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09A102)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杨道德李竹云蒋志刚胡明行宋玉成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永州市异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麋鹿
  • 1篇养殖
  • 1篇生境
  • 1篇情期
  • 1篇圈养
  • 1篇群主
  • 1篇人工养殖
  • 1篇昼间活动节律
  • 1篇自我
  • 1篇窝卵数
  • 1篇警戒
  • 1篇剧毒
  • 1篇活动节律
  • 1篇活动时间分配
  • 1篇尖吻蝮
  • 1篇发情
  • 1篇发情期
  • 1篇繁殖特征
  • 1篇采食

机构

  • 3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永州市异蛇科...

作者

  • 3篇杨道德
  • 1篇徐建宁
  • 1篇胡明行
  • 1篇蒋志刚
  • 1篇李竹云
  • 1篇宋玉成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3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湖北石首麋鹿昼间活动时间分配被引量:8
2013年
为探讨性别、年龄和季节对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行为的影响,2006年9月—2007年10月,作者采用焦点取样法和瞬时记录法,将麋鹿昼间活动归为采食、饮水、运动、休息、警觉、其他行为等六大类型,每月6—8 d对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种群的昼间活动时间分配进行了跟踪观察。结果表明:麋鹿有晨、昏两个采食高峰和一个午间休息期,各种行为类型所占比例依次是:休息53.40%(±5.59%)、采食22.36(±8.34%)、运动11.23%(±0.63%)、警觉5.03%(±1.76%)、其他行为4.42%(±2.06%),饮水2.65%(±0.74%)。不同季节,时间分配变化明显。非参数Kruskal Wallis H检验结果显示(n=120),季节、年龄和性别显著影响麋鹿的活动时间分配。除运动行为(χ2=16.856,df=3,P>0.05)和饮水行为(χ2=7.667,df=3,P>0.05)无显著差异外,采食(χ2=15.657,df=3,P<0.01)、休息(χ2=13.173,df=3,P<0.01)、警觉(χ2=13.887,df=3,P<0.01)和其他行为(χ2=16.317,df=3,P<0.01)在不同季节所占时间百分比均有极显著差异。对不同性别年龄组的活动时间分配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Mann-Whitney U检验,各性别-年龄组间的运动行为所占时间比例有极显著差异(P<0.01),雄鹿与雌鹿之间的警觉行为有极显著差异(P<0.01),雄鹿花较多时间用于警觉。幼鹿与成年鹿及亚成年鹿之间的采食行为时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性别、年龄组在不同季节的昼间活动时间分配的差异采用方差(ANOVA)分析后发现:所有年龄组,夏季与冬季饮水、春季与夏季警觉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成体和亚成体麋鹿,春季与冬季警觉、夏季与冬季运动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杨道德李竹云李鹏飞蒋志刚
关键词:麋鹿昼间活动节律采食
圈养尖吻蝮雌体大小、窝卵数和卵大小之间的关系被引量:3
2013年
尖吻蝮(Deinagkistrodon acutus)野生资源日益枯竭,食用和药用压力巨大,亟需开展人工养殖。目前尖吻蝮的人工养殖技术还不够成熟,大多数养殖场采用半地下室饲养尖吻蝮,有关该条件下尖吻蝮的繁殖特性报道较少。为促进尖吻蝮的人工养殖,2010年4—9月,在湖南永州市对半地下室圈养的尖吻蝮成体的体型指标、窝卵数、窝卵重、卵重等繁殖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圈养尖吻蝮成年雌体产单窝柔性卵,平均窝卵数为23.0±7.8(13—37)枚(n=23);将产后雌体体重和窝卵重相加记为产前雌体体重,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数据,设置α=0.05和α=0.01,发现产前雌体体重分别与窝卵数、窝卵重、卵重均呈显著相关性;产前雌体体长分别与窝卵数、窝卵重、卵重无显著相关性;窝卵数与卵重无显著相关性,卵重分别与卵短径、卵长径均呈显著相关性。产前体重在1000—1200 g之间的雌蛇所产窝卵数和单枚卵重的数值均较大且最集中,这保证了雌体繁殖输出后代的生存优势,对尖吻蝮人工养殖挑选雌性种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胡明行谭群英杨道德
关键词:人工养殖尖吻蝮繁殖特征
湖北石首麋鹿发情期群主行为被引量:2
2013年
发情期麋鹿群主行为在种群繁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探讨发情期自然野化麋鹿群主与散放麋鹿群主的行为差异,2012年6月1日—7月31日,对比研究了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的自然野化麋鹿群主与保护区围栏内的散放麋鹿群主的采食、休息、运动和繁殖行为,其中繁殖行为包括追雌、驱雄、吼叫、挑草、挑泥和爬跨行为。结果表明:保护区外的自然野化麋鹿群主各行为频次普遍高于保护区围栏内的散放麋鹿群主;自然野化麋鹿群主与散放麋鹿群主在休息行为、运动行为、吼叫行为、追雌行为、驱雄行为、爬跨行为上的频次差异显著(P<0.05),其他行为的频次差异不显著(P>0.05);休息行为、运动行为、吼叫行为的时间-频率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自然野化麋鹿群主与散放麋鹿群主在不同生境下的各行为频次差异不一,表明麋鹿群主在不同生境类型中有不同的行为表达;同时人为干扰和长江汛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自然野化麋鹿群主的行为表达。保护区内外麋鹿群主通过行为调节来适应不同生境的策略,对扩大湖北石首麋鹿种群规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徐建宁张玉铭杨道德宋玉成温华军李鹏飞
关键词:麋鹿群主生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