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214904)

作品数:28 被引量:73H指数:5
相关作者:吕俊复韦鲁滨赵跃民骆振福朱学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矿业工程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重介
  • 8篇重介质
  • 7篇空气重介
  • 7篇空气重介质
  • 7篇分选
  • 6篇流化
  • 6篇空气重介质流...
  • 4篇流化床
  • 4篇
  • 3篇选煤
  • 3篇振动流化床
  • 3篇细粒
  • 3篇细粒煤
  • 3篇粒度
  • 3篇粒煤
  • 3篇褐煤
  • 3篇干法分选
  • 3篇干法选煤
  • 3篇COAL
  • 2篇水分

机构

  • 10篇中国矿业大学
  • 4篇清华大学
  • 4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华北理工大学
  • 2篇内蒙古仲泰能...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上海电力学院
  • 1篇徐州工程学院
  • 1篇天地科技股份...
  • 1篇徐州矿务集团...
  • 1篇唐山市神州机...
  • 1篇江苏海德节能...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作者

  • 5篇赵跃民
  • 4篇韦鲁滨
  • 4篇吕俊复
  • 4篇骆振福
  • 3篇朱学帅
  • 2篇章新喜
  • 2篇吴玉新
  • 2篇刘道春
  • 2篇曾鸣
  • 2篇李凌月
  • 2篇陈伟
  • 2篇刘雪敏
  • 1篇杨旭亮
  • 1篇梁春成
  • 1篇周恩会
  • 1篇段晨龙
  • 1篇苏丁
  • 1篇江海深
  • 1篇贺靖峰
  • 1篇赵小楠

