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634701)

作品数:16 被引量:156H指数:7
相关作者:汤洁卞建民李昭阳李月芬查恩爽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长春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吉林省环保局科技项目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中毒
  • 6篇氟中毒
  • 5篇地下水
  • 5篇砷中毒
  • 4篇松嫩平原
  • 4篇
  • 3篇地质
  • 3篇地质环境
  • 3篇土壤
  • 3篇高氟
  • 3篇高氟水
  • 3篇
  • 3篇病区
  • 2篇地氟病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饮水型
  • 2篇饮水型砷中毒
  • 2篇水化学
  • 2篇水文地球

机构

  • 13篇吉林大学
  • 3篇长春工程学院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沈阳地质矿产...
  • 1篇吉林省水务投...

作者

  • 8篇汤洁
  • 7篇卞建民
  • 4篇李昭阳
  • 3篇孙述海
  • 3篇李月芬
  • 3篇蔡贺
  • 3篇查恩爽
  • 3篇李旭光
  • 2篇迟宝明
  • 2篇孙亚红
  • 2篇张梅桂
  • 2篇王晨野
  • 2篇张楠
  • 1篇毛子龙
  • 1篇陈国强
  • 1篇苗英
  • 1篇邴智武
  • 1篇郭常来
  • 1篇王冬艳
  • 1篇王孟

