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CZW006)

作品数:12 被引量:49H指数:4
相关作者:周计武章旭清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4篇艺术
  • 3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艺术终结
  • 2篇艺术
  • 2篇颓废
  • 2篇终结论
  • 2篇自主性
  • 2篇文学
  • 2篇文学终结
  • 2篇文学终结论
  • 2篇美学
  • 2篇仿像
  • 1篇当代美学
  • 1篇叙事
  • 1篇艺术传播
  • 1篇艺术界
  • 1篇艺术终结论
  • 1篇语境
  • 1篇殖民主义
  • 1篇认同政治
  • 1篇社会符号
  • 1篇社会符号学

机构

  • 11篇南京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作者

  • 11篇周计武
  • 1篇章旭清

传媒

  • 2篇思想战线
  • 2篇艺术百家
  • 2篇阅江学刊
  • 1篇文艺研究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新闻界
  • 1篇湘潭大学学报...
  • 1篇外国美学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再论米勒的“文学终结论”被引量:2
2011年
希利斯.米勒是在现代西方的文化体制中反思文学和文学研究的。文学和文学研究的命运内在于现代性"终结"与"永恒"的辩证逻辑之中。在实然层面,现代西方文学观念在全球化电信时代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知经验的变异、神圣边界的消失、文学魔法的失灵和文学权力的边缘化,都或多或少地暗示了文学存在的命运。在应然层面,文学和文学研究依然具有永恒的魅力和存在的价值。它依然是理解修辞、比喻和讲故事艺术的必要手段,依然是文化自我建构、理解他性的必要方式。
周计武
关键词:文学终结论
艺术终结论:一种叙事化的建构被引量:3
2009年
在文化实践中,现代艺术同传统、现代性与自身之间,具有一种爱恨交加的关系,这种矛盾的动力性根源使现代艺术形式发生了激进的革新和断裂。它不仅影响了艺术的法则,而且迫使美学理论进行批判与反思,"艺术的终结"和"艺术终结论"必须放在这个语境下加以理解。前者是一种断裂与危机意识,而后者则是以叙事方式建构理论并使之合法化的尝试,是一种"危机—理解"性的回应。
周计武
关键词:艺术终结论叙事
艺术的终结与颓废的现代性
2009年
本文从瓦蒂莫的艺术终结论出发,试图在尼采、海德格尔开启的现代性视野中重新思考艺术终结的意义。我们认为:(1)'艺术终结'内在于现代性的颓废之中,是现代性症候的表征;(2)艺术终结之后,艺术依然是走出现代性困境、表现存在之命运的必要方式之一。
周计武
关键词:艺术终结后现代性
现代主义的焦虑被引量:1
2009年
黑格尔之后的现代主义艺术与传统、社会和自身的规范处于激进的对抗和分裂之中。焦虑是现代主义的核心特征。现代主义的焦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艺术界的去魅与神性的迷失;美的失落与艺术形式的非人化;艺术的自律与自律体制的合法化危机。
周计武
关键词:现代主义焦虑自律
后殖民视野下的民族认同问题——一种后民族主义话语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对殖民话语的历史性反思,后殖民主义试图跨越自我与他者之间那段令人不安的距离,建构一种民主的、协商的、更具包容性的后民族主义话语。与排他性的殖民话语不同,它打破了本质论的民族身份观,肯定了各民族国家之间在历史和地理上的混杂性,有利于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但是,在第三世界的政治实践中,它依然是一种过高的奢望。
周计武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记忆认同政治
艺术的终结:一种现代性危机被引量:11
2007年
去魅、自主性和“新”之崇拜是现代艺术的三个核心概念。这些概念的问题史表明了现代艺术与现代性之间是一种充满悖论的张力关系,这种紧张关系加剧了艺术史的断裂与危机感。艺术终结的种种症候,如艺术的非神圣化、商品化和自杀性的抗议姿态等,内在于现代性的危机之中。
周计武
关键词:艺术终结
审美现代性与文化研究(笔谈)——艺术的终结与颓废的观代牲被引量:16
2009年
周计武文通过瓦蒂莫、尼采和海德格尔的哲学著作,重新思考了艺术终结与颓废现代性之问的关系,评价了颓废现代性对艺术机制和未来艺术生活的影响。杨向荣文从现代性体验这一视角出发,将齐美尔定位为现代生活的审美印象主义者,齐美尔的现代性分析起点不是社会总体。而是现实的偶然性碎片,这构成齐美尔独特的现代性分析路径——从碎片到达整体。李健文则借助于韦伯的文化社会学视野。依据工具理性批判的理论诉求、阿多诺等人对文化工业的本质及其特征进行了揭示和批判;认为这一批判并没有在法兰克福学派内部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统一体,这表明法兰克福学派在对待大众文化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周韵文从布尔迪厄的文化生产场理论出发,对先锋派与市场的复杂关系进行再审视,强调先锋派的创新一方面包含对艺术商品化和制度化的批判和否定,另一方面它与市场运作原则也存在一致性。
周计武
关键词:艺术终结文化工业象征资本先锋派
媒介资本轨道中的艺术传播危机被引量:5
2009年
"艺术传播危机"关乎艺术的存在与命运,是艺术史上"艺术终结"命题的第三次提出。媒介资本轨道中,艺术传播危机表征在三个方面:艺术传播主体的身份焦虑危机、艺术文本的存在合法性危机和艺术受众的审美期待危机。艺术需要借助策略性转型寻找解决危机的办法。
章旭清
关键词:媒介资本艺术传播
语境的错位——米勒的“文学终结论”在中国被引量:2
2011年
当代文艺界针对米勒的"文学终结论",从文学的终结、图文之争、文学和文艺研究的边界等层面展开了颇有成效的理论争鸣。我们认为,在技术与资本的合谋之下,影像的泛滥和审美的泛化的确改变了现代文艺家族的内在结构和现代学科体制。但是,文学终结论并不等于宣判文学的死刑。我们不仅要在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而且要警惕"语言文字崇拜"和"图像拜物教"两种极端的文化倾向。
周计武
关键词:文艺美学文学终结论
波德里亚的艺术终结观——一种社会符号学的视角被引量:7
2007年
波德里亚的艺术终结观依赖于他所建构的社会符号学理论,尤其是20世纪70、80年代提出的模拟、内爆和超现实的符号理论。他认为,后现代的消费社会是生产和消费符号的编码过程,是不断吸收符号又被符号吸收的过程。它是一个"去分化"的持续"消失的模式":现实与模拟、物体与符号、主体与镜像等的界限,被"仿像在先"的逻辑无情地消解了。这是一个"超现实"的"仿像"时代,一个"差异"不断消失的时代,历史、文化和艺术都终结了。我们要辩证地批判这个观点。
周计武
关键词:内爆超现实仿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