传媒

  • 4篇Intern...
  • 3篇煤炭科学技术
  • 2篇中国电力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矿山机械
  • 2篇中国电机工程...
  • 2篇洁净煤技术
  • 2篇煤炭工程
  • 1篇中国煤炭
  • 1篇煤炭技术
  • 1篇化工学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煤炭学报
  • 1篇Partic...
  • 1篇Journa...
  • 1篇科技纵览
  • 1篇Intern...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9篇2013
  • 1篇2012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nsights in active pulsing air separation technology for coarse coal slime by DEM-CFD approach被引量:1
2013年
To research a novel technology for dry coarse coal slime beneficiation and extend its application, active pulsing air separation technology was investigated by DEM-CFD coupling simulation approac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sh content of feed is reduced by 10% 15% and the organic efficiency is up to 91.78% by using the active pulsing air separation technology. The gas solid flow in the active pulsing air classifier was simulated. Meanwhil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 motion and the separation process of different particles were analyzed, and the mechanical structure of the classifier was also modified to achieve high separation efficiency. Therefore, a novel high-efficiency dry beneficiation technique was advanced for coarse coal slime.
董良赵跃民谢卫宁段晨龙李浩华成鹏
关键词:空气分离技术粗煤泥空气分级机气固两相流
气-固浓相分选流化床排料机构测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2013年
针对气-固浓相分选流化床排料机构故障率高、次生破坏大、维修困难等问题,分析了排料机构的现场控制要求,设计了基于PLC的自动测量监控系统。详细阐述了该测控系统的工作原理、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抗干扰设计,给出了PLC的选型、内存设置和地址分配方案,并给出了系统结构、工作流程和编程流程。
周恩会赵跃民梁春成段晨龙江海深
关键词:PLC测控系统
二元加重质振动流化床的流化及分选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将振动能量引入到二元加重质气固流化床中,将一定粒度组成的磁铁矿粉和石英砂按照不同质量配比形成的混合物作为加重质,对床层进行流化及分选特性研究。研究了二元加重质振动流化床的流化特性,并在不同流化气速、振动强度、加重质配比条件下,对6~3mm、3~1 mm两个粒级细粒煤进行分选试验,确定了最优试验参数。试验结果表明,临界流化气速随石英砂质量配比增大而减小。当气速为7.37 cm/s时,床层稳定性良好,压降标准差为4.08 Pa;在最佳试验条件下,对6~3 mm和3~1 mm两种粒级煤样分别进行分选试验,分选精度(可能偏差值E_p)分别达到0.09 g/cm^3和0.13 g/cm^3,分选效果良好。
陈伟骆振福庄宏乾王亚男黄歌刘付胜曹小强
关键词:振动流化床分选试验细粒煤
基于神经网络的潮湿煤炭气流分级效果预测
2021年
潮湿煤炭给选煤厂筛分作业带来了极大困难,而气流分级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进行潮湿煤炭的分级过程中,通过预先对实际的分级效果能进行预测,进而实现对分级过程进行自动控制。人工智能为分级过程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方法。基于神经网络应用Python语言建立了气流分级效果预测模型,以内蒙古伊泰集团煤样为研究样品进行不同条件下50组气流分级试验,通过将试验数据随机打乱,选择45组数据作为训练集,对机器进行训练学习,5组作为检测集,选择气流分级试验中初始含水率、有无振动、分级时间3个因素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将粗粒级和细粒级2个大粒级中的>6,3~6,<3 mm粒级的含量作为输出,通过交叉验证的方式,寻找神经网络的最佳参数。训练了2个BP神经网络NN1和NN2。神经网络NN1,包含一个隐藏层,隐藏层神经元数量为6个,选取的激活函数是tanh;NN2神经网络,包含2个隐藏层,隐藏层神经元数量分别为5和7个,选取的激活函数是identity。NN1在预测的整体上优于第2个神经网络,尤其是粗粒级3~6,<3 mm和细粒级>6,3~6,<3 mm这5个级别预测结果优于第2个神经网络,但对于粗粒集>6 mm这一级别的预测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NN2整体预测结果较为平均,整体偏差不大,对于粗粒级>6 mm这一项的预测结果与其他项预测较为接近,明显优于第1个神经网络,在整体预测上表现更好,NN2在>6 mm粗粒级预测上优于NN1。将2个网络结合起来,粗粒级>6 mm的采用神经网络NN2的结果,粗粒级3~6,<3 mm和细粒级>6,3~6,<3 mm这5个预测结果采用NN1的预测结果,作为最后的预测结果可提高预测的精度,最后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9178,能对输入数据进行较好的拟合。
郎军贺琼琼贺琼琼黄鹏飞章新喜
关键词:气流分级BP神经网络
Characteristics of pressure fluctuations and fine coal preparation in gas-vibro fluidized bed被引量:4
2015年
