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0501-109)
- 作品数:5 被引量:69H指数:5
- 相关作者:张信宝何永彬文安邦李豪严冬春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贵州茂兰峰丛草地洼地小流域侵蚀产沙的^137Cs法研究被引量:14
- 2009年
- 在贵州茂兰峰丛洼地区的工程碑草地洼地典型小流域进行了洼地沉积泥沙137Cs示踪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草地洼地土壤剖面属于堆积土壤剖面,土壤剖面中137Cs浓度分布特征反映了泥沙堆积与表层土壤侵蚀的信息。受岩土分布、微地形的影响,137Cs初始沉降后出现不均匀再分布,面积活度的空间变化较大,变异系数为1.35,不能表征土壤侵蚀状况。(2)根据草地洼地典型堆积农耕地土壤剖面A-1的137Cs浓度分布特征,1963年以来的流域平均堆积泥沙数量是16.6t/km2.a,流域平均土壤侵蚀速率为45.95t/km2.a,约占侵蚀产沙数量63.88%的泥沙以地下流失的形式散失;(3)草地洼地小流域内地面土壤流失与地下土壤流失的相对贡献率分别是70.13%和29.87%;(4)以茂兰地区最大成土速率为依据推算出的允许土壤侵蚀量是13.51t/km2.a,草地洼地的土壤侵蚀危险程度极高。
- 何永彬李豪张信宝严冬春文安邦
- 关键词:侵蚀产沙喀斯特峰丛洼地
- 西南喀斯特山地的土壤侵蚀研究探讨被引量:37
- 2009年
- 西南喀斯特山区具有独特的喀斯特土壤特征与土壤侵蚀的环境效应,普遍面临着因土壤侵蚀导致的"石漠化"问题。已有研究认为,在气候、地质地貌、植被和人为活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以混合侵蚀方式进行。但由于对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过程的认识不同,致使研究者得出土壤侵蚀强度差异较大的研究结果。有关喀斯特土壤侵蚀系统研究重点应该在土壤侵蚀机制、土壤侵蚀分级强度与土壤合理流失量等方面开展研究。
- 何永彬张信宝文安邦
- 关键词:土壤侵蚀研究喀斯特山地
- 允许土壤流失量与合理土壤流失量被引量:8
- 2007年
- 为确定防治农田土壤侵蚀的标准,20世纪中叶美国土壤学家首先提出了“允许土壤流失量”的概念,之后这一概念又延伸应用到流域和区域土壤侵蚀评价。“允许土壤流失量”的概念在全球,包括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土壤侵蚀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特别是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可持续发展及健康河流理念的提出及水土保持实践中遇到的新挑战,“允许土壤流失量”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方面存在的缺陷逐渐显现出来。本文在简要介绍“允许土壤流失量”由来的基础上,着重讨论“允许土壤流失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土壤流失量”的概念及其确定的原则与方法。
- 张信宝焦菊英贺秀斌文安邦何永彬张云奇龙翼
- 贵州茂兰峰丛森林洼地泥沙堆积速率的^137Cs示踪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选择黔南峰丛洼地区的茂兰自然保护区的坡格森林洼地典型小流域,进行了泥沙堆积的137Cs示踪研究。(1)坡格森林洼地底部的土壤剖面属于农耕地剖面。(2)受岩土分布、微地形和土壤异质性的影响,137Cs初始沉降后的再分布不均匀,137Cs面积活度变异系数为1.54。相同组成特征的地块内部样点137Cs面积活度变异系数变化为0.36~0.54,变异相对较小。但137Cs面积活度不能表征土壤侵蚀状况。(3)典型沉积剖面B-1的单一137Cs峰值浓度出现在14~16cm,高浓度137Cs均匀分布深度小于当地犁耕层厚度20cm,说明1963年以来坡格森林洼地的堆积速率接近于0。
- 何永彬李豪张信宝白晓永严冬春文安邦冉景丞谭卫林
- 关键词:沉积剖面喀斯特峰丛洼地
- 紫色土草地表层土壤^(137)Cs含量与粒度和有机质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07年
- 紫色土草地表层土壤的137Cs比活度与样品的筛分中值粒径(d50)相关较好,而与颗分中值粒径没有明显的相关性。137Cs主要被吸附于土壤颗粒的表面,土壤团聚体表面的矿物、岩石碎屑颗粒的137Cs吸附浓度高于团聚体内部的碎屑颗粒。筛分粒度中等的样品有机质含量高,粗和细粒度的样品有机质含量均低,137Cs比活度和有机质含量无明显相关。
- 贺良国张一云李家柱龙翼齐永青贺秀斌张信宝
- 关键词:紫色土粒度有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