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1AA10A100)

作品数:8 被引量:40H指数:5
相关作者:何光华桑贤春凌英华任德勇朱小燕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水稻
  • 6篇基因
  • 5篇基因定位
  • 3篇SATIVA
  • 3篇ORYZA
  • 2篇玉米
  • 2篇突变体
  • 1篇稻叶
  • 1篇叶绿
  • 1篇叶绿体
  • 1篇叶脉
  • 1篇叶片
  • 1篇叶缘
  • 1篇玉米花
  • 1篇玉米花粉
  • 1篇杂种
  • 1篇杂种优势
  • 1篇水稻叶片
  • 1篇种质
  • 1篇绿叶

机构

  • 5篇西南大学
  • 2篇江苏省农业科...

作者

  • 5篇何光华
  • 4篇桑贤春
  • 3篇任德勇
  • 3篇凌英华
  • 2篇马娇
  • 2篇朱小燕
  • 2篇郭爽
  • 2篇张天泉
  • 1篇张长伟
  • 1篇徐芳芳
  • 1篇代高猛
  • 1篇周丽慧
  • 1篇姚姝
  • 1篇袁建华
  • 1篇赵凌
  • 1篇张亚东
  • 1篇张美景
  • 1篇邢亚迪
  • 1篇赵芳明
  • 1篇郑飞

