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2KJB170007)

作品数:7 被引量:67H指数:6
相关作者:李忠贤倪东鸿孙照渤曾刚伯忠凯更多>>
相关机构:教育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3篇数值模拟
  • 3篇探空
  • 3篇海表
  • 3篇海表温度
  • 3篇值模拟
  • 2篇订正
  • 2篇散度
  • 2篇漂移
  • 2篇气温
  • 2篇温度异常
  • 2篇夏季
  • 2篇海表温度异常
  • 2篇非均一性
  • 1篇东亚冬季风
  • 1篇东亚副热带
  • 1篇东亚副热带西...
  • 1篇冬季风
  • 1篇再分析资料
  • 1篇中国气象
  • 1篇三角形法

机构

  • 3篇解放军理工大...
  • 3篇教育部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南京大学
  • 1篇江苏省气象局
  • 1篇江苏省气象服...

作者

  • 4篇倪东鸿
  • 4篇李忠贤
  • 3篇曾刚
  • 3篇王学忠
  • 3篇孙照渤
  • 2篇伯忠凯
  • 1篇王举
  • 1篇刘征宇
  • 1篇黄泓
  • 1篇谢磊
  • 1篇胡邦辉
  • 1篇邱斌
  • 1篇程军
  • 1篇邹勋
  • 1篇吴鹏飞
  • 1篇周建平

