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Z1004020201201)

作品数:14 被引量:90H指数:6
相关作者:赵耀华刁彦华邓月超全贞花朱婷婷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工业大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建筑科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电气工程

主题

  • 6篇太阳能
  • 5篇换热
  • 5篇集热
  • 5篇集热器
  • 4篇热管
  • 4篇传热
  • 3篇新型太阳能
  • 3篇强化换热
  • 3篇微槽
  • 3篇微槽道
  • 3篇空气集热器
  • 3篇槽道
  • 3篇传热特性
  • 2篇太阳能集热
  • 2篇太阳能集热器
  • 2篇热性能
  • 2篇微热管
  • 2篇纳米
  • 2篇纳米流体
  • 2篇集热效率

机构

  • 13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住房和城乡建...

作者

  • 13篇赵耀华
  • 9篇刁彦华
  • 5篇邓月超
  • 3篇郭磊
  • 3篇刘岩
  • 3篇汪顺
  • 3篇全贞花
  • 3篇朱婷婷
  • 2篇王林成
  • 2篇叶三宝
  • 2篇王岗
  • 1篇王瑞
  • 1篇张冀
  • 1篇侯隆澍
  • 1篇王宏燕
  • 1篇张艳妮
  • 1篇孙钦
  • 1篇李凤飞
  • 1篇唐晟
  • 1篇王伟

