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09JCYBJC07800)

作品数:9 被引量:48H指数:5
相关作者:鹿群张建新赵建军孙世光孙晓东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天津市软土特性与工程环境重点实验室天津海泰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8篇挤土
  • 8篇挤土效应
  • 5篇压桩
  • 5篇土体
  • 5篇静压
  • 5篇静压桩
  • 5篇沉桩
  • 5篇沉桩挤土
  • 3篇模型试验
  • 2篇原状
  • 2篇原状土
  • 2篇原状土样
  • 2篇土力学
  • 2篇土力学实验
  • 2篇土样
  • 2篇群桩
  • 2篇桩周
  • 2篇桩周土
  • 2篇桩周土体
  • 2篇微结构

机构

  • 11篇天津城市建设...
  • 4篇天津市软土特...
  • 1篇天津海泰建设...

作者

  • 8篇张建新
  • 7篇鹿群
  • 3篇赵建军
  • 2篇牛磊
  • 2篇孙晓东
  • 2篇孙世光
  • 1篇吴东云
  • 1篇郭少龙
  • 1篇刘寒鹏
  • 1篇吕全乐
  • 1篇宋可新

传媒

  • 2篇科技通报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工程勘察
  • 1篇岩土力学
  • 1篇天津城市建设...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微结构试验分析的沉桩挤土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为进行软土中静压桩沉桩挤土效应机理分析,本文模拟桩周土受挤压过程,对软土试样进行室内压缩试验,以压缩时间为控制,分别取施压1、10、20、40、60、240、480、1440min后的试样进行微观结构试验;同时在现场取沉桩前后不同时间的桩周原状土样,平行进行微观结构试验。对试样SEM照片进行处理分析,得到了天津滨海软土在受压后不同时间和沉桩前后的土体孔隙微观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通过对两次微结构试验对比分析,认识了沉桩挤土效应微结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静压桩挤土效应机理和防治沉桩挤土效应提供了参考。
张建新赵建军鹿群牛磊
关键词:滨海软土挤土效应
基于微结构指标主成分分析的沉桩挤土效应研究
2011年
前期研究已认识到,土的宏观力学性质及其表现从本质上应取决于土的微观结构。在结构性较强的软土中沉桩,桩周土体内部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土体的强度与变形性质是这种内在变化的宏观表现,研究土体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对认知土体的力学性质,从微观出发去认识沉桩挤土效应的机理,指导工程实践具有重要地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天津滨海地基土实际静压桩工程,在沉桩的不同时刻、沿桩身的不同位置取桩周土体原状土样进行室内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得到土体强度指标参数,同时进行对应的微观结构试验,得到垂直与水平方向的10个微结构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微结构指标中提取3个主成分,较好地分析了土体微结构特征。研究表明:3个主成分与黏聚力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而与内摩擦角之间的相关性相对较弱;第一主成分对各微结构信息的提取比较充分,第二、第三主成分是对第一主成分未反映信息的进一步补充。同时主成分分析表明,土体微结构性质对强度性质起控制作用,在沉桩过程中,近地表和下部土层宏观力学指标表现出了相反的变化规律。主成分分析方法较好地表述了土体的微结构性质,为进一步从微观入手解释沉桩挤土效应机理提供了有力依据。
张建新赵建军牛磊
关键词:微结构主成分分析沉桩挤土效应
沉桩挤土引起桩周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变化试验研究
本文针对现场静压桩场地压桩前后不同位置的原状土样,进行了室内物理力学特性试验。得到:沉桩后桩周土体含水量随时间先减小后增大,距离桩越近变化越明显;沉桩后,桩周土体密度呈现与含水量相反的变化,近地表处土体其最终恢复的密度要...
张建新吴东云牛磊
关键词:沉桩挤土效应原状土样物理力学特性土力学实验
文献传递
静压群桩沉桩挤土效应模型试验被引量:5
2010年
