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ZH322)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宗韵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政治法律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清代
  • 4篇科举
  • 1篇缘由
  • 1篇清初
  • 1篇清代科举
  • 1篇嬗变
  • 1篇明代
  • 1篇稽考
  • 1篇范文程

机构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宗韵

传媒

  • 2篇科举学论丛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清代恩科的确立及其成因——以《万寿盛典初集》为中心被引量:3
2012年
康熙五十二年癸巳(1713)恩科乡、会试是清代历史上的首次恩科。据清朝官修政史《万寿盛典初集》所载,本次恩科的推出,经过了文生、武士呈请,主管官员上奏,礼部、兵部议覆,皇帝俞允等一系列严密的程序,而非皇帝个人即兴所为。在开科的过程中,无论是乡、会试考官的选任、贡士中额的裁定,还是殿试的命题及主持,均由康熙皇帝亲力亲为,充分体现出了统治者的重视。就取中额数来看,本次恩科乡、会试都不亚于往届正科,这也确定了此后清代各朝恩科录取人数的标准。总体而言,统治者笼络人心的主观愿望,士子"困不逢年"的客观现实和康熙皇帝六旬万寿的时机,是清代首次恩科出台的主要原因。
宗韵
关键词:清代科举
清代历届恩科举行具体缘由稽考被引量:1
2014年
清代在遇到皇室大庆之事时,于三年一举的科举乡、会试之外,特别增设的科举乡、会试,称为'恩科'。自康熙五十二年(1713),清廷为庆祝康熙帝六十寿辰而首次'特恩加科'起,之后清代各朝均秉承此制,且不断推出开设恩科的不同'盛典'。从皇帝万寿,到新皇帝登极,再到皇太后万寿、太上皇万寿,乃至皇帝禅位、归政,清代恩科举行的缘由经历了一个不断扩容、有增无减的发展变化过程,这导致清代全部科举乡、会试中有将近四分之一冠以'恩科'之名。恩科举行具体缘由的递增昭显出清廷对该制度的重视、发展乃至依赖。
宗韵
关键词:清代科举
范文程与清初科举的明代模式移植之路被引量:1
2014年
清代定鼎之初,即走上了全面移植明代科举模式的道路。范文程是这项制度因袭运动的具体操作者。入关前,由皇太极授意,范文程在满洲政权内兴学校、开科举,已为恢复明代科举制度做好充分准备。入关后,范文程"士心得,则民心得"的观点深得清帝的认同;在实施科举的过程中,他亲任三届会试主考官,并参照明例,就完善科举制度细节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范文程之所以会成为清初科举"一沿明旧"的有力推手,虽与其本人的家世和汉文化功底不无关系,而清初皇帝笼络汉族士人、缓和民族矛盾的行政需要则是他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关键。
宗韵
关键词:清代科举范文程
恩科制的实施与清代科举功能的嬗变
2015年
科举与生俱来有选拔和控制两种功能。清王朝在建立之初就对科举的控制功能格外看重。康熙朝中后期,人文日盛导致科举控制功能式微。恩科的设立是清廷对科举控制功能的有意强化。雍正、乾隆二朝恩科的周密实施,在保障科举继续发挥强力的社会控制作用的同时,传统科举的另一个意义选贤任能则作为交换而被牺牲。长此以往,终致科举制度危机。
宗韵
关键词:清代嬗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