To improve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of air dense medium fluidized beds for dry coal preparation,a gasvibro fluidized bed has been proposed in which magnetic powder is used as the heavy medium.Pressure fluctuations in the gas-vibro fluidized bed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ime-and frequency-domain analysis method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ssure fluctuations,bubble behavior,and separation efficiency was established.The low amplitude of the standard deviation,the 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the incoherent-output PSD,and the high amplitude of the coherent-output PSD,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bubble behavior in the bed,were improved for coal preparation.The coal ash content was reduced from 42.55% to 16.54% by using the gas-vibro fluidized bed.
Liang DongYuemin ZhaoLiping PengJie ZhaoZhenfu LuoQingxia LiuChenlong Duan
关键词:振动流化床粉煤空气重介质流化床频域分析方法
气固搅拌空气重介质流化床中细粒煤分层规律研究
2016年
为了研究气固搅拌空气重介质流化床中细粒煤分层规律以及其分选粒度下限,对气固搅拌空气重介质流化床的流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气固搅拌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在转速为100 r/min时有较为稳定的流化特性;6-3 mm粒级的原煤灰分随着流化床床层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表现出良好的密度分层规律和分选特性。原煤分级分选结果表明:普通流化床对13-6 mm粒级有较为明显的分选效果,灰分离析标准差达到1.56;气固搅拌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对13-6、6-5、5-4 mm三个粒级都有明显的分选效果,灰分离析标准差分别为1.74、1.36、1.35。气固搅拌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细粒煤的下限介于4-3 mm,且对3-1 mm的细粒煤没有分选效果。
刘付胜骆振福蒋勇邵换男陈伟
关键词:空气重介质流化床流化特性细粒煤分选干法选煤
接触热阻对双H型鳍片管传热系数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对2种常用的双H型鳍片管换热管束(ND钢和316L不锈钢)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2种材料的实际传热系数。同时,将接触热阻考虑到鳍片效率中,推导得到了双H型鳍片管传热系数的计算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实验发现,在焊接工艺和结构尺寸等因素相同的条件下,ND钢试样的传热系数远大于316L试样。根据实验值与计算值的差值,可以得到各试样的接触热阻值。对比2组试样的接触热阻值发现,ND钢试样的接触热阻远小于316L不锈钢试样。对于特定结构的双H型鳍片管,接触热阻导致316L试样传热系数下降了7 W·(m^2·K)^(-1),而对ND钢试样传热系数的影响却可以忽略不计。同时,对计算模型分析可知,当单位接触热阻小于0.001 m^2·K/W量级时,其对传热系数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验证了实验结果。计算模型可以预测特定结构鳍片管的接触热阻,从而判断接触热阻对传热系数的影响,为工业上选取合适的低温省煤器换热管束材料和焊接技术提供参考。
葛铭赵利杰舒少辛张守玉吕俊复
关键词:低温省煤器传热系数接触热阻
入料特性对干扰床(TBS)分选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文章结合干扰沉降理论和斜面流理论,研究了入料特性对TBS分选性能及其挡板设置的影响。结果表明:入料粒度和密度组成是影响挡板设置和TBS分选性能的主要因素;分选密度随上升水速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加设适当角度的挡板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颗粒粒度效应,实现按密度进行分选。
赵小楠韦鲁滨吕薇
关键词:粗煤泥
燃煤机组烟气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在分析超净排放技术和脱硫、脱硝及除尘中各污染物的作用机制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工况条件下SO_2、NO_x、烟尘的排放特性。结果表明:(1)脱硝工艺烟气温度控制在377~407℃,总风量控制在1 100~1 500t/h,出口NO_x质量浓度能够达到《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超净排放(50mg/m^3)的脱硝标准,比改造前NO_x平均脱除效率提升6百分点。(2)改造后,出口烟气SO_2质量浓度为28.7 mg/m^3,低于35 mg/m^3;出口烟尘质量浓度为3.4 mg/m^3,低于5 mg/m^3,均达到了GB13223—2011超净排放的标准。(3)电厂完成改造后每年可减少SO_2及NO_x排放量分别为2.7万、1.3万t,年缴纳的SO_2和NO_x排污费用可减少2 526.3万元,具有显著的节能及经济效益。
赵斌赵宝玲郑雨柔李倩杨玉滢
关键词:燃煤机组排放特性脱硫脱硝
Research on Calculation Models of Coal Comminution Energy Consumption被引量:1
2013年
在总结粉碎功耗规律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单一粒度颗粒的粉碎功耗预测理论,介绍了粉碎功耗理论的3种著名假说体积假说、面积假说、裂缝假说及其修正计算方法,并进行了比较,描述了粉碎功耗计算的通用关系式和近年来提出的新机制,包括原生裂纹假说、突变理论及分形理论等;进而针对具有复杂粒度分布物料的粉碎功耗,将给料与产品粒度分布作为参数引入能耗计算中,获得了当粒度分布分别满足G.S分布、R—R分布、分形分布时的各种粉碎功耗理论预测结果。此外,还列出了部分常用的粉碎功耗经验关联式并进行了比较。文中提出在研究煤的粉碎功耗规律时,采用Walker计算式结合分形粒度分布或R-R分布的能耗模型及Morrell经验式是可行的。
LIU Xuemin WU Yuxin LU Junfu YUE Guangxi
关键词: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耗燃烧过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