传媒

  • 5篇作物学报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玉米无叶舌种质与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试验以新发现的隐性X178/lg无叶舌自交系为供体,以昌7-2、郑58自交系为轮回亲本,进行多株杂交和连续多代饱和回交,在较短时间内育成综58/lg、郑58/lg、昌7-2/lg共3个优良无叶舌自交系。产量配合力测验结果表明,郑58/lg无叶舌自交系一般配合力较高,郑58/lg×昌7-2、郑58×昌7-2/lg这2个组合特殊配合力较高。测交种试验结果表明,父母本同为无叶舌自交系杂交的杂交种,叶片直立、抗倒性差,杂种优势弱;一个非无叶舌与一个无叶舌自交系杂交的杂交种,穗上叶茎叶夹角和雄穗分枝夹角小,株高、穗位高、雄穗分枝适中,叶片窄而直立,群体通风透光性好,抗倒伏,杂种优势强,产量高。因此,在杂种优势模式指导下,采用非无叶舌×无叶舌自交系杂交方法是利用无叶舌种质选育紧凑型、耐密植玉米新品种的有效途径之一。
魏宏斌邓利爱郭锐戴国富卜鸿吉
关键词:玉米杂种优势
水稻叶缘白化突变体mal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被引量:5
2014年
植物叶色变化对叶绿体发育和叶绿素生物合成等光合系统结构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水稻叶缘白化突变体mal(marginal albino leaf),来源于恢复系缙恢10号(Oryza sativa L.ssp.indica)的EMS诱变群体,经过多代自交,其突变性状遗传稳定。与野生型相比,mal突变体整个生育期叶片边缘白化且叶片变窄,抽穗期倒三叶叶片、倒二叶叶边缘以及倒三叶叶边缘的叶绿素含量极显著降低。透射电镜观察发现,mal突变体叶片绿色部位细胞与叶绿体发育完全,白化部分叶肉细胞大部分中空,无明显完整的细胞器,叶绿体内部完全降解。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受隐性核基因控制,MAL被定位在第8染色体上SSR标记M22和InDel标记ID27之间,物理距离为171 kb。本研究将为MAL基因的图位克隆及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马娇任德勇吴国超朱小燕马玲桑贤春凌英华何光华
关键词:SATIVA基因定位
水稻叶片灰白转黄突变体pyr1的鉴定与基因定位被引量:5
2013年
鉴定和克隆叶色突变基因对于深入了解叶绿素合成、降解途径的关系以及植物的光合作用有着重要的作用。从EMS诱变恢复系缙恢10号后代中鉴定出1个灰白转黄突变体pyr1,该突变体在苗期部分死亡,整张叶片呈现灰白色,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叶片呈现不同的颜色,直到孕穗期叶片上部和叶缘表现黄色。苗期到抽穗期突变体叶绿素含量比野生型显著或极显著降低。透射电镜观察表明,突变体与野生型细胞结构无明显差异,但叶绿体发育异常,内部大量降解,基质片层退化。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326株F2隐性定位群体将PYR1基因定位在第1染色体长臂上,位于标记RM11722和Ind1之间,物理距离约92kb,本研究为PYR1基因的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
程欣任德勇马娇朱晓燕桑贤春凌英华赵芳明何光华
关键词:SATIVA叶绿体基因定位
水稻颖壳退化突变体degraded hull 2(dh2)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2013年
鉴定和克隆水稻花器官突变体新基因,对了解水稻花器官发育的分子遗传机制和分子信号调控途径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报道了1个水稻颖壳异常突变体,来源于EMS(ethyl methane sulfonate)处理的缙恢10号(Oryzasativa)诱变群体,暂被命名为degrade dhull2(dh2)。表型分析发现突变体小花第1轮内稃或外稃横向细胞数目减少,导致内稃或外稃变窄而不能正常勾合,从而呈现开裂现象,其内3轮花器官均无明显变化。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1个隐性单基因控制。利用群体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BSA),将DH2基因定位在第3染色体的IND-5和IND-14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99cM和1.49cM。该研究结果为DH2基因的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
郭爽李云峰任德勇张天泉何光华
关键词:水稻HULL基因定位
粳稻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功能标记的开发与应用被引量:4
2013年
为提高粳稻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选择效率,在前人克隆的基础上,根据其恢复系与不育系在Rf1a位点574bp的碱基插入/缺失,设计出功能标记InDel-Rf1a。利用该标记对不同地区来源的72份籼、粳稻材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有的常规籼稻品种、恢复系及保持系在Rf1a位点并不存在缺失,其基因型为Rf1aRf1a。这些材料对粳稻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具有恢复育性的作用;而绝大多数常规粳稻品种(爱知106和伊粳12号除外)在该位点存在缺失,其基因型为rf1arf1a,它们对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具有保持不育的能力。同时,为进一步验证该标记对不同基因型的检测效果,利用其对粳稻恢复系、不育系、杂交组合以及863A/宁恢8号F2分离群体的DNA进行扩增,根据其电泳带型可准确区分出Rf1a位点的3种基因型。
陈涛骆名瑞张亚东朱镇赵凌赵庆勇周丽慧姚姝于新王才林
关键词:水稻恢复基因
水稻叶脉白化突变体wpsm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被引量:9
2013年
叶绿素是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缺的元件。叶色突变体的发掘与研究在叶绿体发育、叶绿素代谢、光合作用等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化学诱变剂EMS诱变水稻(Oryza sativa L.)籼型恢复系缙恢10号,从其后代中筛选出一份突变性状稳定遗传的叶脉白化突变体wpsm(white primary and secondary midrib)。与野生型相比,该突变体苗期表现正常,孕穗后期剑叶、倒二叶、倒三叶整张叶片的主叶脉和次级叶脉白化,叶肉细胞无显著变化,该性状一直持续到成熟期。抽穗期突变体wpsm的光合色素含量极显著低于野生型,净光合速率(Pn)及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极显著降低,株高、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等农艺性状均显著降低。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调控。利用892株西农1A/wpsm的F2隐性定位群体,将该基因定位在第6染色体上引物InDel 10与InDel 4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06 cM和0.12 cM,物理距离约为56 kb。本研究为WPSM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朱小燕徐芳芳桑贤春蒋钰东代高猛王楠张长伟何光华
关键词:叶脉白化基因定位
水稻新黄绿叶基因YGL9的分子定位被引量:11
2015年
叶色突变体是研究高等植物光合作用、叶绿素代谢途径、叶绿体结构与功能分子机制的理想材料。本研究从EMS(ethyl methane sulfonate)处理的缙恢10号(Oryza sativa L.ssp.indica)诱变群体中发现了一个苗期呈现黄绿色、抽穗期渐变为淡绿色的叶色突变体,命名为yellow green leaf 9(ygl9)。与野生型相比,ygl9苗期和分蘖期光合色素极显著降低,抽穗期光合色素显著降低,气孔长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极显著增加,净光合速率无明显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表明,ygl9的嗜锇小体增多、基粒模糊、基质片层减少且疏松,但叶绿体结构基本完整。遗传分析显示该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调控。利用西农1A/ygl9 F2群体中的759株隐性单株,最终将YGL9定位在第3染色体短臂SSR标记S03-1和In Del标记Ind03-19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13 c M和0.07 c M,物理距离为63 kb。本研究为YGL9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张天泉郭爽邢亚迪杜丹桑贤春凌英华何光华
关键词:SATIVA基因定位
玉米花粉和花丝活力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探讨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离体玉米花粉生活力和花丝受粉结实活力保持的时间。结果表明,不同环境下不同基因型材料花粉活力存在显著差异。在低温条件下花粉寿命没有延长;常温条件下花粉寿命在24-48 h。花丝活力能持续到开花期结束后7 d,结实率可达80%以上。
郑飞孔令杰刘瑞响张美景赵文明袁建华
关键词:玉米花粉活力结实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