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200839)

作品数:9 被引量:36H指数:5
相关作者:李世德李剑韦玮杨丹王永亮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广西科技厅资助项目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
  • 8篇主动脉
  • 7篇腹主动脉
  • 4篇阻断
  • 3篇肿瘤
  • 3篇骶骨
  • 3篇骶骨肿瘤
  • 3篇骨肿瘤
  • 3篇灌注
  • 3篇灌注损伤
  • 2篇低位腹主动脉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氧自由基
  • 2篇再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缺血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缺血再灌注损...
  • 2篇自由基

机构

  • 6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新乡市中心医...

作者

  • 9篇李世德
  • 3篇王永亮
  • 3篇杨丹
  • 3篇韦玮
  • 3篇李剑
  • 2篇詹新立
  • 1篇尹文军
  • 1篇杨成志
  • 1篇刘槃
  • 1篇孔佑正

传媒

  • 2篇广东医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癌症防治...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暂时性低位腹主动脉阻断术患者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暂时性低位腹主动脉阻断患者的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评估暂时性低位腹主动脉阻断术的临床适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收住入院行暂时性低位腹主动脉阻断术治疗的26例骨盆及骶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暂时性低位腹主动脉阻断患者的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 (1)血压:在阻断解除后5 min较阻断前5 min明显下降,在阻断解除后4 h较阻断解除2 h有明显升高;(2)心率:在阻断后5 min较阻断前5 min增快,在阻断解除后5 min比阻断解除前5 min增快;(3)血氧饱和度:每个时间点的脉搏血氧饱和度与动脉血氧饱和度在持续吸氧的情况下,均能保持在100%。结论暂时性低位腹主动脉阻断术对患者的血压、心率有一定影响,但为一过性,而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不大,有较大的临床手术适用性。
刘槃李世德
关键词: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
低位腹主动脉外阻断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对腹主动脉下段及其主要分支的解剖关系进行观察,为低位腹主动脉外阻断提供解剖学理论依据。方法:对27具尸体标本进行解剖,解剖出腹主动脉下段的主要分支(肠系膜下动脉、第三、四腰动脉、骶正中动脉),测量分支间的距离及其与腹主动脉分叉处的距离,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肠系膜下动脉到主动脉分叉最低点距离为2.73~5.57cm,平均4.27±0.8cm。肠系膜下动脉到第三腰动脉的距离为-0.69~1.33cm,平均0.46±0.52cm。第三、四腰动脉间的距离为1.27~3.45cm,平均2.18±0.48cm。第四腰动脉到骶正中动脉的距离为0~2.42cm,平均1.09±0.62cm。骶正中动脉到腹主动脉分叉最低点的距离为0.02~1.50cm,平均0.53±0.37cm。第三、四腰动脉间的距离与第四腰横动脉至骶正中动脉的距离比较,经配对设计两样本均数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二者中点距离腹主动脉分叉处2.71±0.62cm。结论:左下腹膜外入路至腹主动脉距离近,为最佳途径;第三、四腰动脉间的距离最宽,二者之中点距腹主动脉分叉处距离合适,是外阻断的最佳部位。
李世德李剑韦玮
关键词:低位腹主动脉腰动脉解剖学
兔低位腹主动脉阻断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2012年
目的:观察兔低位腹主动脉阻断后血压、心律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为临床低位腹主动脉阻断术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20只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阻断1h组(A组),阻断1.5h组(B组)。检测阻断前后和撤钳前后心率、血压的变化,并观察术后1周的生存情况。结果:(1)A、B两组心率和血压在阻断前后3min及撤钳前后3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两组之间上述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均表明阻断后血压上升,心率减慢,撤钳后血压下降、心律增快;(2)兔麻醉死亡3只(A组2只,B组1只)。术后阻断1h组8只兔子均健康成活。阻断1.5h组术中死亡1只,3只在实验后1~2周内因食欲减少、腹泻、流涎等衰竭死亡,有5只兔子成活。结论:兔低位腹主动脉阻断时间以1h较为安全。
李世德杨丹王永亮孔佑正
关键词:腹主动脉阻断血流动力学
暂时低位腹主动脉阻断患者T-SOD及MDA的变化和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研究暂时低位腹主动脉阻断技术临床应用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风险。方法选择予暂时低位腹主动脉阻断行骨盆或骶尾部肿瘤全切除术患者(A组)和腰椎病损或骨折行侧前入路行腰椎次全切除术患者(B组)各14例,测定和观察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静脉血浆T-SOD、MDA的数值和变化。结果A组单次阻断时间52~84 min,平均68 min,无一例重复阻断。与阻断前比较,大多数再灌注时点血中MDA明显升高,而SOD明显降低(P<0.05),但再灌注后4 h两观察指标基本恢复到缺血期水平;B组各时间点间T-SOD、MDA值变化不大(P>0.05)。结论单次低位腹主动脉阻断时间≤68 min有一过性缺血-再灌注损伤表现,但损伤轻微并短时间内恢复,阻断时限内低位腹主动脉阻断技术是有效和安全的。
韦玮李世德詹新立李剑
关键词:腹主动脉总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缺血-再灌注损伤
