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0RCDW04)

作品数:1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崔莹吴莹张经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脂肪酸
  • 1篇生物标志
  • 1篇生物标志物
  • 1篇食物
  • 1篇食物来源
  • 1篇水域
  • 1篇篮子鱼
  • 1篇海洋生物
  • 1篇海洋生物学
  • 1篇标志物

机构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篇张经
  • 1篇吴莹
  • 1篇崔莹

传媒

  • 1篇应用海洋学学...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生物标志物对海南清澜湾水域篮子鱼食物来源的表征被引量:4
2013年
通过对海南省清澜湾水域采集的悬浮颗粒物、红树叶片、海草、大型海藻以及长鳍篮子鱼(Siganus canaliculatus)和星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和脂肪酸组成特征的分析,对该水域篮子鱼的食物来源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这2种篮子鱼的δ13C值与海藻、悬浮颗粒物的较接近,而与海草、红树叶片的有显著差异;结合这2种篮子鱼体内的硅藻标志脂肪酸(C16∶1n-7)含量较低(<3%)而大型海藻标志脂肪酸(C18∶2n-6、C18∶3n-3)含量较高的特征,确定篮子鱼的主要食物来源为大型海藻.这2种篮子鱼中,长鳍篮子鱼体内的C22:6n-3含量显著高于星篮子鱼,而C18∶2n-6+ C18∶3n-3含量则显著低于后者(p<0.05),且个体间差异较大,同时长鳍篮子鱼的C18:1 n-7/C18:1n-9含量比值(0.4 ~0.7)低于星篮子鱼(0.8±0.2),表明长鳍篮子鱼的食物来源中动物性食物的比例明显高于星篮子鱼.这与长鳍篮子鱼的δ15N值高于星篮子鱼,处于更高营养级的结果相一致.这2种篮子鱼虽然不直接摄食δ13C值偏负的红树凋落物,但其食源中可能包含部分以红树凋落物为食的小型动物,从而导致篮子鱼的δ13C值比大型海藻的偏负,其中动物性食物比例较高的长鳍篮子鱼偏负的程度也较高.生物标志物法所反映的篮子鱼食物来源与传统的渔业生态学的认识基本一致,这一方法在食物网营养关系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崔莹吴莹张经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食物来源篮子鱼脂肪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