传媒

  • 3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太阳能学报
  • 2篇工程热物理学...
  • 2篇化工学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山东科学
  • 1篇电力建设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iO_2/R141b纳米流体应用于微槽道结构蒸发器的强化换热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本研究以微槽道结构蒸发器为研究对象,以TiO_2/R141b纳米流体为工作介质,在不同运行压力条件、不同纳米流体体积分数下对蒸发器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运行压力为0.86×10~5 Pa、1.0×10~5 Pa,纳米颗粒的体积分数范围为0.001%~0.1%。运行压力为0.86×10~5 Pa时,体积分数为0.001%、0.01%纳米流体会具有明显的强化换热的效果;体积分数为0.1%的纳米流体在高热流密度时出现传热恶化的状况。在运行压力为1.0×10~5 Pa时,体积分数为0.001%、0.01%的强化效果不明显,而体积分数为0.1%的纳米流体随着压力的增加,传热恶化程度加剧。本研究还对纯工质在微槽道结构表面纳米颗粒沉积层的蒸发/沸腾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粒子沉积层的存在对纳米流体在微槽道结构内蒸发/传热特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刁彦华王瑞刘岩赵耀华郭磊汪顺
关键词:沸腾换热纳米流体微槽道强化换热
电场强化微槽道结构毛细芯蒸发器的传热特性被引量:6
2014年
该实验以R141b作为工质,采用圆柱形电极,在不同运行压力条件下,实验研究了电场强度对微槽道结构换热表面蒸发/沸腾传热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传热强化效果越明显;运行压力对强化换热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施加相同电场强度的条件下,不同运行压力的强化传热效果明显不同,传热系数最大可强化为未施加电场条件下传热系数的1.28倍。
郭磊刁彦华赵耀华刘岩汪顺
关键词:电场微槽道强化传热
电场强化微槽道结构蒸发器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研究矩形微槽道表面施加电场后对蒸发/沸腾换热特性的影响,以R141b为工质展开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高压电场对微槽道结构的蒸发/沸腾换热有明显的强化作用,蒸发/沸腾换热系数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大,换热强化系数相比未施加电场的状况最大增加了0.7,在高热流密度时,换热强化系数的变化则趋于平缓.
刁彦华汪顺郭磊刘岩赵耀华
关键词:电动力学微槽道强化换热
新型平板热管相变蓄热器蓄放热性能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采用石蜡作为蓄热换热介质,将新型平板热管作为换热元件以强化换热,并在平板热管两侧平面添加纵向翅片,设计了一套热管式相变储热换热器实验装置,对相变蓄热换热器的蓄、放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测定了石蜡的温度分布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改变充、放热流体工况,分析了不同流量和流体温度对蓄放热过程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新型平板微热管阵列在相变蓄热器的蓄放热过程很好地发挥了强化传热元件的作用,蓄热过程中,传热流体温度越高,相变材料的熔化速率也越大;放热过程中,相同的流体温度下,随着流体流速的增大,蓄热器的放热速率逐渐增加。实验结果表明,新型平板热管蓄热器蓄放热效果良好。
叶三宝刁彦华赵耀华
关键词:新型平板热管翅片相变蓄热
多孔微通道扁管发展段流动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2017年
为了提高电子器件的散热能力,减少高温引起的器件性能降低和寿命缩短的问题,对多孔微通道平行流扁管单相对流换热在发展段高热流下的流动特性和换热能力进行对比研究,并从单双面加热、不同消除接触热阻的方法和不同热流密度3个方面对微通道发展段的换热能力的影响进行评价.该通道水力直径Dh=1.09 mm,高宽比α=0.85,雷诺数Re=206~4 553.实验结果显示:发展段的摩擦阻力特性层流区与经典理论较为吻合;实验管段单面加热比双面加热在换热能力上有明显增强,但随着Re的增加差距降低;消除接触热阻的方法对换热的影响差别明显不能忽略,采用钎焊的方法与填充导热硅脂的方法相比,可使加热件表面温度降低10℃;在Re<1 000时,流体黏性变化对换热的影响较为明显,在高Re区域,不同热流密度下Nu值基本一致.
赵耀华孙钦刁彦华唐晟
关键词:微通道对流换热
微热管阵列光伏光热组件瞬时效率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将新型平板热管——微热管阵列应用于太阳电池的散热,制成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在降低电池温度提高发电效率的同时对余热进行收集利用,达到热电联供的目的。为了测试微热管阵列光伏光热组件的性能,对该组件进行瞬时效率实验,测得瞬时热效率曲线的截距η。可达到41.4%,斜率FRUL为3.95,20℃入口温度时的太阳能利用总效率可达到50%以上,综合性能效率达70%以上;瞬时热效率随室外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冷却介质人口温度的增加而减小,环境温度为6℃和19℃时的瞬时热效率相差10%以上,人口温度是20℃的瞬时热效率比40℃时高8.5%。背板温度是影响电效率的关键因素,在测试期间,光伏光热组件电效率保持在10.5%~12-3%之间。
王林成全贞花赵耀华邓月超王岗
新型太阳能-空气复合热源热泵热水系统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基于新型复合热源换热器,将水冷式微热管阵列光伏光热(MHPA-PV/T)集热器与空气源热泵相结合,提出了1种新型太阳能-空气复合热源热泵热水系统,并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10℃、太阳能热水温度15℃、循环流量250 L/h时,复合热源供热的热泵平均COP约为3.26,比相同环境温度下空气供热模式的热泵提高了9.4%,缩短了13.3%的加热时间。
侯隆澍王伟赵耀华全贞花王岗
关键词:COP
SiC-水纳米流体在微小通道中的流动和换热特性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解决传统换热工质导热系数和传热性能不高的问题,以Si C-水纳米流体为工质,研究了不同体积分数(0.001%、0.005%、0.01%、0.1%、1%)的Si C-水纳米流体在多孔微通道平行流扁管中的单相流动和换热特性.该扁管矩形通道的水力直径为2.08 mm,实验Re大约为150~5 200.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体积分数的增加,纳米流体的Nu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体积分数为0.01%的Si C-水纳米流体在Re≈5 200时,Nu增长最大,增长率达到80.8%;纳米流体起到强化换热效果的同时,伴随着阻力增加.
赵耀华张艳妮刁彦华张冀
关键词:纳米流体体积分数强化换热
平板微热管阵列垂直传热的数值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对新型高效传热元件平板微热管阵列(MHPA)的工作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通过建立分区微元模型对热管冷凝段内部工质的流动与传热过程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微槽内冷凝液膜的厚度,温度场分布及质量流量等物理参数。利用Matlab软件编写的程序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最大误差在5%以内。根据软件计算的结果,拟合得到了冷凝段内部饱和温度的表达式。
王宏燕赵耀华
关键词:微热管传热
基于微热管阵列的平板太阳能热水器的性能试验被引量:14
2013年
为了检验一种新型平板太阳能热水器的性能,该文对其核心部件—基于微热管阵列的集热器及其组成的热水器进行了热性能试验。集热器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微热管阵列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瞬时效率的斜率为4.7,截距为0.80,分别优于国家标准要求值11.0%和22.3%。在满足测试要求的天气情况下,对微热管阵列平板太阳能热水器进行的多次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热水器的日有效得热量均高于国家标准要求值,日平均集热效率均高于60%。同时,该热水器具有承压能力强、无炸裂、轻巧、成本低、无需焊接、抗冻性能好、易于建筑一体化等优势。基于微热管阵列的平板太阳能热水器由于性能优异,并能克服现有太阳能热水器的缺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邓月超全贞花赵耀华王林成叶三宝
关键词: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集热器热管热性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