以往对沉桩挤土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桩或双桩,而对群桩挤土效应的分析较少,但在实际工程中,桩基工程通常都是以群桩的形式来设计和施工的.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群桩顺序压入土体后所引起的土体变形规律、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和沉桩前后土体的微观结构特征.试验结果表明:群桩压入后,土体水平侧移和地表隆起是不断累积的,存在着已压入桩的遮帘作用;超孔隙水压力并不是单桩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的简单叠加;沉桩后,土体微观孔隙的大小、形态和排列特征也发生了变化,其结构性更加紧密,挤土效应明显.
张建新赵建军鹿群孙世光
关键词:群桩挤土效应模型试验
考虑施工方向影响的静压桩挤土效应观测与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通过对静压沉桩过程中桩周土体位移和超静孔压的观测,详细分析桩周土体位移和超静孔压的分布情况及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观测表明:已压入桩存在明显的遮幕作用,迎桩面的土体位移和超孔压均远大于背桩面;软硬交错的成层地基土可能产生上、下反方向的位移,使已压入桩发生反向挠曲,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静压桩施工必须重视施工方向和成层地基的影响。
鹿群张建新刘寒鹏
关键词:静压桩挤土效应
饱和成层土中静压桩挤土位移的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通过在饱和成层土中依次静力贯入三根桩的模型试验,研究了沉桩的挤土效应,总结了沉桩过程中土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位移变化规律,并对压入单桩、双桩和三桩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沉桩过程中软硬土层交界处土体水平位移变化剧烈,呈波浪形分布,距桩越近水平位移变化越大;地表隆起最大值大约发生在距桩轴线2d(d为桩径)处;较硬土层对上部软土有约束作用而对下部软土有挤压拖带作用;双桩和三桩沉桩过程中已压入桩的"遮幕"作用明显;土体被挤压后,外摩擦角有所增大;桩周土体密度提高,影响范围大约在6d左右;上部土体含水量增大,下部土体含水量减小,但变化值不大。
孙晓东鹿群杨永玉
关键词:成层土静压桩模型试验挤土效应
静压桩与天津滨海新区土体滑动摩擦的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静压桩贯入地基时,桩侧面与土之间会产生滑动摩擦。采用改进直剪仪进行试验,研究了静压桩与天津滨海新区土体间的滑动摩擦及其时效性,得出了静压桩与土的外摩擦角及其变化规律,并总结了静压桩与土摩阻力的时效性机理。研究发现滑动摩阻力与土的类型、法向应力有关,且与法向应力近似呈直线关系;随着时间的增长,粘土和淤泥质土与桩之间的摩阻力显著增大,且与桩的承载力增长曲线相近。对进一步研究天津滨海地区静压桩的挤土效应和承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鹿群孙晓东张建新
关键词:静压桩
沉桩挤土引起桩周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变化试验研究
本文针对现场静压桩场地压桩前后不同位置的原状土样,进行了室内物理力学特性试验。得到:沉桩后桩周土体含水量随时间先减小后增大,距离桩越近变化越明显;沉桩后,桩周土体密度呈现与含水量相反的变化,近地表处土体其最终恢复的密度要...
张建新吴东云牛磊
关键词:沉桩挤土效应原状土样物理力学特性土力学实验
文献传递
静压单桩施工对道路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为了进一步认识静压桩施工对周边道路的不利影响,采用三维实体模型,综合考虑了桩、路面与土体的摩擦以及大变形、非线性等因素,使之更加符合实际工程,在无道路和存在5 m宽道路两种情况下,分别进行静力压桩数值模拟,分析了两种情况下土体位移的变化以及存在道路时路面板的位移及应力变化。得到结论:存在道路情况下,地表土体水平位移减小,而深部土体水平位移增大;有路情况下土体竖向位移较无路情况的发生了较大变化;路面板在近桩端下沉,远桩端上翘等。
吕全乐鹿群郭少龙
关键词:静压桩挤土效应位移贯入法
基于模型试验的静压群桩引起的土体变形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以往对沉桩挤土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桩或双桩,对群桩挤土效应分析较少。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群桩压入软土后土体的变形情况,得到了沉桩过程中及压桩后土体侧向位移、竖向变形和土层表面隆起变化的规律。认识到单桩侧向挤土位移随着距桩边距离的增加而以近似对数规律衰减,群桩压入后土体水平侧移和地表隆起是不断累积的,存在着已压入桩的遮帘作用,而且桩施工顺序对土体位移起到了关键作用,应该在实际工程中得到重视。
张建新鹿群吴东云孙世光
关键词:群桩土体变形模型试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