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兵团博士基金(2012BB018)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吴向未徐芳洁陈雪玲侯隽印双红更多>>
相关机构:石河子大学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铜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兵团博士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兵团科技支疆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棘球蚴
  • 3篇细粒棘球蚴
  • 3篇小鼠
  • 2篇细胞
  • 2篇包虫
  • 2篇包虫病
  • 2篇BALB
  • 2篇C小鼠
  • 2篇虫病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肾功能
  • 1篇实时荧光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篇尿N-乙酰-...
  • 1篇葡萄糖
  • 1篇细胞影响
  • 1篇囊型包虫病
  • 1篇巨噬细胞
  • 1篇活性

机构

  • 3篇石河子大学
  • 2篇石河子大学医...
  • 1篇铜仁学院

作者

  • 5篇吴向未
  • 3篇印双红
  • 3篇侯隽
  • 3篇陈雪玲
  • 3篇徐芳洁
  • 2篇陈小林
  • 2篇张旭勇
  • 2篇彭心宇
  • 1篇郑岩
  • 1篇杨晓萍
  • 1篇马欣
  • 1篇孙红
  • 1篇蒋红群

传媒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4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小鼠感染细粒棘球蚴早期TGF-β1表达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细粒棘球蚴早期感染BALB/c小鼠TGF-β1的表达情况。方法用细粒棘球蚴感染BALB/c 小鼠,分别于感染后第1、3、5、7、9、12d处死,取其脾细胞和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TGF-β1的含量,采用qRT-PCR法检测TGF-β1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实验鼠Eg感染后第1~12d,外周血TGF-β1的含量为2695.79~3055.09n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 mRNA相对表达量为0.029~0.06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及其mRNA表达量均有随着感染时间延长譬增高的趋势。结论TGF-β1在小鼠细粒棘球蚴感染早期表达增加,可能有利于细粒棘球蚴的免疫逃逸。
印双红陈小林徐芳洁张旭勇吴向未陈雪玲侯隽李迎利王洪涛
关键词:BALBC小鼠细粒棘球蚴TGF-Β1实时荧光定量
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早期阶段Tim-3表达的初步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了解Tim-3作为一个新型促炎因子,在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的早期阶段的表达水平。方法:原头蚴感染BALB/c小鼠后1、5、9、13天,取其腹腔巨噬细胞和脾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时间点腹腔巨噬细胞、脾巨噬细胞、脾CD3+细胞Tim-3的表达水平。采用qRT-PCR法检测各时间点TLR4的mRNA水平。结果:细粒棘球蚴组与对照组小鼠CD3+脾细胞Tim-3表达无明显差别;小鼠脾脏巨噬细胞(9、13天)、腹腔巨噬细胞(5、9、13天)表面Tim-3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有升高,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巨噬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小鼠感染细粒棘球蚴第1天时TLR4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并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鼠感染细粒棘球蚴早期,巨噬细胞Tim-3的表达升高,并可能通过下调TLR4的表达,抑制了巨噬细胞功能,从而抑制宿主的免疫杀伤,产生了免疫逃避作用。
徐芳洁印双红侯隽方海瑞蒋红群吴向未陈雪玲
关键词:细粒棘球蚴TIM-3巨噬细胞
肝包虫患者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检测意义
2014年
目的探讨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glucosaminidase,NAG)活性检测在肝包虫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判断中的意义。方法肝包虫患者(肝包虫组)和非肝包虫患者(对照组)各30例,检测2组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p2MG)以及尿微量白蛋白(urinary albumin,mAlb)、尿NAG、尿β2-MG、尿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肝包虫组BUN(2.33~6.25mmol/L)、SCr(46.0~96.3μmol/L)水平均正常,尿蛋白阴性,肝包虫组尿NAG((15.98±0.88)u/g)高于对照组((7.37±1.24)u/g)(P〈O.05),血β2-MG、尿mAlb、尿β2-M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包虫患者尿NAG水平增高可能与机体变态反应引起早期肾脏损害有关。
郑岩吴向未杨晓萍孙红彭心宇
关键词:肝包虫病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肾功能
小鼠细粒棘球蚴感染早期对NK细胞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BALB/c小鼠细粒棘球蚴感染早期对NK细胞的影响。方法:用细粒棘球蚴感染BALB/c小鼠后,分别于1、3、5、7、9、12天处死小鼠,取其脾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析NK细胞的活性受体NKG2D的表达,LDH法检测脾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①在细粒棘球蚴感染早期,小鼠NK细胞对Yac-1细胞的裂解率(NK细胞杀伤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感染时间的延迟感染组小鼠NK细胞的杀伤活性呈下降的趋势,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②随着时间的延长NK细胞的活性受体NKG2D的表达量呈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组比较,感染后1、3、9、12天NKG2D的表达量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随着时间的延长NK细胞数量呈下降的趋势,与感染前比较,感染后第1、3、9、12天NK数量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细粒棘球蚴早期,感染小鼠NK细胞的杀伤活性与其活性受体NKG2D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679。结论:小鼠感染细粒棘球蚴后,可降低NK细胞数量、NK细胞活性受体NKG2D的表达和NK细胞的杀伤活性;小鼠NK细胞的杀伤活性与其活性受体NKG2D的表达呈正相关;包虫免疫逃逸可能是通过降低NK活性受体,降低NK细胞的杀伤活性来实现。
印双红陈小林徐芳洁张旭勇吴向未侯隽陈雪玲
关键词:细粒棘球蚴NKG2DBALBC小鼠
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10在肝囊型包虫病感染病程中的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肝囊型包虫病(CE)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对囊肿生物活性判断的价值。方法:将33例CE患者和21例健康体检者按WHO的囊型包虫病B超分类原则共分为4组:健康对照组21例,Ⅰ、Ⅱ型包虫病组14例,Ⅲ型包虫病组10例,Ⅳ、Ⅴ型包虫病组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各组IL-17、IL-10的表达。结果 :Ⅲ型包虫病组IL-17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型包虫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型包虫病组IL-17水平[(38.57±3.83)pg/mL]与Ⅳ、Ⅴ型包虫病组[(40.22±5.15)pg/mL]比较无明显差异。Ⅲ型包虫病组IL-10水平[(14.65±2.15)pg/mL]显著高于Ⅰ、Ⅱ型包虫病组[(11.38±0.71)pg/mL],Ⅰ、Ⅱ型包虫病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Ⅳ、Ⅴ型包虫病组[(7.60±0.4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型包虫病组IL-17/IL-10(3.44±1.04)与Ⅲ型包虫病组(4.60±2.40)相比较无明显差异,Ⅲ型包虫病组IL-17/IL-10与Ⅳ、Ⅴ型包虫病组(5.39±1.95)相比较无明显差异,Ⅰ、Ⅱ型包虫病组IL-17/IL-10显著低于Ⅳ、Ⅴ型包虫病组(P<0.05)。结论:IL-17、IL-10相互协同在促进CE自然病程发展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IL-17和IL-10不能单独作为判断包虫囊肿活性的指标;IL-17/IL-10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包虫囊肿的活性,但作为判断各型肝囊型包虫囊肿的活性指标有待进一步讨论验证。
马欣吴向未彭心宇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10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