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科技计划项目(J13LJ01)

作品数:1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刘然王传奎李宗良焦扬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理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电输运
  • 2篇电输运性质
  • 2篇输运
  • 2篇输运性质
  • 2篇硫醇
  • 2篇二硫醇
  • 2篇分子
  • 2篇分子器件

机构

  • 2篇山东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李宗良
  • 2篇刘然
  • 1篇焦扬
  • 1篇王传奎

传媒

  • 1篇物理学报
  • 1篇第五届全国计...

年份

  • 2篇2014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1,4-丁二硫醇分子器件电输运性质的力敏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基于杂化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1,4-丁二硫醇分子体系的结构随电极作用力的变化及拉断过程;并利用弹性散射格林函数方法进一步计算了不同电极作用力下分子体系的电输运特性.结果显示,界面结构不同,拉断分子体系所用的拉力也不同:分子末端硫原子处于Au(111)面的空位上方时,拉断分子体系需约1.75 nN的拉力;若金电极表面存在孤立金原子与1,4-丁二硫醇分子末端的硫原子相连,拉断分子体系只需约1.0 nN的力,且伴有孤立金原子被拉出.两种情况分别与不同实验测量相符合.分子在压缩过程中发生扭曲并引起表面金原子滑移,然而压缩扭曲过程与拉伸回复过程不可逆.电极拉力约为0.7—0.8 nN时,分子体系在不同界面构型下以及在不同扭转状态下,电导都出现极小值,这与实验结论一致.分子的末端原子与电极间耦合强度随电极作用力的变化是引起分子体系电导变化的主要因素.实验在0.8 nN附近同时测得较小概率的高电导值与双分子导电有关.
刘然包德亮焦扬万令文李宗良王传奎
关键词:电输运性质
1,4-丁二硫醇分子器件电输运性质的力敏特性研究
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提高,有机单分子器件的设计及其功能特性研究已成为国际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深入理解量子特性明显的分子器件的微观结构及外力对其电输运性质的影响进而实现单分子器件的稳定操控与可重复构建,人们对不同分子器件的...
刘然包德亮李宗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