northern North China was settled in the transition of tectonic environment from syn-orogenic compression to post-orogenic extension with intensive uplifting. It is a main provenance in the unified Ordos-North China Basin.The united continental plate of China and the Qinling-Dabie-Sulu Orogenic Belt formed due to convergence and collision between the North China Plate and the Yangtze Plate along two suture zones of the Mianlue and the Shangdan in the terminal Middle Triassic. During the Late Triassic to the Early-Middle Jurassic (stage 2), the Late Triassic mafic or alkaline rocks and intrusions occurred o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margins of North China Craton (NCC) and XMOB, implying that intensified extension happened all over the North China (early phase of stage 2). Additionally, in the late phase of stage 2, the basic volcanic- filing faulted basins we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eastern North China during the Early- Middle Jurassic, including a series of smalt- to medium-sized basins with coal-bearing strata and some volcanic rocks in other areas of North China, which was the result of subduction of the Palaeo-Pacific Plate during the Early-Middle Jurassic. An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with accretionary complex developed in the eastern Heilongjiang of China, Japan and the Far East of Russia at that time. However, in the end of the Early-Middle Jurassic, because of the Yan- shanian orogeny characterized by complicat
Yong-Qing LiuHong-Wei KuangNan PengHuan XuPeng ZhangNeng-Sheng WangWei An
关键词:MESOZOICBASINPALAEOGEOGRAPHY
胶莱盆地早白垩世莱阳群沉积物源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8
2015年
应用古流向、砾石成分及砂岩碎屑锆石定年方法,综合分析了胶莱盆地早白垩世莱阳群沉积时期的物源组成及其地质意义。古流向,五莲—诸城显示较稳定的N向,莱阳—乳山一带由早期的E-SE向逐渐转变为晚期W-NW向。砾石成分,五莲—诸城—胶州地区以花岗片麻岩、花岗岩、大理岩和石英岩为主,莱阳—乳山早期花岗岩砾石成分含量高,晚期成分复杂。碎屑锆石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10~145 Ma,150~180 Ma,200~250 Ma,600~950 Ma和1700~2600 Ma。由此推断胶莱盆地在早白垩世莱阳群沉积期的物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①盆地南缘苏鲁造山带超高压-高压变质岩和浅变质杂岩;②盆地周缘燕山期(J2-3-K1)花岗岩;③北侧胶北隆起基底(亲华北型)变质岩。并且盆地物源组成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这种差异说明当时苏鲁造山带的南、北段在抬升及抬升后可能存在着差异性的隆起和改造,表现为苏鲁造山带南段(南苏鲁造山带)隆升幅度大并且稳定,北段(北苏鲁造山带)表现出较为低缓的隆起或者局部的小隆起并且后期经历大规模的塌陷。另外,物源也指示早白垩世莱阳群沉积时期,胶莱盆地呈现出西高东低的古地貌特征,直到莱阳群沉积晚期,盆地东部才有所抬升。
彭楠柳永清旷红伟许欢章朋陈军安伟王能盛
关键词:胶莱盆地早白垩世地质意义
山东诸城地区蜥脚类恐龙足迹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蜥脚类恐龙是中生代时期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作为广泛分布于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一种进化十分成功的恐龙,蜥脚类足迹也是分布较广,从早侏罗世到晚白垩世的地层中都有发现。诸城地区南部皇龙沟莱阳群、北部张祝河湾及棠棣戈庄大盛群中发现了三处早白垩世时期数量不等的恐龙足迹化石,这三处化石点都发现了蜥脚类的恐龙足迹化石。诸城地区三处的蜥脚类恐龙足迹之间有什么异同呢?这些足迹的造迹者都属于同一种蜥脚类恐龙吗?本文在大量的数据统计基础上,根据前后足的面积比对蜥脚类足迹进行了初步分类,推测早白垩世早期的皇龙沟及早白垩世晚期的棠棣戈庄都至少生活有两种不同的蜥脚类恐龙,证实了蜥脚类群居生活的特性。对三处不同时期蜥脚类恐龙体型的对比总结出蜥脚类体型趋小化的演化趋势,并分析认为环境的变化是演化的动力机制。对白垩纪恐龙物种的更替,古环境变化等多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
张艳霞陈军江小均
关键词:蜥脚类足迹化石早白垩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