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5170)

作品数:13 被引量:100H指数:6
相关作者:兰凤崇陈吉清李丽芬黄伟吴凯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机械工程
  • 14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汽车
  • 5篇生物力学
  • 5篇乘员
  • 4篇有限元
  • 4篇温度场
  • 3篇有限元模型
  • 3篇生物力学模型
  • 3篇太阳辐射
  • 3篇碰撞
  • 3篇下肢
  • 3篇车辆
  • 2篇行人
  • 2篇热负荷
  • 2篇座椅
  • 2篇车辆工程
  • 1篇导热
  • 1篇导热系数
  • 1篇电池
  • 1篇动力电池
  • 1篇行人安全

机构

  • 14篇华南理工大学
  • 8篇广东省汽车工...
  • 3篇学研究院
  • 1篇中国计量学院

作者

  • 13篇陈吉清
  • 12篇兰凤崇
  • 4篇李丽芬
  • 3篇黄伟
  • 3篇吴凯
  • 2篇刘朝阳
  • 1篇魏文
  • 1篇黄成杰
  • 1篇周云郊
  • 1篇莫愁
  • 1篇曾繁波
  • 1篇刘霏霏

传媒

  • 3篇汽车工程
  • 2篇机械工程学报
  • 2篇湖南大学学报...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机械设计与制...
  • 1篇Chines...
  • 1篇汽车工程学报
  • 1篇2015中国...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化试验过程中汽车内外表面传热特性和温度场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针对目前汽车气候老化研究仍处于耗时长、成本高、操作难度大的试验阶段,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离散的试验数据,无法全面、准确地描述汽车整车或零部件的抗老化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气候老化的数值研究方法。基于汽车整车气候老化试验,在考虑了自然环境因素(如太阳辐射、水分、气温、风速等),车内热辐射的多次反射和车内空气吸热、传热的影响的条件下,建立了自然曝晒下汽车内外表面的传热模型,并进行仿真和测试,仿真结果与测试数据基本一致。仿真和测试的结果,得到了车身外表面温度分布和传热特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对比了热辐射、热对流和热传导3种传热方式的强度和总传热量,确定了零部件表面温度场中局部高温点、低温点的位置。该数值方法和仿真模型可用于预测和评估各种典型气候下汽车的耐候性。
陈吉清郭巧嫣李丽芬揭敢新王俊张晓东
关键词:传热特性温度场
行人下肢高精度数值模型与损伤参数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深入研究汽车-行人碰撞过程中下肢的生物力学响应和损伤机理,基于人体解剖学结构建立了具有完整下肢组织结构和高仿生精度的成年男性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包括股骨、胫骨、腓骨、髌骨等下肢骨骼以及皮肤、肌肉、韧带、关节囊、半月板等重要软组织.针对长骨骨干断面几何不均匀的特征,提出以CT断面影像数据为依据,建立以真实皮质骨内外表面为边界实现皮质骨断面厚度和形状连续变化的长骨数值模型,对不同建模方式进行了对比,采用两层实体单元模拟皮质骨以获得相对较高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通过模拟相关生物力学实验,获得了行人下肢各部位的损伤参数,分析了皮质骨厚度变化以及不同撞击方向对下肢损伤参数和损伤机理的影响.上述损伤参数的获得可为我国汽安全性设计提供参考.
兰凤崇黄伟陈吉清吴凯
关键词:行人安全下肢有限元模型生物力学
闭孔泡沫铝力学特性及其在汽车碰撞吸能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4
2014年
汽车低能耗、安全和轻量化已经成为汽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闭孔泡沫铝作为一种轻质吸能金属材料,在低密度下具有良好的比刚度和比强度,同时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和能量吸收性,已逐渐引起汽车产业界地重视。简述泡沫铝单轴压缩试验中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屈服强度、平台应力、致密化应变等参数的定义和试验标准;综述闭孔泡沫铝的本构方程的研究现状,重点讨论屈服面模型;总结泡沫铝的微观结构有限元建模方法,比较商业软件中集成的宏观材料模型。归纳吸能材料的特点,分析闭孔泡沫铝的吸能能力和抗冲击能力;综述应变率和冲击速度对泡沫铝吸能特性有无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对可能存在的影响进行解释。总结闭孔泡沫铝在汽车轻量化和碰撞安全性领域的应用,具体分析典型的案例。指出当前闭孔泡沫铝的力学特性及其在汽车结构中应用存在的问题与难点,总结并提出本研究领域可以借鉴的研究方向。
兰凤崇曾繁波周云郊陈吉清
关键词:泡沫铝本构模型应变率吸能碰撞汽车轻量化
自然暴露下汽车座椅热负荷的数值模拟及试验被引量:3
2018年
针对汽车内乘员热舒适性问题,为分析自然暴露下汽车舱内座椅的热负荷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首先在我国海南省琼海市湿热自然环境试验站对某款国产黑色轿车进行自然暴露试验,测试分析了1年内试验车辆内、外的热环境变化。采用热网格法对整车模型进行热负荷分析,仿真得到舱内座椅传热过程中各传热方式的热流量变化,并进一步研究了座椅表面材料特性、车窗玻璃、汽车停放环境等因素对座椅表面温度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汽车座椅主要受太阳辐射作用而升温,升温机理依次为表面辐射、热传导和对流散热;合理改变座椅表面材料吸收率、汽车车窗玻璃的透射率和汽车的停放位置,可以有效降低汽车舱内车座椅的表面温度,从而改善其热负荷状况。
兰凤崇黄佳楠陈吉清李丽芬
关键词:车辆工程热负荷座椅太阳辐射
逆子结构传递路径分析方法被引量:6
2015年
利用整车系统和子结构频响函数计算动力总成悬置动刚度,对振动信号进行小波降噪处理,结合工况振动参数计算载荷,然后进行振动或噪声传递路径分析。以一款微型客车为对象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传递路径分析方法的精度相仿,但效率比传统方法提高了约50%。
莫愁陈吉清兰凤崇
关键词:车辆工程传递路径分析小波降噪
Experimental Study on Occupant's Thermal Responses under the Non-uniform Conditions in Vehicle Cabin during the Heating Period被引量:8
2014年
