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02032)

作品数:9 被引量:63H指数:3
相关作者:赵红格李蒙王建强刘池洋高少华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三叠
  • 3篇盆地
  • 3篇鄂尔多斯盆地
  • 2篇地质
  • 2篇三叠世
  • 2篇晚三叠世
  • 2篇西北缘
  • 2篇鄂尔多斯盆地...
  • 2篇北部
  • 2篇北缘
  • 1篇地质特征
  • 1篇地质意义
  • 1篇延安期
  • 1篇应力作用
  • 1篇三叠纪
  • 1篇三叠系
  • 1篇碎屑
  • 1篇碎屑锆石
  • 1篇碎屑锆石U-...
  • 1篇球状

机构

  • 9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兰州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空军工程大学
  • 1篇江苏苏盐井神...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8篇赵红格
  • 5篇李蒙
  • 3篇刘池洋
  • 3篇王建强
  • 3篇高少华
  • 2篇王海然
  • 2篇乔建新
  • 2篇任战利
  • 2篇李文厚
  • 1篇张参
  • 1篇邵晓州
  • 1篇徐智
  • 1篇段玉良
  • 1篇董欣
  • 1篇刘鑫
  • 1篇闫建萍
  • 1篇李亚男
  • 1篇曹丽娜
  • 1篇冯晓博
  • 1篇付星辉