传媒

  • 3篇大气科学学报
  • 2篇气象科学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第32届中国...
  • 1篇第33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华东三站探空气球漂移特征及非均一性试验
在传统探空过程中探空气球会在高空气流的作用下产生水平漂移,最大漂移距离可超过100km。气球漂移特征与存在季节循环特征的站点附近上下层系统配置有关,考虑气球漂移可改善降水和中尺度大风降温等天气过程的数值模拟效果。需要注意...
王学忠胡邦辉黄泓王举邹力
关键词:大气探测散度非均一性
文献传递
基于南京站探空资料的诊断尾迹特征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燃烧航油,在大气中释放水汽和热量,在环境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可形成尾迹云,简称尾迹。尾迹对于探测飞机位置和航线有示踪的作用,可作为隐形飞机的侦测依据。尾迹的物理组成影响大气的辐射传输,一些研究认为其中水汽的气...
王学忠胡邦辉王举黄泓刘吉敏所靖东
关键词:探空资料临界温度气候特征
文献传递
探空气球漂移特征及对三角形法计算散度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利用2006—2013年南京站、安庆站和杭州站探空资料,讨论华东地区探空气球的漂移特征。设计不考虑气球漂移、考虑全部气球漂移和考虑部分气球漂移3个试验,比较3种情况下三角形法计算的散度差异。结果表明:气球漂移主要受大气环流及其变化影响,纬向上7月和8月气球随高度增加,先向东漂移、后向西漂移,其他月份以向东漂移为主,冬季漂移距离大;经向上受季风影响明显。考虑全部和部分气球漂移与不考虑气球漂移的散度对比表明,平均绝对偏差各月在对流层顶附近均有极大值;相对偏差季节分布明显,前者在6—9月较大,极大值略大于7%,后者冬季大,1月在200 hPa达到25%,在50 hPa超过50%。因此,利用三角形法计算散度所在层次较高或所使用资料中传统探空和特种探空并存时,均需考虑气球漂移影响。
王学忠胡邦辉王举黄泓邹勋
关键词:散度非均一性
中国气象台站迁移对年平均气温均一性的影响被引量:25
2013年
在确定中国1951—2010年753站观测数据的迁移状况的基础上,采用t检验方法和标准正态检验(standard normal homogeneity test,SNHT)差值法,分析了迁移对中国年平均温度序列均一性的影响,并对非均一温度序列进行订正。结果表明:将有业务代替的台站序列合并起来后得到了714站数据,714站中完全没有迁移的台站只有148站,其他566站共计有950次迁移;t检验表明950次迁移中235次迁移前后年平均温度差异显著;而SNHT检验表明950次迁移中有237次年平均温度的均一性受到迁移的影响,其中79次需要调整0.5℃以上;84%的非均一性序列经订正后相对符合均一性条件。
周建平孙照渤倪东鸿李忠贤
关键词:气温均一性
多套大气再分析资料的南亚高压强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海表温度异常关系的比较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以往的研究中多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来讨论南亚高压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海表温度的关系,鉴于其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本文采用ERA-40、ERA-Interim、NCEP/NCAR、NCEPDOE和JRA-25五套再分析资料,以及应用全球、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大西洋1978—2008年逐月观测海表温度分别驱动NCAR CAM5.1全球大气环流模式的数值模拟结果,比较了它们的夏季南亚高压强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海表温度的关系。再分析资料间的比较结果表明,NCEP/NCAR、NCEPDOE两套再分析资料与ERA-40、ERA-Interim、JRA-25三套再分析资料的南亚高压强度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前两套再分析资料揭示的该时段南亚高压强度显著偏高,可能是不真实的,进而导致南亚高压强度与海表温度异常的关系与后三套再分析资料的结果差异明显。ERA-40、ERA-Interim和JRA-25三套再分析资料和数值试验结果均表明,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夏季南亚高压强度异常与前期冬季、春季及同期夏季的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异常关系持续密切,表明热带印度洋是影响夏季南亚高压强度变化的关键海区。当热带印度洋偏暖时,热带地区对流层温度增暖,南亚高压强度增强、面积增大、南扩、东伸西展,反之亦然。
曾刚伯忠凯倪东鸿李忠贤
关键词:海表温度异常数值模拟
中全新世以来东亚夏季气温对轨道强迫时空响应不一致的模拟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基于一个海-气耦合模式FOAM(the Fast Ocean Atmosphere Model)在轨道强迫下对过去6 ka气候变化的瞬变模拟结果,本文分析了中全新世以来东亚地区夏季气温对日射变化的响应特征.研究发现,东亚地区夏季气温对日射响应具有时空不一致性:相对于现代,6 kaB.P.时北半球夏季日射偏强,东亚地区地面气温却未普遍偏高,而是约以35°N为界,北方显著偏暖,南方气温变化不明显甚至有微弱冷却.自6 kaB.P.至今,东亚40°N以北的中、高纬陆地夏季气温大致呈线性降低趋势,以南的低纬陆地夏季气温则呈量级较小的"U"型变化,即气温在约3 kaB.P.附近达最低值,前3 ka为降温趋势,后3 ka为升温趋势.这与一些地质记录反映的气温变化相一致.中全新世以来东亚夏季气温演变的时空不一致性,可能源自因海陆热力惯性不同所引起的气温对日射响应的差异.热容量较小的东亚高纬大陆夏季气温主要响应7月份日射;而热容量较大的海洋对日射的响应通常会滞后约2个月,其夏季气温主要响应5月份日射.受海洋影响,南方陆地夏季气温对日射响应呈现出与海洋相似的特点.在岁差周期上,5、6、7月份日射间的相位差相对于较长轨道时间尺度较不明显,但在相对较短的近6千年时期内,它们相继出现波谷而呈显著趋势差异,从而导致了中全新世以来东亚夏季气温变化的时空差异.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夏季气温变化对应的可能并非同季节日射强迫,考察轨道强迫的气候响应时,如何选择日射标尺至关重要,否则可能混淆"因果".
吴鹏飞刘征宇程军陈广善
关键词:中全新世夏季气温
冬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变化及其与海表温度的关系被引量:6
2013年
利用1957—2002年ERA-40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以及不同海域(全球、热带外、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太平洋等)1950—2000年逐月观测海表温度,驱动NCAR CAM3全球大气环流模式,根据模拟结果,分析讨论了冬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海表温度异常的关系。表明:1957—2001年冬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有增强的趋势,且具有准3 a的显著周期。热带海表温度异常,特别是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对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变化有重要影响,即当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升高时,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增强。
邱斌李亚春曾刚
关键词:副热带西风急流东亚冬季风海表温度数值模拟
海表温度异常影响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4
2013年
采用1950—2000年逐月观测的不同海域(全球、热带外、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热带印度洋及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分别驱动NCAR CAM3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进行了多组长时间积分试验,对比ERA-40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讨论了这些海域海表温度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的影响。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全球、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和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对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均模拟出了东亚夏季风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发生的年代际减弱现象,以及强、弱夏季风年代夏季大气环流异常分布的显著不同,这与观测结果较一致,表明热带太平洋是影响东亚夏季风此次年代际变化的关键海区;利用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驱动模式模拟出的东亚夏季风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发生年代际增强现象,即当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年代际偏暖(冷)时,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增强(减弱),与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对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的影响相反;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年代际背景的变化对东亚夏季风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年代际减弱有重要作用。
曾刚伯忠凯孙照渤倪东鸿李忠贤
关键词:年代际变化海表温度异常数值模拟
夏季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垂直结构特征及其与南亚夏季风的关系被引量:6
2013年
采用1950—2009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风场资料,对夏季低空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垂直结构及其与南亚夏季风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夏季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在垂直方向上从低层至高层先增强,在925 hPa高度上达到最大值后逐渐减弱。某些年份索马里越赤道气流核心可向上延伸至850 hPa高度,而某些年份则维持在925 hPa高度上。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垂直结构不同时,其对应的南亚夏季风也有所不同,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对流层低层风场的变化,以及南亚夏季风的强弱差异方面。总体来说,索马里急流核心高度延伸至850 hPa时,对应的南亚夏季风偏强;急流核心高度维持在925 hPa时,南亚夏季风偏弱。
谢磊孙照渤李忠贤倪东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