传媒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地质
  • 1篇世界地质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地质与资源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地学前缘
  • 1篇节水灌溉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南水北调与水...
  • 1篇Agricu...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松嫩平原高氟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及防氟改水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吉林省通榆县等地氟病高发区和松嫩平原作为研究区,对地下水及含水层进行系统取样,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综合研究松嫩平原地下水中氟的分布、来源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松嫩平原高氟地下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潜水中,平原四周及含水层组富氟的地质环境是其主要来源区,地貌条件、气候因素及水化学条件影响地下水中氟的富集与扩散,研究区第四系及前第四系承压水水量丰富,水质良好,氟含量低于规范要求,可作为地氟病区防氟改水的主要供水目的层。
蔡贺张梅桂李旭光朱魏
关键词:高氟水氟中毒松嫩平原
吉林通榆氟中毒区地下水中氟来源及防改对策被引量:3
2012年
地下水氟来源是防氟改水的重要基础之一。通过水文地质调查,查明了吉林通榆氟中毒区地下水中氟的来源。大兴安岭来源是地下水中氟来源的主体,地下水含水介质和围岩释放的氟均是富集了大兴安岭来源的再释放。研究区含水介质中可溶性氟含量为3.15~8.00 mg/kg,围岩可溶性氟含量为5.2~10.4 mg/kg。1984~2006年,地下水氟含量有升高现象。根据研究区地下水资源特点,选择5个示范井,进行防氟改水,将上第三系大安组含水层作为目的水层,水中氟浓度符合生活饮用水质标准。
孙述海孙亚红迟宝明熊绍礼
关键词:氟中毒含水介质围岩
松嫩平原地下水中氟、砷含量及其水化学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5年
以研究区高氟、高砷地下水化学指标统计数据为基础,选取25组数据,分析了氟、砷浓度的水化学影响因素,结果表明:HCO3-浓度高的碱性环境中氟、砷浓度较高;随着Na/(Cl+SO4)比值的增加,氟离子浓度也呈增加趋势;地下水中氟、砷浓度高的区域TDS含量也较高,反映出地质环境背景为苏打化地区。对比As3+与As5+的含量分布,分析As3+与∑As散点图,得到含水层中As3+与As5+的分布规律,即高砷水集中在承压含水层,含水层中超标砷离子主要为As5+。
朱巍苏小四唐雯蔡贺
关键词:高氟水地下水化学松嫩平原
吉林西部砷中毒区高砷地下水反向地球化学模拟被引量:10
2010年
为了解吉林西部砷中毒区高砷地下水水-岩作用过程及砷的迁移转化规律,通过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和数据测试,利用地下水化学测试数据,分析了该区地下水化学特征以及高砷地下水的水平和垂向分布规律。在地下水流场及水化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应用PHREEQC软件进行了地下水砷的反向地球化学模拟,计算了沿同一水流路径下含砷、铁、锰等矿物的溶解或析出量。模拟结果表明:沿地下水流方向,含砷元素的矿物臭葱石在路径1和路径2上不同水样点间溶解进入地下水的量分别为2.44×10-6、8.03×10-7、7.98×10-6和4.14×10-7mmol/L,含铁、锰元素的矿物针铁矿、赤铁矿、软锰矿和方铁锰矿的质量交换结果均为正值;表明沿模拟路径这几种矿物发生溶解进入地下水,而硫酸根离子和CO2的交换量为负值,从地下水中析出。以上研究证实了地下水中砷与铁、锰元素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且高砷水在碱性的还原环境富集。
卞建民查恩爽汤洁马力陈刚
关键词:地下水
中国饮水型砷中毒区的水化学环境与砷中毒关系被引量:32
2013年
中国各饮水型砷中毒区的水化学特点受沉积环境和气候因素所控制,砷中毒的流行和发病程度与其地下水的水化学环境、水中砷的形态和价态有密切联系。在实地考察监测和对台湾、新疆、内蒙古、山西、吉林饮水型砷中毒病区环境和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总结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饮水水源中总As、As(III)、甲基胂、腐植酸与砷中毒的关系,揭示了不同病区病情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除台湾外,各砷中毒区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区;各病区多分布在沉积盆地中心或平原内相对低洼的地带,饮用的地下水均取自中新生代地层;砷中毒病情不仅与总砷含量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还与As(III)和甲基胂的浓度直接相关。台湾、内蒙古和山西病区地下水为富含有机质的复杂还原环境,水中不仅As(III)含量高,且检出有机物、腐植酸和甲基胂,新疆和吉林病区地下水为以无机砷中As(V)为主的氧化环境,吉林病区未检测出甲基胂,这是新疆与吉林病区患病率较低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可为区域防病改水、砷中毒的预报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汤洁卞建民李昭阳王农张楠张豪
关键词:价态腐植酸砷中毒
中国东北松嫩平原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氟(英文)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为松嫩平原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了松嫩平原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与土壤和地下水中氟的关系。[结果]东北地区饮水型氟中毒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东、西两侧的松辽平原和呼伦贝尔高平原。重病区及中病区主要分布在湖泊、沼泽洼地较多的冲积湖积平原区,地层主要为细粒度的黄土和淤泥质土,地下水类型主要为HCO3-Ca·Na型和HCO3·Cl-Na·Ca型,氟含量1.80-16.00mg/L,多为4-6mg/L;轻病和无病地区一般没有或较少有湖泊和沼泽洼地,地层主要为粗粒度的粉土和砂土,地下水类型主要为Cl-Ca·Na型和HCO3Cl-Na·Ca型,氟含量通常低于2mg/L。[结论]高氟地下水的形成与地质环境密切相关。
蔡贺郭常来张梅桂李旭光张哲
关键词:高氟水氟中毒地质环境
吉林省饮水型砷中毒区地下水砷的分布规律与成因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吉林省饮水型砷中毒区是继中国内蒙古和山西病区后发现的新病区。该病区主要分布在吉林省西部的通榆县和洮南市,其水文地质单元属于松嫩平原大型蓄水盆地的西部,是由第四系潜水、承压水和新近系承压水组成的多层结构的含水系统。采用瞬时采样法采集了区内潜水和承压水样品,共194份;通过GIS的空间叠加技术、化验与测试技术,进行了区域水化学环境特征与饮水型砷中毒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受区域地质构造控制,在低洼地带堆积了巨厚的粉砂淤泥质冲积物和富含有机质的湖积物,为地下水砷的赋存提供了空间。区域地下水砷含量的范围值为0.001~0.339mg·L-1,水砷价态以As(V)为主,高砷水主要分布在由若干隆起形成的中间低洼地带中地下水埋深大于10m的潜水、第四系和新近系承压水含水层中。高砷地下水的形成与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水化学环境有关,氯化物-重碳酸钠型水中的砷含量最高。臭葱石(FeAsO4·2H2O)等含铁、含锰矿物在进入地下水的溶解过程中,形成铁、锰的氧化物和砷的化合物,如砷酸盐和亚砷酸盐。伴随着水环境中Eh的降低,氧化物被还原形成更为活泼的离子组分,吸附在氧化物表面的含砷化合物进而解吸,使砷从含水层的沉积物中向水中溶解和迁移。
汤洁卞建民李昭阳张楠梁爽邴志武
关键词:砷中毒地下水
东北地区饮水型地氟病与地质环境被引量:7
2008年
东北地区饮水型氟中毒病具有病区分布广、病人多、病情重、危害大的特点,控制东北地区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气候、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环境、地球化学环境.分析了地氟病与地质环境的关系,提出了饮水型氟中毒病区防病改水的途径和对策.
邸志强李景春苗英金洪涛李旭光王长琪李霄郭小东
关键词:地氟病地质环境
吉林省西部地方性氟、砷中毒区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吉林省西部地方性氟、砷中毒区病情调查、地下水、土壤及生物样品的测试数据,应用Visual Basic6.0可视化语言与Access 2003关系型数据库相结合,开发了地方病区数据库系统。在基础信息管理和应用的基础上,根据综合分析和研究的目的,开发了针对地下水水质评价的专业分析模块,该模块可以实现对水质资料的统计分析、评价、分类及对水质评价结果和病情数据的动态显示。系统具有操作简便实用、界面友好、数据处理功能齐全等优点,实现了对研究区基础数据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杨占梅卞建民查恩爽
关键词:VB数据库系统
吉林省西部土壤硒含量、形态分布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2
2015年
通过对吉林省西部洮南市、通榆县和乾安县3个地区的50个表层土壤样品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其土壤硒含量、形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吉林省西部土壤硒改良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洮南市、通榆县和乾安县土壤硒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130,0.118,0.104 mg/kg。研究区的土壤62%属于缺硒土壤,余下的38%属于少硒土壤。洮南市以残渣态硒(32.77%)、强有机结合态硒(20.17%)和离子交换态硒(16.81%)为主;通榆县以强有机结合态(23.21%)、残渣态(22.32%)和腐植酸结合态硒(22.32%)为主;乾安县以强有机结合态(26.53%)、离子交换态(18.37%)和碳酸盐态硒(16.33%)为主。残渣态和强有机结合态是吉林西部土壤硒的主要形态。土壤铁锰结合态硒与土壤p H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强有机结合态硒与土壤p H呈显著负相关。残渣态硒、强有机结合态硒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腐殖质含量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水溶态硒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也呈显著正相关。水溶态硒、离子交换态硒、碳酸盐态硒和强有机结合态硒受到土壤相关组分(Fe、Mn、As、F、Ca O、Si O2)的影响较大,而腐植酸结合态硒、铁锰结合态硒和残渣态硒与土壤相关组分关系不大。
龚河阳李月芬汤洁赵一嬴李文博
关键词:土壤影响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