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BLJD200905)
- 作品数:9 被引量:122H指数:6
- 相关作者:李国雷刘勇祝燕马履一孙宇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水施磷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和磷吸收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以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2年生移栽苗为试验材料,在底施磷肥的基础上,进行生长期水施追肥。按照水施追肥占总磷肥量的多少设置不同水平,即水施比例。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磷肥量(163,326,489 kg·hm-2),副区为水施比例(0,25.0%,33.3%,50.0%,100%)。结果表明:苗木生长指标在各磷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苗高、地茎、I级侧根数(D>1.0 mm)和生物量随磷肥增大而增大。由于在163 kg·hm-2处理下,苗高和地径就能能达到国家标准,因此最经济施肥量应为163 kg·hm-2;茎磷质量分数,根、茎、整株含磷量、磷肥利用率在各水施比例间差异显著,并且在33.3%水施比例达到最大,其中全磷量为0.405 g·株-1,磷肥利用率高达11.4%。所以,33.3%为最佳水施比例,即在163 kg·hm-2磷肥量下,将磷肥总量的1/3用于水施追肥是长白落叶松移栽苗最佳施肥方式。
- 孙宇李国雷刘勇马履一祝燕姜长吉刘福森李学莲
- 关键词:森林培育学长白落叶松底施追施磷肥
- 中国林木种子生物学与种子经营技术进展被引量:11
- 2011年
- 分别从林木种子生理生化、种子生产、种子处理等方面,总结我国林木种子培育理论和生产技术的最新进展,并根据前后2个10年的发展对比,总结出近10年的发展特点为:研究树种大幅度增加,研究深度达到分子水平,积极运用新技术,综合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增强等等。
- 刘勇李国雷祝燕吴雅婧林娜邹尚庆蒋乐
- 关键词:林木种子生物学
- 失水胁迫对长白落叶松播种苗移栽期活力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苗木形态、生理和活力状况是评价苗木质量的主要方面(刘勇,1999),苗木活力与成活率直接相关(Krameretal.,1979;喻方圆等,2002)。苗木起苗后经过分级、包装、贮藏和长途运输,到最终被栽植,这期间可能会受到失水、高温和低温、光照不足等异常因素的影响,导致苗木活力下降,从而直接影响移栽成活率。一些研究表明。
- 康瑶瑶刘勇李国雷马履一贾忠奎姜长吉刘福森李学莲
- 关键词:长白落叶松播种苗苗木活力
- 施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养分库氮磷吸收及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7
- 2011年
- 为探讨传统施肥量是否使出圃长白落叶松苗木体内养分达到养分奢养阶段,以长白落叶松1年生播种苗为实验材料,设定不同施肥量实验,对2年生移栽苗木的生物量、N和P的养分浓度及含量进行检验,并结合养分吸收利用效率和N、P的矢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施肥量处理对其养分库和全株的生物量(P养分库=0.0285;P全株=0.0325)、P的养分浓度(P养分库=0.0022;P全株=0.0418)及P的含量(P养分库=0.0043;P全株=0.0301)影响显著,且存在生物量和N素向养分库转移的现象,养分吸收利用参数值均较低。矢量分析结果显示,整株和养分库中N素均处于养分缺乏状态,而P素处于养分稀释状态。建议生产部门对其传统施肥方式进行转变,对其生长季中指数施N肥和晚季追施P肥,以使苗木达到奢养的阶段,同时利用苗木养分库的大小来预测苗木造林的表现。
- 康瑶瑶刘勇马履一李国雷祝燕马跃
- 关键词:长白落叶松养分库氮磷
- 磷肥施肥方式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为提高磷肥利用率,找到磷肥最佳施肥方式,以长白落叶松2年生(1-1)移栽苗大苗为试验材料,在底施磷肥的基础上,进行生长期水施追肥。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磷肥量(163、326、489 kg.hm-2),副区为水施追肥比例(0、25%、33.3%、50%、100%)。结果表明:苗高、地茎、I级侧根数(根茎D>1 mm)、各组织生物量在不同磷肥量和不同水施比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在489 kg.hm-2磷肥处理下,苗木各生长指标最大,显著优于其他两个磷肥处理,因此,最佳磷肥量为489 kg.hm-2;而在不同水施比例中,大部分指标在33.3%水施比例下最大,显著优于其他4个水施比例处理;在326、489 kg.hm-2磷肥处理下,33.3%水施比例处理的磷肥利用率分别为12.42%、19.10%,显著高于其他水施比例处理。因此,在本试验设定范围内,最佳施肥方式为在489 kg.hm-2磷肥量下,将磷肥总量的1/3用于水施追肥。
- 孙宇刘勇李国雷马履一
- 关键词:长白落叶松苗木底施追施磷肥
- 国外苗木质量研究进展被引量:46
- 2011年
- 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末,国外有关苗木质量的综述很多。经过10多年的研究,人们对根体积、侧根数、矿质营养等形态和生理指标与苗木造林效果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文中在这些综述的基础上,结合最近的研究进展,对国外苗木质量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针对评价苗木质量的各项指标,分析了其测定方法和评价苗木质量的能力,并系统探讨了苗木质量、立地条件和造林效果之间的关系。
- 李国雷刘勇祝燕李庆梅邹尚庆蒋乐
- 关键词:苗木质量生理指标苗木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