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球基金(2008-NGS-1)
- 作品数:4 被引量:48H指数:4
- 相关作者:黄芬刘娟娟李杰张万军董青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全球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孤独感及其干预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2年
- 孤独感是个体希望得到的人际关系与实际感知到的人际关系存在差距时出现的一种令人反感的情绪体验。长期严重的孤独感能够对人的身体和心理产生众多不良后果。国外关于孤独感的研究已经从其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上升到了孤独感的干预。本文借鉴国外研究结果,总结孤独感产生的机制以及干预措施,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刘娟娟黄芬
- 关键词:孤独心理学理论人际关系
- 某市独生子女中学生的抑郁状况调查
- 目的了解城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UCLA孤独量表、自尊量表(SE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
- 章清荷; 董永海; 张志华; 郑睿智; 刘娟娟; 董青; 张茜; 黄芬;
- 关键词:抑郁中学生独生
- 文献传递
- 合肥市中学生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抑郁状况调查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了解合肥市城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UCLA孤独量表、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SE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对合肥市3所中学共2 96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自评抑郁检出率为39.51%,其中独生子女抑郁检出率(37.14%)低于非独生子女(42.01%);独生子女的抑郁评分(47.11±8.14)低于非独生子女(47.75±8.48),两者的抑郁评分均高于全国正常人群常模(41.88±10.57)。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孤独感、自尊程度和主观幸福感是独生与非独生子女抑郁的3个主要因素,其中父母离异是非独生男生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学习压力对独生子女尤其是女生的抑郁程度影响较大。结论中学生中独生和非独生子女普遍存在抑郁问题,家庭、学校、社会因素在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容忽视。
- 章清荷董永海张志华郑睿智刘娟娟董青张茜黄芬
- 关键词:抑郁独生子女
- 某市农村中学生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中学生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农村中学生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某市4所农村中学共2 075名中学生,运用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家庭支持量表(PSS-Fa)及自尊量表(SE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中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年级、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留守学生、学习成绩、学习压力、父母文化程度、心理问题、应对方式、家庭支持、社会支持、自尊等。多元线性回归显示,生活质量总分影响因素前3位的依次是社会支持、自尊、积极的应对方式。结论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相互协作、共同努力,是提高农村中学生生活质量的关键。
- 董永海张万军李杰冯晓明董青刘娟娟黄芬
- 关键词:生活质量精神卫生统计学农村人口
- 农村留守中学生应对方式家庭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被引量:22
- 2010年
- 目的探索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及应对方式、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对其影响,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安徽省某市方便抽取6所农村中学,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家庭支持量表(PSS-Fa)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农村留守中学生进行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1 214份。结果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总检出率为24.8%;社会支持、家庭支持得分与SCL-90各因子得分均呈显著相关(P值均<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支持和主观支持是留守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的保护因素,而年龄、学习压力、消极应对是留守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的危险因素。结论家庭支持、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对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影响作用。
- 张万军李杰冯晓明黄永辛倩倩黄芬
- 关键词:心理学社会支持精神卫生统计学农村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