The existing investigations on thermal comfort mostly focus on the thermal environment conditions, especially of the air-flow field and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in vehicle cabin. Less attention appears to direct to the thermal comfort or thermal sensation of occupants, eve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rmal conditions and thermal sensation. In this paper,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were designed and conducted for understanding the non-uniform conditions and the occupant's thermal responses in vehicle cabin during the heating period. To accurately assess the transient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cabin in common daily condition, the air temperature at a number of positions is measured in a full size vehicle cabin under natural winter environment in South China by using a discrete thermocouples network. The occupant body is divided into nine segments, the skin temperature at each segment and the occupant's local thermal sensation at the head, body, upper limb and lower limb are monitored continuously. The skin temperature is observed by using a discrete thermocouples network, and the local thermal sensation is evaluated by using a seven-point thermal comfort survey questionnaire proposed by American Society of Heating, Refrigerating and Air-Conditioning Engineers, Inc(ASHRAE) Standar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kin temperature and the thermal sensation is discussed and regressed by statistics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ior air temperature is highly non-uniform over the vehicle cabin. The locations where the occupants sit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occupant's thermal responses, including the skin temperature and the thermal sensation. The skin temperature and thermal sensation are quite different between body segments due to the effect of non-uniform conditions, clothing resistance, and the human thermal regulating system. A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ermal sensation and the skin temperature at each body segment of occupant in real life traffic is presented. The investigation re
ZHANG WencanCHEN JiqingLAN Fengchong
关键词:乘员皮肤温度
乘员下肢生物力学模型与KTH正面碰撞损伤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研究汽车正面碰撞事故中乘员膝关节-大腿-髋关节(Knee-Thigh-Hip,KTH)部位的损伤机理,基于成人下肢CT影像数据建立了乘员下肢生物力学有限元模型,包括骨盆、股骨、髌骨、小腿骨、髋关节、膝关节以及皮肤、肌肉等重要解剖学结构。根据Haut、Kerrigan以及Rupp等的生物力学试验,针对该模型进行了全面的有效性验证,表明其能够准确模拟正面碰撞事故中乘员KTH的生物力学响应与损伤。同时,仿真分析了正面碰撞条件下碰撞面与乘员KTH相对碰撞角度对KTH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KTH损伤风险和撞击面法线与乘员股骨轴线在水平面和矢状面上的投影角紧密相关,其损伤风险随水平面投影角绝对值的增大而降低,水平面投影角为0°时损伤风险最大;而当矢状面投影角为-10°时,乘员KTH损伤风险较高。
黄伟兰凤崇陈吉清刘朝阳
关键词:汽车安全有限元模型生物力学
客车侧翻乘员防护座椅系统被引量:1
2016年
为提高客车侧翻事故中对乘员的保护能力,减少或避免乘员损伤,根据客车侧翻中乘员的运动状态、损伤机理和损伤程度评价,提出了具有主动倾斜约束的ARS(active-tilting restraint system)安全座椅系统.结合ECE R66法规,建立了车身段结构-约束系统-乘员组合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了客车侧翻时座椅约束系统对乘员不同运动行为状态下的乘员损伤和防护作用.与原座椅系统的对比分析可知,ARS座椅在客车侧翻时有效地约束了乘员的运动轨迹确保其在生存空间内,避免了被撞击侧乘员超出生存空间而受到损伤,且乘员的头部和胸部等损伤指标HIC(head injury criteria)和TTI(thoracic trauma index)均得到有效改善.研究结果表明:ARS座椅在客车侧翻中施加相对于翻转运动的回正作用能有效保证乘员的生存空间,同时经约束客车乘员的运动状态提高了其损伤防护能力.
陈吉清黄成杰兰凤崇
关键词:客车结构侧翻
太阳辐射下汽车仪表板热负荷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为降低太阳辐射下仪表板的热负荷,基于热平衡方程,对在海南夏季天气条件下汽车的换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所算得的车内温度场与实验结果很好吻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传热方式等因素对仪表板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辐射和传导是仪表板温度场的主要影响因素;减小前车窗玻璃透射率、放置遮阳挡、合理增加仪表板导热系数和选择适当的停车位置都能显著降低仪表板的热负荷。
陈吉清李丽芬兰凤崇揭敢新
关键词:汽车仪表板热负荷太阳辐射导热系数
中国成年男性全颈椎生物力学建模与验证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深入分析汽车碰撞中乘员颈部动力学响应和损伤机理,基于完整颈部解剖学结构建立了中国50百分位成年男性高仿生精度的全颈椎生物力学模型,模型由椎骨(密质骨和松质骨)和椎间盘(纤维环、髓核和软骨终板)、韧带、小关节以及肌肉等软组织构成。对比分析模型仿真结果与国外志愿者低速后碰撞试验和4名中国成年男性志愿者20km/h急制动试验,发现人体测量学参数对头颈部响应有较大影响,模型能较好地预测中国50百分位成年男性生物力学响应,可用于汽车安全性设计和颈部防护措施的研究。
陈吉清吴凯兰凤崇杜天亚黄伟
关键词:汽车碰撞乘员安全颈部损伤生物力学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