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02074)

作品数:8 被引量:53H指数:3
相关作者:邓艳蒋忠诚胡阳罗为群覃星铭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国土资源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岩溶
  • 3篇植被
  • 3篇土壤
  • 2篇植被类型
  • 2篇水分
  • 2篇土壤水
  • 2篇土壤水分
  • 2篇洼地
  • 2篇不同植被
  • 2篇不同植被类型
  • 1篇岩溶山区
  • 1篇岩溶系统
  • 1篇植被恢复
  • 1篇入渗
  • 1篇山腰
  • 1篇石灰岩
  • 1篇石漠化
  • 1篇水分入渗
  • 1篇水分特征
  • 1篇水分特征曲线

机构

  • 8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桂林理工大学
  • 3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惠州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6篇蒋忠诚
  • 6篇邓艳
  • 4篇覃星铭
  • 4篇罗为群
  • 4篇胡阳
  • 3篇马祖陆
  • 2篇李衍青
  • 2篇朱鑫
  • 1篇沈利娜
  • 1篇梁晓
  • 1篇吴华英
  • 1篇蓝芙宁
  • 1篇吴夏
  • 1篇尹辉
  • 1篇李飞
  • 1篇卢茜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地球与环境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贵州沫阳剖面二叠纪末浅水沉积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6
2012年
处于大贵州滩南缘的罗甸沫阳剖面在晚二叠世时发育典型的浅水相沉积组构,包括长兴期生物礁、生物灭绝事件界面附近的不连续面以及可能的古岩溶堆积物。其中长兴组为典型的钙质海绵礁,造礁生物主要包括古石孔藻、Tubiphytes和纤维海绵,同时大量的栉壳状胶结物填充礁体孔隙并具有世代性。在沫阳剖面的不连续面,可识别标志包括缝合线和侵蚀面两种,分布于上二叠统顶部泥粒岩—颗粒岩(类、海绵、钙藻以及Tubiphytes为主)与鲕粒灰岩之间。在部分露头上还可见一类特殊的角砾岩:角砾类型既包括生屑团块和泥晶团块,还包括硅质岩碎块,数量众多,大小不一且磨圆很差。大量含巨鲕的鲕粒灰岩直接上覆于角砾岩,以及角砾岩顶部的裂隙之中。除此之外,包括垮塌角砾岩和洞穴堆积物等特征的发现,都指示了沫阳剖面在当时岩溶发育。这类沉积物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晚二叠世时,沫阳地区持续发育的生物礁形成了突出的古地貌单元,随着相对海平面的下降晚二叠世沉积物发生暴露。在大气淡水—渗流成岩作用影响下,暴露地表的突出地形上岩溶作用发育;非突出地形受风化剥蚀及随后海侵过程的双重影响,与上覆地层之间显示侵蚀面或缝合线接触的特征。从野外露头情况来看,沫阳剖面并没有像其他浅水台地一样在生物灭绝事件之后发育微生物岩,而是直接出露一套含核形石和巨鲕的鲕粒灰岩。以鲕粒灰岩为主的"灾难沉积物"紧邻长兴组生物碎屑灰岩的情况在华南比较少见,这对于进一步了解生物灭绝事件起因以及当时特殊的海洋环境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李飞吴夏
关键词:长兴期侵蚀面古岩溶
果化石漠化监测区岩溶生态环境系统安全评价被引量:3
2014年
本文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构建岩溶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综合评价的概念模型:选择了4大类准则,13个要素,共34个指标,初步建立岩溶生态环境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岩溶生态环境安全度(KEES)来衡量岩溶生态环境安全并划定安全、较安全、预警、中警、重警5个分级标准。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2种复合评价法,分别对2009年的果化石漠化监测区进行岩溶生态环境系统安全评价,评价结果为重警。本次模糊综合评价法还得出6个重警指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将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相结合,能更合理、细致地评价岩溶生态环境系统安全。
沈利娜蒋忠诚尹辉覃星铭罗为群
关键词:安全评价石漠化
桂林石灰岩区名特优植物元素的岩溶响应
2010年
在桂林会仙石灰岩地质背景条件下,研究岩溶洼地和山腰部位3种名特优植物体的元素含量特征及对土壤营养的响应关系,为筛选适合岩溶区种植的植物品种以及加强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在岩溶动力条件驱动下,洼地和山腰部位3种植物体的元素含量及元素生物吸收系数均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相关分析表明,石灰岩地区土壤—植物体系统中元素迁移与植物蒸腾作用密切相关,其中Ca、Mg、N、Zn、P等元素迁移与植物蒸腾系数呈显著正相关,植物体元素迁移受地质背景条件中N、P元素含量影响较大。
覃星铭邓艳蒋忠诚马祖陆罗为群
关键词:洼地山腰
广西不同石漠化等级下SPAC水势梯度及其环境效应被引量:3
2014年
以野外观测为基础,对广西不同石漠化等级(无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和重度石漠化)下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简称SPAC)系统中的水势日变化、气象因子日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增加,大气水势降低,大气水势对不同石漠化程度的反应敏感。岩溶区石漠化等级下植物和土壤水势较低,不同石漠化条件下的植物叶水势在-7.79±0.43^-2.68±0.11 Mpa之间,土壤水势在-4.00±0^-0.08±0.04 Mpa之间,重度石漠化等级下植物处于萎蔫状态。植物在正午受到的水分亏缺程度为:重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无石漠化>轻度石漠化。无石漠化下植物叶片水势与大气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大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和重度石漠化下植物叶片水势与大气温度呈负相关关系,与大气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水分在SPAC系统中运移,其能量消耗主要集中在叶片-大气的过程。叶-气水势差差值大小为:中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无石漠化。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增加,SPAC水势梯度提高,各介质层水势差的增大,提高了水分循环和能量交换的强度。
