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6033)

作品数:46 被引量:281H指数:11
相关作者:王坚红苗春生王兴刘维鑫李洪利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94995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95072部队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篇暴雨
  • 9篇降水
  • 7篇气旋
  • 5篇气温
  • 5篇近海
  • 5篇辐合
  • 5篇辐合线
  • 4篇低涡
  • 4篇汛期
  • 4篇湿热
  • 4篇台风
  • 4篇梅雨
  • 4篇雷达
  • 4篇寒潮
  • 4篇寒潮过程
  • 3篇地形
  • 3篇动力机制
  • 3篇雨期
  • 3篇数值模拟
  • 3篇天气学

机构

  • 50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教育部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安徽省气象局
  • 2篇吉林省气象局
  • 2篇江西省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局
  • 2篇辽宁省气象台
  • 2篇云南省气候中...
  • 2篇广东省江门市...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江苏省环境监...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海南省气候中...
  • 1篇江西省气候中...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1篇王坚红
  • 36篇苗春生
  • 10篇王兴
  • 4篇刘维鑫
  • 3篇李洪利
  • 2篇于华
  • 2篇刘刚
  • 2篇赵文宁
  • 2篇吴琼
  • 2篇牛丹
  • 2篇宋萍
  • 2篇吴双
  • 2篇张琳焓
  • 2篇李萍
  • 1篇张涛
  • 1篇吴旻
  • 1篇薛峰
  • 1篇李星
  • 1篇梅海霞
  • 1篇周雨

