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03009)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3
相关作者:刘小君蔡新晨杨磊张晋悦马睿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3篇密度泛函
  • 3篇密度泛函理论
  • 3篇含时密度泛函
  • 3篇含时密度泛函...
  • 3篇泛函
  • 3篇泛函理论
  • 2篇电荷
  • 2篇电荷转移
  • 2篇杂化
  • 2篇发光
  • 2篇分子
  • 1篇电子云
  • 1篇英文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分子
  • 1篇有机发光
  • 1篇有机发光材料
  • 1篇实验值
  • 1篇紫外
  • 1篇紫外-可见光...

机构

  • 3篇北京交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篇刘小君
  • 2篇林涛
  • 2篇高少伟
  • 2篇马睿
  • 2篇张晋悦
  • 2篇杨磊
  • 2篇蔡新晨
  • 1篇程浩
  • 1篇滕枫
  • 1篇王宁

传媒

  • 3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Scienc...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态定(线性响应)-极化连续模型/含时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一种有机发光材料的吸收和发射光谱(英文)被引量:5
2012年
3-(二氰亚甲基)-5,5-二甲基-1-(3-[9-(2-乙基-己基)-咔唑基]-乙烯基)环己烷(DCDHCC)是一种用于光电器件中的有机染料,它具有良好的发光特性.我们使用含时密度泛函方法(TD-PBE0,TD-BMK和TD-M06)以及极化连续模型(PCM)计算了该材料在溶剂中的吸收和发射特性.计算中使用了线性响应(LR)、态定(SS)两种溶剂模型和6-31G(d)、6-31+G(d,p)两种基组.计算了DCDHCC在苯、四氢呋喃和丙酮溶剂中的吸收和发射光谱,并与实验观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吸收光谱的计算,杂化函数的影响大于基组和溶剂模型,在三种函数中BMK更适于研究DCDHCC的吸收光谱;而对于发射光谱,基组的影响最大,基组通过影响激发态构型从而影响发射光谱,对于激发态构型的优化需要使用6-31+G(d,p)基组.我们希望这些研究能对今后设计类似的发光分子有帮助.
刘小君林涛蔡新晨高少伟杨磊马睿张晋悦
关键词: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紫外-可见光谱
用含时密度泛函方法研究和设计推拉结构的荧光分子(英文)被引量:4
2012年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及连续极化模型研究了六种荧光材料分子基态和第一激发态的电子结构性质.这六种分子是:3-(二氰亚甲基)-5,5-二甲基-1-(3-[9-(2-乙基-己基)-咔唑基]-乙烯基)环己烷(DCDHCC),DCDHCC2,3-(二氰亚甲基)-5,5-二甲基-1-(4-二苯基氨基-苯乙烯基)环己烷(DCDPC),DCDPC2,3-(二氰亚甲基)-5,5-二甲基-1-(4-[9-咔唑基]-乙烯基)环己烷(DCDCC)和3-(二氰亚甲基)-5,5-二甲基-1-(4-二甲基氨基-苯乙烯基)环己烷(DCDDC).它们可作为有机发光显示器件的发光材料.比较了PBE0、M06、BMK、M062X和CAM-B3LYP五种泛函,其中BMK方法很好地再现了各个分子在丙酮溶剂中的吸收和发射光谱.同时计算了分子的电子亲和能和电离势并用于评价分子的电荷注入性质.研究表明,当使用双π桥和双受体时,分子的发射光谱会红移到理想的发光区域.据此设计了两个新的分子DCDCC2和DCDDC2,它们分别是DCDCC和DCDDC的双支对应分子.计算结果表明这两个分子也具有作为荧光发射体的良好性质.
刘小君林涛高少伟马睿张晋悦蔡新晨杨磊滕枫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含时密度泛函理论荧光分子分子设计
局域和长程杂化密度泛函研究推拉结构有机发光分子被引量:5
2011年
用含时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具有推拉结构的有机发光材料3-(二氰亚甲基)-5,5-二甲基-1-(4-[9-咔唑基]-苯乙烯基)环己烯(DCDCC)的吸收和荧光光谱,并考虑了溶剂效应.通过与实验光谱的比较,重点评价了包括局域和长程在内的8种交换泛函.结果表明泛函的选择对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在密度泛函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包含44%Hartree Fock交换泛函的BMK杂化函数联同连续极化模型和中等大小的基组最适合研究DCDCC分子的光谱性质.此外,尽管DCDCC分子内电荷转移并没有强致发出双荧光,但仍然可以用平面分子内电荷转移和扭转分子内电荷转移模型解释DCDCC激发态的结构.BMK泛函计算的结果表明DCDCC的激发态结构支持平面分子内电荷转移模型.
刘小君王宁程浩
The effect of metal electron cloud on the luminescence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c ligands:An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2011年
The luminescence processes of metal complexes are complicated by intramolecular charge (energy) transfer from the metal to the ligand or from the ligand to the metal. The charge transfer strongly influences the excited state of the ligand and its luminescence characteristics. The luminescence characteristics of tris(8-hydroxyquinoline) aluminum (Alq3) and tris(8-hydroxyquinoline) gallium (Gaq3) are investigated to reveal the effect of the metal ion on the ligand. Emission from the complexes shows a significant red shift as the size of the metal ion increases from Al to Ga because of more efficient charge transfer from the metal to the lig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on the structure and trans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cited states of Alq3 and Gaq3 were performed. The calculated emission wavelength agrees with the experimental value and the effect of the metal electron cloud on the emission wavelength is clarified.
ZHANG FuJunLIU XiaoJunHUANG FengZHUO ZuLiangLU LiFangXU ZhengWANG YongShengTAO XuTangBIAN WenShengTANG WeiHua
关键词:发光特性电子云实验值电荷转移羟基喹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