传媒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 2篇沉积学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地质学刊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剪节理发育地区球状风化物的成因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在系统总结国内外关于球状风化物成因研究已有认识的基础上,针对其中存在的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结合大量野外图片以及标本分析,对剪节理发育地区球状风化物的成因展开重点研究。提出由于应力作用使岩石内部产生球状细微剪切变动,之后受风化作用的影响形成了球状风化产物的新观点。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其他类型球状风化物的形成与力作用的关系。
李蒙赵红格卓鱼周高少华董欣
关键词:应力作用风化作用
贺兰山地区三叠纪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
2019年
通过系统分析贺兰山地区三叠系的沉积特征,结合研究区盆地构造属性以及物源研究的最新成果,以探究贺兰山地区三叠世盆地演化的具体过程。研究后认为,研究区纸坊组相较于石千峰组物源供给充足、降水充沛,普遍发育辫状河沉积,荒草滩一带存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延长组一段至三段总体发育冲积扇和辫状河沉积,至延长组四段、五段,则以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沉积为主。根据三叠系沉积相空间展布特征可知,研究区纸坊组、延长组一段至三段沉积相自西北向东南连续相变,此时与鄂尔多斯盆地完全连通;延长组四段、五段沉积相空间展布格局发生明显变化,且与鄂尔多斯盆地在东南大水沟一带连通,总体呈半连通态势。充足的物源供给、充沛的降雨以及盆地早期快速沉降是上三叠统延长组形成巨厚沉积的必要条件。从中三叠统纸坊组红层的逐渐减少到上三叠统充沛的降雨反映了整个贺兰山地区乃至华北板块西部古气候条件的快速变化,反映了古亚洲洋闭合对区域古地理、古气候的显著影响。
李蒙李文厚赵红格任战利王星段玉良
关键词:三叠纪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早-中侏罗世延安期沉积边界恢复被引量:3
2013年
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及其邻区残存的沉积建造、现今构造格局出发,在大量野外露头观测、钻井资料分析和实验测试的基础上,通过对该盆地西北部(贺兰山、桌子山和狼山地区)残留延安期及对应地层进行地层对比、边缘相分析、区域构造演化和构造环境分析,指出贺兰山及其东侧的银川盆地,在早-中侏罗世延安期属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为鄂尔多斯盆地的一部分;狼山地区的对应地层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属于不同的沉积环境;认为早-中侏罗世延安期盆地西北缘边界大致在贺兰山西缘断裂至桌子山一线。
王海然赵红格乔建新高少华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延安期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渭北隆起发育时限及其演化被引量:38
2010年
通过对渭北隆起残存地层展布、沉积特征及构造变形等研究,结合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分析,认为渭北隆起后期经历了明显的改造,在早白垩世末以前应为鄂尔多斯盆地的一部分,总体以沉降接受沉积为主,此时隆起并未发育;而其整体作为正向构造单元应始于早白垩世末以来(约114~83 Ma),大致与鄂尔多斯盆地的消亡时间同步,且经历了早白垩世末—古新世的整体抬升剥蚀和始新世以来的断块翘倾剥蚀两大演化阶段.
王建强刘池洋闫建萍赵红格高飞刘超
关键词:裂变径迹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晚三叠世早期物源组成——来自碎屑锆石U-Pb年龄的指示被引量:1
2020年
利用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部贺兰山炭井沟、插旗沟和中部磁窑堡3个地区晚三叠世早期的物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部分碎屑锆石阴极发光(CL)图像具有环带结构,大部分锆石Th/U值大于0.4,极少部分小于0.1,表明锆石来源以岩浆为主,变质为次。3个地区锆石年龄分布均有三组年龄峰值:古元古代早期—新太古代(2204.3~2610.1 Ma)、古元古代(1667~2171.8 Ma)和晚古生代(245.1~322.6 Ma),这3组年龄分别与新太古代末华北克拉通化的基本完成、古元古代晚期华北克拉通三大陆块(阴山陆块、鄂尔多斯陆块和东部陆块)之间的相互碰撞拼合以及晚古生代古亚洲洋向华北板块俯冲而形成的构造岩浆事件相对应。结合锆石年龄对比和岩相古地理分析得知,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晚三叠世早期物源来自北部和西北部地区,主要为古元古代孔兹岩带和阿拉善地块的变质岩和岩浆岩,其次为华北板块西部基底的岩浆岩和阿拉善地块海西期的岩浆岩。
雷琳琳赵红格邵晓州徐智郭惠李亚男付星辉李蒙
关键词:晚三叠世沉积物源阿拉善地块
贺兰山地区中晚三叠世物源分析及其时空演化过程被引量:3
2018年
系统分析物源的时空演化过程,必将为判断当时的盆地构造背景和盆地属性提供佐证。文中运用重矿物分析方法,结合砾石岩性组成、地层厚度变化及沉积相分布规律,对贺兰山地区中晚三叠世沉积物源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贺兰山地区中晚三叠世沉积物具有多源、混源以及上下层段时空演化差异明显的特点。中三叠世纸坊期物源主要来自盆地西北部和西部;晚三叠世延长期T3y1、T3y2段沉积时期,物源主要来自盆地西北部、西部、南部; T3y3至T3y5段沉积时期,盆地东部物源开始出现,并分布于贺兰山汝箕沟沟口至鬼头沟一线,此时汝箕沟—香棒子沟一带是沉积混源中心。西部物源主要为阿拉善地块之上的沉积地层,但西部南段受南部物源控制,与西部北段的物源岩性有较明显不同;西北部物源主要是孔兹岩带、前寒武纪变质岩及古生代岩浆岩;东部地区物源可能为现今银川地堑及其东部的沉积地层。贺兰山地区中晚三叠世物源时空演化的转折期,主要在纸坊期至延长期T3y1段沉积时期之间和延长期T3y2段至T3y3段沉积时期之间,2次明显的物源演化反映了贺兰山盆地构造动力学机制的重大转变。
李蒙赵红格李文厚任战利卓鱼周付星辉
关键词:三叠系重矿物
白云石(岩)有机成因研究现状及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白云岩是地质历史中常见的一种碳酸盐岩,但在现代近地表环境下却很难见其踪迹,因此其成因问题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白云石的形成与有机物密不可分。本文在调研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形成白云石动力学障碍这一微观机制出发,探究了其成因。结果表明,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所起的调节作用是白云石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另外,有机大分子如多糖、羧甲基纤维素、羧基等也能以与硫酸盐还原菌类似的方式促进白云石的形成,这为研究白云石的成因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卓鱼周赵红格李蒙高少华
关键词:白云岩硫酸盐还原菌羧基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下白垩统演化改造特征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下白垩统的地质特征,分析其演化历史及后期改造特点。方法运用野外地质观察、地层展布、沉积特征分析及地层剥蚀厚度恢复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盆地南部下白垩统总体经历了宜君洛河—环河华池期及罗汉洞—泾川期两大沉积旋回,呈一东缓西陡的不对称向斜形态;剥蚀厚度恢复表明其东部、南部最大剥蚀量可达2 000多m。结论早白垩世盆地发育于伸展构造环境,晚白垩世以来遭受了多种形式的后期改造,具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剥蚀特点;盆地发育鼎盛时期,原始沉积边界东可达今黄河一带,南在今渭河盆地甚或秦岭北麓,西部超覆于西缘逆冲带之上可与六盘山盆地相通。
王建强刘池洋刘鑫高飞曹丽娜张参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下白垩统地质特征
贺兰山北段晚三叠世沉积物源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贺兰山北段晚三叠世地层分布较广泛,其物源问题是进行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原盆边界恢复和其两侧盆地该时期面貌恢复的关键,而对此存在一定的争议。该研究以贺兰山北段的沉积—构造背景为约束,通过晚三叠世地层的砾石成分、古流向、稀土元素、锆石测年及沉积趋势等物源分析方法综合运用,指出贺兰山北段晚三叠世不存在东部物源,银川古隆起不存在;物源来自西北部的阿拉善地块和兴蒙造山带太古代—古元古代的变质岩(片麻岩和变粒岩等)和岩浆岩,部分为阿拉善地块古生代和早中三叠世的沉积岩及岩浆岩。贺兰山西北部具有近物源和快速堆积的特点。同时,贺兰山北段晚三叠世物源具有多源性,其经历了多期的构造改造,恢复物源区演化模式对周邻造山带和块体的演化具有深远意义。
赵红格刘池洋王海然乔建新王建强冯晓博
关键词:晚三叠世稀土元素变质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