传媒

  • 12篇大气科学学报
  • 5篇气象科学
  • 4篇热带气象学报
  • 3篇高原气象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气象
  • 2篇海洋预报
  • 2篇气象与减灾研...
  • 2篇第33届中国...
  • 1篇人民长江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气象科技
  • 1篇淮海工学院学...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Journa...
  • 1篇软件导刊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气象研究与应...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8篇2017
  • 8篇2016
  • 7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锋面相遇对强龙卷风环境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2021年
对2009—2016年江苏北部龙卷事件的环境场进行统计与诊断,并对两次典型龙卷过程环境场进行数值模拟,重点探讨近海岸平原地区的江苏北部在春夏季节成为中国强龙卷最高频发生地的特殊性以及环境双锋面系统相遇对龙卷环境场的增强机制。分析结果显示:苏北龙卷发生率占全省58.6%。其中盐城和徐州又是苏北龙卷最高发地区。春夏季节,冷暖干湿气团势力相近,中尺度锋面系统多,易发生双锋面汇集造成局地龙卷强对流。对徐州(2009年)和盐城(2016年)的两次典型龙卷强对流环境场分析显示,徐州龙卷为变形场锋生和海风锋汇合,盐城龙卷为气旋锋面和岸滨锋相遇。WRF模拟结果显示,双锋面系统汇聚以及锋面二级环流相遇,可造成局地水平风速垂直扭转及垂直速度的水平切变,有利于驱动和增强区域正涡度;双锋面二级环流垂直上升支的叠加,可在平坦地区产生强烈的系统性抬升。这将形成有利龙卷类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环境场。而各种常用的强对流指标均具有较强局地性,需要依据局地统计特征进行参考使用。
王坚红纪晓涵王群王兴王兴苗春生
不同深厚气旋入海发展中环境因子作用对比研究
江淮气旋是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江淮流域的重要天气系统,多伴有暴雨、大风等剧烈天气。研究发现江淮气旋四季均有出现,以春季和初夏(3~6月)为最多[1]。魏建苏等[2]对江淮气旋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江淮气旋源地主要集中在...
王坚红牛丹任淑媛苗春生宋萍
关键词:天气学结构特征环境因子
文献传递
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雷达径向风精细化定量特征与预警信息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采用天气雷达径向风场基数据,提取其所含数值特征定量信息,并构建几种强对流指标。采用对区域流场特征表达能力良好的流函数与势函数计算,并运用合适的边界条件及计算处理方案,由泊松方程迭代求出满足区域无辐散条件的特解,进一步通过逆运算重建径向风场及运用交叉相关统计方法,检验重建效果,显示由所用边界处理方案解出的区域流函数与势函数是收敛的,能够清晰表达径向风场特征。并运用径向风数值信息以及它们与局地强对流的密切关系,构建区域强对流时空预警指标方程,依托预警指标,提供径向风场分区精细化预警区位和时间演变状态。根据局地暴雨的径向风特征,运用矩阵转换技术开发了径向风辐合线客观自动识别方法,可提供径向风辐合线的具体地理位置,尺度大小,走向分布,覆盖范围以及动态追踪等定量信息。进一步地将径向风辐合线与径向风定量信息背景场叠加,获得直观的精细化局地强对流中小尺度系统时空预报预警方法。
王坚红张俞王群邢彩盈邢彩盈王兴
关键词:局地强对流
华南前汛期广东暴雨分区动力特征及特大暴雨分析
依据华南地区72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2009-2013年华南前汛期(4—6月)暴雨时空特征,显示暴雨降水量占总降水量34.6%,年暴雨日数170天以上。REOF方法分析获得华南前汛期5个暴雨模态区,其中广东两模态区中心荷...
王坚红徐碧裕刘刚徐安高
关键词:华南前汛期特大暴雨
文献传递
中国南部沿海暴雨东风波特征及SST影响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分析1999—2013年影响我国南部沿海的东风波,可分为3类:偏南东风波、西行东风波以及近海东风波。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影响3类东风波特征的关键系统,其西伸与北进直接引导东风波路径及活动位置。东风波的分类合成结构特征显示:强涡度中心指示东风波槽中心,强涡度中心通常位于850 h Pa及以下。东风波低层为强辐合场,槽后有整层的垂直上升区。偏南东风波波槽轴线随高度向西倾斜,西行东风波和近海东风波波槽轴线近乎垂直。合成诊断还显示,东风波的海上移动有向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海表温度)大值趋暖的趋势。数值模拟证实,增强东风波槽前SST暖中心的强度,将引起槽区低层和槽后中层出现负变高中心,同时SST的增温将通过感热与潜热促使东风波槽强度加强,将进一步地增强东风波暴雨强度和雨带的北移。并增强中低层流场的气旋式气流成分,增强低层辐合场,维持深厚垂直上升运动层。典型西行东风波个例分析显示,螺旋度与东风波强度成正比,东风波纬向位温偏差显示东风波在热力场上具有"上暖下冷"的不稳定垂直结构。东风波涡度增强时,扰动动能向分层扰动位能转化。东风波强度减弱时,分层扰动位能向扰动动能转化。
王坚红曾喻彭模苗春生
秋汛期影响汉江流域降水的水汽通道特征研究被引量:11
2019年
