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303)

作品数:7 被引量:332H指数:6
相关作者:汪思龙王清奎张剑刘燕新何友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土壤
  • 5篇有机碳
  • 5篇杉木
  • 4篇土壤活性
  • 4篇人工林
  • 4篇微生物
  • 3篇杉木人工林
  • 3篇土壤活性有机...
  • 3篇土壤微生物
  • 3篇活性有机碳
  • 2篇土壤微生物量
  • 2篇微生物量
  • 2篇物量
  • 2篇阔叶
  • 1篇凋落
  • 1篇凋落物
  • 1篇亚热带
  • 1篇亚热带森林
  • 1篇养分
  • 1篇叶凋落物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山东大学
  • 2篇威海职业学院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江西省林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5篇汪思龙
  • 4篇张剑
  • 3篇王清奎
  • 2篇刘燕新
  • 1篇隋艳晖
  • 1篇何友军
  • 1篇于小军
  • 1篇张俊平
  • 1篇刘素萍
  • 1篇杨跃军
  • 1篇刘艳
  • 1篇王晓伟
  • 1篇肖复明

传媒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被引量:101
2006年
研究了湖南会同红黄壤区杉木人工林和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量和养分状况.结果表明,该区杉木人工林取代地带性常绿阔叶林和杉木连栽后,土壤微生物碳、氮和土壤养分含量下降,土壤严重退化.在0~10cm土层内,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碳和氮含量为800.5和84.5mg·kg^-1,分别是第1代杉木林的1.90和1.03倍、第2代杉木林的2.16和1.27倍;在10~20cm土层内,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碳和氮含量为475.4和63.3mg·kg^-1,分别是第1代杉木纯林的1.86、1.60倍和第2代杉木林的2.11和1.76倍.在0~10cm和10~20cm土层内,杉木人工林取代常绿阔叶林和杉木栽植代数增加后,土壤全氮、全钾、铵态氮和速效钾含量均明显降低,但差异并不显著.人工杉木林林分组成单一,其凋落物分解慢、归还养分数量少;炼山等造成的表土流失是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和养分库退化的重要原因.土壤微生物碳与土壤全氮、铵态氮、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土壤微生物氮与土壤养分含量也达到极显著水平.
何友军王清奎汪思龙于小军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量土壤肥力
不同温度条件下杉木、桤木和火力楠细根分解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27
2007年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9℃、14℃、24℃和28℃)条件下桤木、杉木和火力楠细根分解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细根的分解率不同,树种间差异显著,大小依次为火力楠>桤木>杉木.细根分解率随着培养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添加细根的种类、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均对实验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产生影响.3个树种细根分解使土壤微生物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大小依次为火力楠>桤木>杉木>对照;培养中期以及中等培养温度条件下细根分解对应着较高的土壤微生物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细根分解对土壤易氧化碳含量无显著影响.
刘艳汪思龙王晓伟于小军杨跃军
关键词:细根微生物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
不同经营模式对亚热带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土壤活性有机碳能够敏感地反映森林生态系统土壤质量的变化。本研究以中国亚热带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一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采伐25年后,通过四种不同经营模式所形成的森林类型中土壤活...
张剑汪思龙隋艳晖郑阳
关键词:森林经营措施撂荒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活性有机碳
文献传递
不同经营措施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碳库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森林土壤有机碳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以我国亚热带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常绿阔叶林为对照,分析比较了不同经营措施对土壤碳矿化、微生物特征、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连栽杉木纯林相比,杉木火力楠混交模式和轮栽模式均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土壤微生物熵、易氧化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对底物的利用效率,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可作为反映土壤碳库质量的有效指标。
张剑汪思龙隋艳晖王清奎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碳矿化土壤微生物
Stability of soil organic carbon changes in successive rotations of Chinese fir(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 Hook) plantations被引量:7
2009年
The importance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under forests in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depends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soil carbon and its availability to soil microbial biomass.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successive rotations of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 plantations on the stability of SOC and its availability to microbes by adopting the two-step hydrolysis with H2SO4 and density fraction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uccessive rotations of Chinese fir decreased the quantity of total SOC, recalcitrant fraction, and carbohydrates in Labile Pool I (LPI), and microbial properties evidently, especially at 0-10 cm horizon. However, cellulose included in Labile Pool Ⅱ (LP Ⅱ) and the cellulose/total carbohydrates ratio increased in successive rotations of Chinese fir. The noncellulose of carbohydrates included in LPI maybe highly available to soil microbial biomass. Hence the availability of SOC to microbial biomass declined over the successive rotations. Although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recalcitrance of SOC over the successive rotations of Chinese fir, the percentage of heavy fraction to total SOC increased, suggesting that the degree of physical protection for SOC increased and SOC became more stable over the successive rotations. The degradation of SOC quality in successive rotation soils may be attributed to wors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resulted from disturbance that related to "slash and burn" site preparation. Being highly correlated with soil microbial properties, the cellulose/total carbohydrates ratio as an effective indicator of changes in availability of SOC to microbial biomass brought by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forest soils.
ZHANG JianWANG SilongFENG ZongweiWANG Qingkui
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季节变化被引量:114
2009年
通过对湖南省会同县地区不同季节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杉木纯林、火力楠纯林以及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土壤各活性有机碳的含量测定,分析了森林植被对土壤活性碳库及其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转变为人工林后,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明显降低;与杉木纯林相比,火力楠与杉木混交可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但只有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提高;各林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年中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大小始终为常绿阔叶林>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火力楠纯林>杉木纯林,土壤微生物量碳、热水浸提有机碳和碳水化合物则表现为常绿阔叶林>火力楠纯林>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杉木纯林。与杉木纯林相比,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可提高林地质量,但不同林地活性有机碳的季节变化规律表现不尽一致,表明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季节差异不仅与温度、降雨等气候因素有关,还受到植被类型的影响。
张剑汪思龙王清奎刘燕新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人工混交林土壤活性有机碳
杉木林地表各呼吸贡献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2008年
采用断根法和红外气体分析仪IRGA测定相结合区分和测定了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呼吸3种来源组分:矿质土层呼吸、根呼吸和凋落物层呼吸的动态。阐述土壤不同呼吸组分对土壤总呼吸的贡献,以及主要气象因子对土壤各呼吸组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矿质土层呼吸、根呼吸和凋落物层呼吸对对土壤总呼吸的贡献分别为56.7%,22.0%,21.4%。气温和土壤呼吸为指数关系,蒸发量是表征土壤呼吸的有效指标,但全年降雨量集中在低温季节会对根系呼吸产生抑制作用。提出评价降雨量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不仅考虑降雨量的多少更要注意其分配情况。
刘素萍汪思龙肖复明张俊平
关键词:土壤呼吸降雨量蒸发量杉木人工林
杉木与阔叶树叶凋落物混合分解对土壤活性有机质的影响被引量:91
2007年
通过室内培养,研究了杉木叶凋落物及与桤木、刺楸和火力楠混合叶凋落物对土壤活性有机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叶凋落物显著地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碳、氮及土壤呼吸强度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其中,添加杉-阔混合叶凋落物对土壤活性有机质的增加效应大于纯杉木叶凋落物.在培养后期(第135天),添加纯杉木叶凋落物和杉-阔混合叶凋落物处理土壤微生物碳含量分别比对照土壤高49%和63%,微生物氮高35%和75%,土壤呼吸强度高65%和100%,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高66%和108%.添加叶凋落物对土壤微生物熵和微生物C/N的影响不显著(P>0·05).
王清奎汪思龙于小军张剑刘燕新
关键词:杉木土壤微生物量可溶性有机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