骶骨肿瘤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手术方式、肿瘤性质及肿瘤分区对术后引流量的影响。方法①回顾性分析我科自1990年3月至2009年9月行手术治疗的86例骶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控制出血方法的不同分为4组:未行控制出血对照(A组)31例;术前介入靶血管栓塞(B组)11例;髂内动脉结扎(C组)21例;低位腹主动脉临时阻断(D组)23例。②比较拔管时各组累计引流量。③比较不同性质肿瘤引流量及不同分区肿瘤引流量。结果①A组引流量最小,B组引流量最大。②骨巨细胞瘤引流量大于脊索瘤。③肿瘤位于(Ⅰ+Ⅱ区)者引流量最大。结论术式、肿瘤性质及肿瘤分区均为影响引流量大小的因素。术前介入靶血管栓塞病例引流量最大;骨巨细胞瘤引流量大于脊索瘤;高位骶椎肿瘤引流量大于低位骶椎。
李世德杨成志
关键词:骶骨肿瘤术式肿瘤性质引流并发症
暂时低位腹主动脉阻断用于骨盆、骶骨肿瘤切除术的安全性探讨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暂时低位腹主动脉阻断技术用于骨盆、骶骨肿瘤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7具尸体标本,测量第三、四腰横动脉的距离,第四腰横动脉至骶正中动脉的距离。选择暂时低位腹主动脉阻断行骨盆、骶骨肿瘤切除术患者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20-56岁,平均39.6岁;骨盆肿瘤5例,骶尾部肿瘤7例,股骨近端骨肉瘤行半骨盆离断2例。测定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静脉血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及血浆丙二醛(MDA)含量。记录阻断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神经、血管症状及体征。结果第三、四腰横动脉的平均距离为(2.18±O.48)cm,第四腰横动脉到骶正中动脉的距离为(1.09±0.62)cm。患者单次阻断时间最短52min,最长84main,平均(68.16±16.23)min。患者术中总出血量为1000-4000ml,平均2600ml。再灌注后0.5h和2h与缺血期比较,血中T-SOD活力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再灌注后2h降低最明显。解除阻断后双下肢皮温偏低、皮肤苍白,约6-8h后缓解,下肢轻度肿胀,感觉、运动正常。结论第三、四腰横动脉间隙为最佳阻断部位。低位腹主动脉阻断可明显减少骨盆、骶骨手术中出血量,阻断后形成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轻微。
李世德詹新立韦玮李剑
关键词:主动脉骨盆骶骨肿瘤
骶骨肿瘤术中4种控制出血方法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术中应用髂内动脉结扎、术前介入靶血管栓塞、低位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未行控制出血4种方法控制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其实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骶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控制出血方法的不同分为4组:髂内动脉结扎(A组)20例,术前介入靶血管栓塞(B组)11例,低位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C组)22例,未行控制出血的对照组(D组)31例。比较各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骶神经损伤、休克死亡等并发症。结果低位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C组)出血量最少([1788.64±523.48)mL],手术时间([163.18±21.13)分钟]和住院时间([12.81±2.19)天]最短,同时并发症发生率(1/22)最少;未行控制出血的对照组(D组)出血量最多([5068.54±1905.54)mL;]髂内动脉结扎(A组)和术前介入靶血管栓塞(B组)手术时间均较其他两组长。结论暂时性低位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可有效控制骶骨肿瘤切除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的方法。
李世德尹文军
关键词:骶骨结扎术腹主动脉阻断
兔低位腹主动脉阻断后血流动力学、血管壁及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指标的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兔低位腹主动脉阻断后血流动力学、血管壁、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动物生存情况。方法:建立兔腹主动脉阻断1,1.5 h的模型,检测阻断前、再灌注不同时点血液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股四头肌、腓肠肌及阻断部位血管壁的组织学变化,检测阻断前后、撤钳前后心率、血压的变化并观察术后一周的生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阻断1 h组(B1)、1.5 h组(B2)再灌注时点血液中的MDA均升高(P<0.05)、前者SOD降低不明显(P>0.05),组织学表现腓肠肌出现轻度的细胞水肿,一周后基本恢复正常。阻断后两者血压均上升,心率减慢、撤钳后血压下降、心律增快(P<0.05)。阻断1,1.5 h动物后肢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5级、3~4级。B3组的8只兔子全部存活,而B4组中只有5只兔子存活。结论:兔腹主动脉阻断1 h引起的病理改变轻,不影响生存及下肢功能,阻断1.5 h引起的病理改变重,影响生存及下肢功能。兔低位腹主动脉阻断应控制在1 h以内。
李世德王永亮杨丹
关键词:腹主动脉血流动力学缺血再灌注损伤氧自由基
兔低位腹主动脉阻断后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指标变化的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兔低位腹主动脉阻断后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动物生存情况。方法建立兔腹主动脉阻断1 h、1.5 h的模型,检测阻断前、再灌注不同时点血液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并观察术后1周的生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阻断1 h组(B1)再灌注时点血液中MDA升高,SOD降低不明显(P>0.05);阻断1.5 h组(B2)再灌注时点血液中MDA升高,SOD降低(P<0.05)。阻断1 h生存组(B3),8只兔子均健康成活,术后动物后肢神经功能评分5级,不影响生存及下肢功能;阻断1.5 h生存组(B4),有5只兔子成活,术后动物后肢神经功能评分3~4级,影响生存及下肢功能。结论兔低位腹主动脉阻断应控制在1 h以内。
杨丹李世德王永亮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腹主动脉氧自由基肢体缺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