为给汉江流域秋汛预报提供一定参考,基于1961~2016年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2. 5°×2. 5°)分析东亚季风区9~10月水汽输送通量分布情况,并结合对水汽通量散度的分析,得出了秋汛期(9~10月)影响汉江流域主要有3条水汽通道,分别为:①来自西太平洋偏东方向的水汽输送通道;②来自孟加拉湾经中南半岛的西南方向的水汽输送通道;③来自副热带地区经青藏高原西北方向的水汽输送通道,第③条水汽通道强度明显强于其余2个水汽通道。通过分析3条水汽通道强度与汉江流域降水的相关关系发现:秋汛期(9~10月),②③两条水汽通道对汉江流域降雨均有较大影响,而第①条水汽通道对汉江流域降雨的影响较小。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61~2016年6~10月逐月环流指数资料,初步探讨6~8月及9~10月副热带高压的各项指数及印缅槽强度指数与3条水汽通道的关联,得出:6~8月、9~10月,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及面积仅与第①条水汽通道呈现明显负相关,而印缅槽强度与3条水汽通道均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当6~8月、9~10月印缅槽强度偏弱时,均有利于9~10月3条水汽通道强度偏强,因此有利于9~10月汉江流域降雨偏多。
邢雯慧王坚红张方伟苗春生
关键词:水汽通道副热带高压汉江流域
近53年云南东部春季旱涝及环流距平波列影响研究
本文分析了近53年云南东部旱涝基本特征,首先基于年降水,用REOF方法将云南省划分为3个区,确定所讨论的云南东部的位置与范围。进而对比3个旱涝指数,选取PDSI指数描述云南东部旱涝。经小波分析发现,云南东部春季旱涝稳定存...
赵文宁苗春生王坚红朱勇吴琼
关键词:旱涝指数南支槽
文献传递
气温增暖与趋冷变化阶段江淮汛期气旋气候特征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对1948—2014年67年的江淮地区5~7月气温序列,利用EOF、功率谱和非线性映射法进行气候阶段客观划分,可分为3个时长近似的气候阶段:气温趋势下降阶段(1948—1970年)、气温趋势上升阶段(1971—1994年)和气温趋势缓升阶段(1995—2014年),它们的气候特征可用特定气温指数定量表达。其次,对各阶段江淮气旋统计特征与各阶段气温变化趋势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气旋年平均发生频数,生命期大于48 h的气旋,各类气旋数量(深厚型,浅薄型和底层型),以及气旋路径(纬向型,经向型和打转型)的特征演变,均有明显响应阶段性气温变化的表现,阶段气温的趋冷抑制江淮气旋的活动,而阶段气温的增暖促进了气旋的发展、维持与活跃,并引导气旋位置的北进。对气旋结构特征的合成分析显示,在气旋结构中的气旋中心强度、温度梯度、气旋急流最大风速,气旋水汽通量通道的强度、长度、位置以及表征气旋斜压性的气旋冷暖气团的强度、厚度和北进南退位置等特征的演变,均与阶段内环境气温的趋冷、增暖、缓升相对应。这些结果清晰显示在环境气温下降趋冷阶段,气温变化减弱了气旋的结构强度,抑制了气旋的活跃性,在环境气温增温和缓升阶段,气温变化加强了气旋结构的稳定成长与增强,并维持了气旋的活跃性。
王坚红丁晓敏薛峰苗春生
关键词:江淮气旋
台风“海燕”(2013)后期路径折向及降水机制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综合分析了环流背景、冷空气活动和地形对台风"海燕"(2013)后期路径和降水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海燕"后期路径北翘东折的环流背景为500 h Pa高度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引导气流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动而发生改变。2)"海燕"东西两侧经向风和南北两侧纬向风的不对称分布是导致台风路径突折的主要原因,此外冷空气和地形的阻挡作用也是使得"海燕"路径突折的重要原因。3)冷空气对降水的影响体现在,前期冷空气侵入到"海燕"西侧,使其获取了斜压能量,有利于台风低压和暴雨的维持,后期冷空气主体侵入到台风低压,使得台风低压斜压性明显减弱,低压环流迅速填塞,降水趋于减弱。4)对于秋、冬季的台风而言,除了要关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风槽等天气系统和地形的影响外,还需注意冷空气南下对台风路径和降水强度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北上的台风而言,冷空气南下可能会导致台风路径突折,降水幅度增加。
刘维鑫卢炳夫魏成谱苏志刚黄明旭
关键词:台风暴雨冷空气物理量
春季中国东部海域气旋急流在气旋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对2008—2014年中国东部海域春季海上发展气旋进行了统计与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这类气旋属于较浅薄的低值系统,垂直伸展高度多在600 h Pa以下,水平尺度多在1 500 km以内。伴随的强天气为大风、大浪与强降水,落区主要位于气旋东南部。2)气旋环流各层的大风急流区构成了气旋的东南部位,称为气旋急流。从高层到低层,气旋急流轴在垂直方向上呈逆时针旋转,形成气旋上大下小的漏斗形状。3)气旋急流左侧的气旋式切变有利于气旋中心强度的维持,上层气旋急流左侧对应下层气旋急流前部流速辐合区,有利于气旋式动力抽吸及在气旋东南部形成强的垂直上升运动区。各层气旋急流配置导致气旋的非对称结构,以及气旋要素的非对称分布。气旋急流向气旋中输入螺旋度以及充足的水汽,并在东南部强烈抬升,增强了凝结潜热释放,从热力和动力两方面促进气旋发展及强天气落区。4)春季下垫面温度分布(锋区)有利于气旋急流的增强,并通过西北部非绝热冷却和东南部非绝热加热,增强气旋斜压性。高空环境西风急流位于气旋右侧,形成了整层偏差风辐合,有效增强低层气旋急流。同时高空动量下传位于气旋西侧,首先增强气旋西北部的弱流部分(即气旋螺旋结构的下沉支),进而增强整个气旋的螺旋环流,促使气旋急流也从下层开始增强。
苗春生戎辰王坚红李萍
关键词:中国东部海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