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6JA630073)

作品数:6 被引量:122H指数:6
相关作者:孙树菡朱丽敏毛艾琳余飞跃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工伤
  • 2篇康复
  • 2篇工伤保险
  • 2篇工伤保险制度
  • 2篇保险
  • 2篇保险制度
  • 1篇动力机制
  • 1篇新中国
  • 1篇以人为本
  • 1篇人为本
  • 1篇社区康复
  • 1篇内在逻辑
  • 1篇逻辑
  • 1篇绩效
  • 1篇绩效分析
  • 1篇工伤康复
  • 1篇公平
  • 1篇残疾人
  • 1篇残疾人康复

机构

  • 5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5篇孙树菡
  • 3篇朱丽敏
  • 2篇毛艾琳

传媒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学刊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北京劳动保障...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工伤康复的问题与解决被引量:26
2007年
全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工伤、交通事故增多,越来越多的残障者需要康复。然而,我国目前康复供给相差甚远。在市场经济下,残疾人面临的教育、就业等压力远大于肢体健全者,若能给予及时的康复治疗与培训,他们的残存能力还能得到提升,但康复的极端短缺不仅达不到上述目标,而且还会使相当数量残疾人的伤残程度有所恶化。我国目前有100多万因工伤残职工,虽然占全国残疾人数比例不大,但他们中的大部分是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接受康复的"外部条件"相对其他残疾人要强。
孙树菡毛艾琳
关键词:工伤康复社区康复
中国工伤保险制度30年:制度变迁与绩效分析被引量:18
2009年
改革开放30年,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历经了建制理念、法律体系、管理体制以及待遇水平的发展变迁。在借助新制度经济学所提供的绩效衡量指标的基础上,通过对工伤保险制度变迁所产生的内部效应和外部效应进行绩效分析,表明工伤保险30年来的制度变迁是卓有成效的,这为未来30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今后的发展中,理念、立法、管理、责任分担等问题仍将是关注重点。
孙树菡朱丽敏
关键词:工伤保险绩效分析
新中国工伤保险制度六十年的发展变迁被引量:11
2009年
工伤保险制度作为历史最为悠久和最为普遍的保险项目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即得以确立。六十年来,中国工伤保险制度虽历经挫折,却在调整与改革中不断前进:公平的价值取向得以确立,政府责任逐渐回归,并逐渐由被动反应走向主动参与,各方利益主体也在向着更加和谐、健康的关系发展。但改革仍在继续,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最大限度地保障劳动者权益"将成为中国工伤保险制度的最终目标。
孙树菡朱丽敏
关键词:工伤保险内在逻辑公平以人为本
现代工伤保险制度:发展历程及动力机制被引量:14
2010年
工伤保险制度作为最普遍和悠久的社会保障项目之一,其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动力机制:生产力的进步是根本动因,公平与效率之争、利益集团的博弈则是内在动力。以此为着眼点将能更好地解读该制度演进中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和特点,即法律依据由侵权行为法向社会法的跨越,组织形式由自发的工人互助保险组织向统一的工伤社会保险制度的过渡,以及制度内容由"赔偿"向更高层次上的"补偿"的演变。
孙树菡朱丽敏
关键词:动力机制
我国残疾人康复需求与供给研究被引量:48
2009年
目前,在我国残疾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保有人力资本存量。由此,通过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可以使这部分残疾人部分地恢复其工作能力,使其回归社会,回归家庭,这对于一家、一国乃至全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研究简要回顾残疾人康复相关概念、发展历史以及康复事业目前已经取得的进展,并通过结合数据分析指明了我国残疾人康复事业仍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的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孙树菡毛艾琳
关键词:残疾人康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