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782005)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3
相关作者:刘安王传尚吴世敏李旭兵白云山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山大学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地层
  • 2篇动物群
  • 2篇油气
  • 2篇生物礁
  • 2篇奥陶统
  • 2篇笔石
  • 2篇笔石动物群
  • 1篇地层对比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东吴运动
  • 1篇洋流
  • 1篇油气地质
  • 1篇油气地质意义
  • 1篇油气资源
  • 1篇原地重熔
  • 1篇震旦
  • 1篇震旦系
  • 1篇志留系
  • 1篇中奥陶世

机构

  • 3篇宜昌地质矿产...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篇刘安
  • 2篇李志宏
  • 2篇王传尚
  • 2篇李旭兵
  • 1篇陈孝红
  • 1篇张淼
  • 1篇汪啸风
  • 1篇白云山
  • 1篇吴世敏

传媒

  • 2篇中国地质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华南地质与矿...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中扬子西部下志留统生物礁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2010年
中扬子西部下志留统灰岩、生物礁的分布与奥陶纪-志留纪之交"崇余运动"形成的NE向分布的古隆起相关,沿着鄂西利川-重庆石柱-南川一线,在早志留世小河坝期发育大型水下古隆起,小河坝中期(相当turriculatus带底部)发生区域性海侵,有利于钙质沉积,在鄂西宣恩高罗等古隆起的边缘发育生物礁。高罗生物礁是在陆棚相泥质条带灰岩礁基之上发育的一套以珊瑚和层孔虫为造架生物的生物礁,主要出露礁核的背风面沉积,造架生物间充填含大量藻类的泥岩,指示较深水、宁静的沉积环境。中扬子地区下志留统生物礁是除小河坝砂岩体之外重要的储层类型。
刘安王传尚陈孝红李旭兵张保民曾雄伟
关键词:志留系生物礁海侵古隆起
早—中奥陶世之交笔石动物群全球分布及其控制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为研究笔石动物群在早-中奥陶世之交全球分布的控制因素,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①分析了穿越扬子地台笔石动物群的分布特征;②在对笔石体形态功能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水体深度对笔石动物群分布的影响;③根据当时的古地理格局,并参考现今的洋流分布,建立了早—中奥陶世之交的洋流分布图。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前人以水体深度作为控制这一时期笔石动物群分布的关键因素的假说提出了质疑,并认为笔石动物群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洋流的作用,而洋流的形成和当时的古地理格局有着密切的关系,换言之,是古地理格局和洋流作用共同控制了笔石动物群的总体分布面貌。
王传尚汪啸风
关键词:洋流古地理
华南下/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笔石动物群的图形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在下/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笔石的生物地层学研究基础上,笔者选择了华南地区奥陶系台地相、盆地相和位于二者之间的过渡相等不同沉积相区5条典型地层剖面,开展了华南下/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笔石动物群的图形对比研究,通过这项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华南奥陶系下/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笔石动物群的延限和不同相区笔石动物群的精确对比关系,为开展不同相区之间地层的精确对比奠定了基础。
王传尚汪啸风陈孝红李志宏张淼
关键词:笔石
湘西北地区震旦系斜坡相区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被引量:4
2011年
以湖南张家界田坪和大坪震旦系剖面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湘西北地区斜坡相区震旦系层序地层的划分和对比研究。根据斜坡相区三级层序的发育特点,将陡山沱组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ZSQ1~5),灯影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ZSQ6~9)。其中,陡山沱组下部的4个三级层序(ZSQ1~4)构成震旦系下部的二级层序,陡山沱组顶部的三级层序ZSQ5和灯影组的4个三级层序(ZSQ6~9)构成震旦系上部的二级层序。斜坡相区与台地相区震旦系层序地层的划分基本一致,可实现相互对比;斜坡相区与盆地相区震旦系只能实现二级层序的对比。
