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CXJJ-2012-403)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何华征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伦理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哲学
  • 1篇电商
  • 1篇电子商务
  • 1篇商务
  • 1篇生产逻辑
  • 1篇生态
  • 1篇生态伦理
  • 1篇生态实践
  • 1篇生态文明
  • 1篇生态文明建设
  • 1篇视域
  • 1篇收入分配
  • 1篇资本逻辑
  • 1篇文化逻辑
  • 1篇文明建设
  • 1篇物流
  • 1篇利益论
  • 1篇伦理意蕴

机构

  • 4篇上海财经大学

作者

  • 4篇何华征

传媒

  • 1篇学术交流
  • 1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电商快递物流的伦理意蕴与制度重建被引量:3
2014年
电商快递物流本身具有属人的德性,主要表现在它"用时间消灭空间"、"以服务促进和谐"等四个方面。这是电商快递物流伦理的应然景观,实然的伦理状况远要逊于这种理想状态,主要原因在于电商物流服务对"主体"、"顾客"、"服务的深义"和"自我"的遗忘。电商快递物流在顶层制度设计所营造的伦理环境下,遵循伦理秩序的市场约束机制,在竞争中分出胜负良莠。电商快递物流的又好又快发展,离不开德性的回归。
何华征
关键词:电子商务快递物流经济伦理道德哲学
论生态文明建设的三重内涵及其逻辑被引量:1
2013年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人类发展持续性的宏图大计,在价值诉求上体现为人对过度追求单一价值的觉醒,而转向动态、综合价值的追求;在思想上体现为主客二元对立思想的瓦解和"大自然观"的确立;在实践上开启了工程实践、社会实践、伦理实践的系统实践图景。生态文明建设的上述三重内涵是人类生产、文化、资本在逻辑上的合理展开:人在混沌自然中的消融,到人在自然中的主体突显,再到人与自然的对立,最后化解为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人性在生产关系中的演绎逻辑;自然的"附魅",到自然的"祛魅",再到自然的"魅化"及"再祛魅",是人的认识进化的历史逻辑;同时,资本在创生中对自然的解放和压抑,从而导致对人自身的压抑和控制,由此而产生的资本自身的否定性,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逻辑。
何华征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伦理生态实践生产逻辑文化逻辑资本逻辑
建国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发展及新时期面临的挑战
2013年
我国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社会现代化如影相随,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时期,都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发展。目前,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正在受到两个方面的挑战,即西方女性主义的泛化和男权社会的文化暴力,实践的发展要求我们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新境界。
何华征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妇女问题妇女发展
利益论视域的居民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只有在利益理论指导下,对造成现有收入分配格局的原因做盘根究底的探讨,才可能直达问题的关键。权力滥用与制度缺陷是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源,而大部分收入的隐性化增长,则是贫富两极分化的直接原因。我国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已经持续了多年,效果并不明显。只有科学划分利益集团,重视收入差距过大所造成的危害,并赋予制度改革以"人民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真正实现。
何华征
关键词:利益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