邓艳胡阳马祖陆朱鑫梁晓
关键词:岩溶
岩溶坡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7
2016年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了广西平果果化典型岩溶坡地荒地、草地、灌丛、林灌4种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荒地、草地和灌丛土壤的平均初渗速率差异不显著,但均明显低于林灌;土壤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均较低,均<1 mm·min^(-1);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均逐渐降低;荒地、草地和灌丛土壤的渗透系数、累积渗水量差异均不显著,但均明显低于林灌,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稳渗速率、渗透系数与土层深度、土壤容重、粘粒含量、初始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有机碳、非毛管孔隙度、粉(砂)粒、水温呈显著正相关;影响土壤水分入渗性能的主要因素为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和土壤中粘粒(<0.002 mm)含量。
胡阳邓艳蒋忠诚李衍青蓝芙宁
关键词:土壤水分入渗岩溶植被类型
典型岩溶农业区洼地和坡地的元素迁移特征差异被引量:3
2010年
为给岩溶区水土保持、农业生产、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提供参考,以桂林会仙典型岩溶洼地和坡地两种不同地貌部位为研究点,以石灰岩地质背景条件下的基岩—土壤—土壤水—植物体系统中的元素含量和组成特征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地貌部位条件下元素的基本特点、制约因素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岩溶动力条件的驱动下,岩溶区形成了显著的偏碱环境特征;洼地和坡地土壤剖面元素和土壤水含量特征差异明显,植物对土壤元素的生物吸收系数比较低,属于受氮限制的类型;坡地部位的偏碱富钙和水分胁迫程度更为严重;同一石灰岩地质背景条件下不同地貌部位岩溶系统元素迁移特征差别显著。
覃星铭蒋忠诚罗为群邓艳吴华英卢茜
关键词:石灰岩岩溶系统洼地坡地
广西岩溶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了解岩溶区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其影响因素,为岩溶山区土壤水分运动的定量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广西平果果化典型岩溶峰丛洼地荒地、草地、灌丛、林灌4种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结果]van Genuchten模型、Brooks—Corey模型和Gardner 3种模型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拟合效果都很好,相关系数均在0.93以上,且残差平方和都小于0.000 5,但van Genuchten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土壤持水能力与植被的正向演替、饱和含水量、非毛管孔隙度、粉粒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容重、黏粒含量、毛管孔隙度、初始含水量和毛管含水量极显著正相关;不同植被类型,相同吸力下,表层和底层土壤的持水能力最强,中间土层的持水能力较差;不同土层深度,相同吸力下,荒地的持水能力最强,林灌的持水能力最差。[结论]同一吸力下的土壤持水能力呈现出随植被的正向演替而不断降低的趋势;研究区影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主导因素是非毛管孔隙度。
胡阳邓艳蒋忠诚覃星铭李衍青
关键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VANGENUCHTEN模型植被类型
典型岩溶山区植被恢复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了解岩溶山区植被恢复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果化镇典型岩溶峰丛洼地荒地、草地、灌丛、林灌4种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团聚体的分布及稳定性特征。[结果](1)土壤中〉0.25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与土壤的容重显著负相关,与全土有机碳含量极显著正相关;(2)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以2~1,1~0.5和〈0.25mm粒级的含量居多。〉0.25mm粒级的团聚体,在草地、灌丛和林灌中明显高于荒地,在表层土中明显高于下层土;(3)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团聚体的破坏率增大;土壤团聚体的破坏率:草地〈灌丛〈林灌〈荒地,草地和灌丛的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明显高于荒地和林灌。[结论]植被的恢复提高了团聚体的稳定性,且草地和灌丛土壤的团聚体稳定性更高,更有利于水土保持,可以作为该区域水土保持的主要植被类型。
胡阳邓艳蒋忠诚马祖陆罗为群朱鑫
关键词:团聚体稳定性岩溶山区植被恢复机械组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