王传尚李旭兵白云山刘安
关键词:震旦系层序地层
湘鄂西地区茅口组顶部古岩溶不整合面形成原因及意义
在湘西桑植陈家河一带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生物碎屑泥晶灰岩之上发育一套岩溶角砾岩,厚3.5m。角砾含量达80%,主要成分为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硅质岩,钙质胶结。灰岩之上沉积上二叠统吴家坪组白云岩化含生物碎屑粉晶灰岩。茅口组与吴...
李旭兵
关键词:茅口组二叠系东吴运动
文献传递
珠江口盆地花岗岩成因探讨及其对油气资源指示意义被引量:17
2011年
珠江口盆地燕山期花岗岩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特征分析表明,其形成缘于中生代太平洋板块向华南大陆的俯冲,并引起华南大陆边缘岩石圈等温面上隆及上地壳硅铝质岩石的多次重熔。花岗岩层形成后的区域性剥蚀作用导致盆地隆起部位花岗岩穹窿和背斜的形成;此后,新生代沉积物覆盖在花岗岩背斜和穹窿之上并形成披覆背斜,该类构造为珠江口盆地重要的含油气构造类型。在中生代时,东沙隆起及其以北具有高地温场,花岗岩发育的特点;南部坳陷带则表现低地温场和中生代沉积等特点。中生代烃源岩演化程度相对较低,它在新生代时期具备二次生烃的可能性。
刘安吴世敏
关键词:原地重熔珠江口盆地花岗岩二次生烃
湖南桑植红花园组生物礁及其储层意义
扬子地区奥陶系红花园组生物礁分布较为广泛,在贵州凯里凯棠、都均绿荫桥,湖北宜昌、松滋,安徽贵池、青阳等地均有分布。本次重点介绍最近在湖南桑植陈家河奥陶系所发现的红花园组生物礁。该区红花园组下部生物礁的厚度超过2m,其造架...
刘安李志宏
关键词:生物礁储集层中扬子
文献传递
三峡东部地区泥盆系写经寺组下部一套可能的海啸沉积被引量:1
2014年
三峡东部地区泥盆系写经寺组中普遍发育一套或数套薄—中层状砾屑灰岩。通过对建始县长梁子、长阳县渔峡口、宜昌市官庄3个剖面的详细研究,发现上部砾屑发育菊花状或倒小字形构造,无疑属风暴沉积;而下部砾屑发育反向叠瓦构造,结合侧向相变关系和空间分布,认为其可能代表了F-F之交小行星坠入海洋引起的全球性海啸在古陆边缘的沉积。
曾雄伟周鹏刘安王建坡杜远生
关键词:砾屑灰岩
湖北宜昌黄花场下奥陶统弗洛阶上部牙形刺生物地层分带及对比被引量:9
2010年
在宜昌黄花场剖面弗洛期原Oepikodus evae带牙形刺生物地层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笔者等讨论了Stolodus stola,L.gladiatus,O.intermedius,Oepikodus communis,Prioniodus honghuayuanensis等重要的多分子器官种分类问题。认为Oepikodus evae带上部时限范围内并未见Oepikodus evae分子,所以与国际地层指南(2000)关于间隔带和延限带的含义相悖。本文通过对黄花场剖面牙形刺样品补充采样、系统检查和厘定原O.evae带内一些牙形石属种分类,分析了牙形刺垂向分布特征。厘定了原Stolodus stola亚带的首现层位,修订了原Oepikodus evae带的含义。在此基础上,以牙形刺带分子首现为标志,将红花园组上部—大湾组下段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间隔带和3个亚带。其中4个间隔带为:Prioniodus honghuayuanensis带,O.evae带,Trapezognathus diprion带和Baltoniodus cf.B.triangularis带。其中Prioniodushonghuayuanensis带,Trapezognathus diprion带,Baltoniodus cf.B.triangularis带为新建化石带。并在Trapezognathus diprion和Baltoniodus cf.B.triangularis带时限范围内划分3个亚带:Stolodus stola亚带,Oepikodus intermedius亚带,Microzkodina sp.A.亚带;其中Oepikodus intermedius亚带,Microzkodina sp.A.亚带为新建亚带。由于黄花场剖面中Trapezognathus diprion带-Baltoniodus cf.B.triangularis带时限范围内发现丰富的Reutterodus andinus,Oepikodus intermedius,Juanognathus variabilis等暖水型牙形刺,故此这两个间隔带可为北美中大陆地区同期地层划分对比提供良好的标准。这一划分方案也为进行洲际间不同生物地理分区的精细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李志宏陈孝红王传尚曾庆銮汪啸风Stouge S.
关键词:地层对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