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20019034)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周树敏汪矛王丽郭洁毕冬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幼苗
  • 2篇发育
  • 1篇导管分子
  • 1篇亚科
  • 1篇幼苗发育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幼苗
  • 1篇拟南芥
  • 1篇拟南芥种子
  • 1篇蔷薇
  • 1篇蔷薇亚科
  • 1篇种子
  • 1篇种子萌发
  • 1篇猪毛
  • 1篇猪毛菜
  • 1篇藁本
  • 1篇微镜观察
  • 1篇显微镜
  • 1篇显微镜观察
  • 1篇辽藁本

机构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作者

  • 3篇毕冬玲
  • 3篇汪矛
  • 3篇周树敏
  • 2篇郭洁
  • 2篇王丽
  • 1篇孙小五
  • 1篇孔令安
  • 1篇梁彦

传媒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2004年北...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辽藁本(Ligusticum jeholense)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发育
应用整体透明和石蜡连续切片等方法,对辽藁本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幼苗的轴向器官中,以子叶节区下部的初生维管系统先建立,向下发育形成了下胚轴和根的维管系统;再向上通过子叶节区中、上部的分生组织性组织...
毕冬玲苏新华孙小五郭晓辉张哲汪矛
关键词:辽藁本幼苗初生维管系统发育
文献传递
拟南芥种子至幼苗发育中导管分子的发生与连接被引量:1
2005年
拟南芥发育早期导管分子的发生与连接至今并不十分清楚.应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了野生型拟南芥种子至幼苗发育中导管分子的启动与连接.结果表明,种子萌发后2h,自第1个启动位点——子叶节区下部启动导管分子的分化,然后向下依次形成下胚轴和根的导管分子,再向上形成了子叶节区中部的导管分子.种子萌发后10h,自第2个启动位点——子叶叶片中部偏下方启动导管分子的分化,并逐渐完成与子叶节之间的导管分子连接以及子叶叶片羽状环缘脉中导管分子的建成.种子萌发后7d,由上胚轴-苗区形成的导管分子向下与子叶节区上部形成的导管分子发生连接,至此形成该幼苗轴向和侧向器官中导管分子的完整连接.
毕冬玲汪矛孔令安周树敏
关键词:拟南芥幼苗导管分子种子萌发幼苗发育显微镜观察
猪毛菜幼苗的发育解剖学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应用整体透明、石蜡切片和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等技术,对猪毛菜种子至幼苗的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侧向器官中子叶与真叶光合组织具单一花环状结构及双相叶绿体;二级叶脉为倒向圆周辐射平行脉;气孔器的排列虽为纵列,但保卫细胞与表皮细胞的长轴相互垂直。轴向器官中气孔器、光合组织和维管束同步并区域性发端于子叶节区中部。如上结构显示猪毛菜幼苗具有独特的植物解剖学特征。
孙小五汪矛毕冬玲周树敏郭洁王丽
关键词:幼苗发育
蔷薇亚科4属4种植物幼苗形态结构及其系统演化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通过对蔷薇亚科蛇莓属的蛇莓[Duchesnea indica(Andrews)Focke]、委陵菜属的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Bunge)、水杨梅属的水杨梅(Geum aleppicumJacq.)和地榆属的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L.)4种植物幼苗形态特征以及初生维管系统的结构研究表明:蛇莓、翻白草子叶脉序中主脉与两侧二级脉呈原始的二叉分支状,蛇莓脉序中无二级间脉,翻白草中为简单型的二级间脉;水杨梅、地榆的主脉与两侧二级脉呈进化的对生分支状,二者的二级间脉为复合型.蛇莓属幼苗子叶节区下部的中柱为原始的中始式二原型圆形单中柱,委陵菜属为较进化的外始式二原型圆形单中柱,水杨梅属为外始式二原型双钩型的单中柱,而地榆属的外始式二原型双扇型的单中柱则最为进化,并且地榆的后生木质部发达,也是进化的表现.综合叶脉数量和级数以及子叶节区下部的中柱类型分析,认为4属的演化趋势为:蛇莓属最原始,其次为委陵菜属和水杨梅属,地榆属最为进化.
郭洁汪矛王丽梁彦周树敏
关键词:蔷薇亚科幼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