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02047)

作品数:2 被引量:63H指数:2
相关作者:郭志光铁璐念敬妍张亚斌王奔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湖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主题

  • 2篇接触角
  • 2篇仿生
  • 2篇超疏水
  • 1篇润湿

机构

  • 2篇湖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武汉工程大学

作者

  • 2篇郭志光
  • 1篇王奔
  • 1篇张亚斌
  • 1篇陈钰
  • 1篇徐建生
  • 1篇念敬妍
  • 1篇铁璐

传媒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化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仿生超疏水性表面的最新应用研究被引量:25
2012年
近年来,除了荷叶表面,更多具有特殊润湿性的动植物表面同样受到关注。通过研究这些表面微观结构,人们成功地仿生制备出各种功能化超疏水表面,从而更好地满足工业中实际应用的需要。该综述简单地介绍了表面润湿的基本模型和最新的几种特殊表面结构,重点介绍近几年仿生超疏水表面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超疏水表面在超疏油、表面润湿转换、外界刺激下的润湿行为调控、微流体、抗结冰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对超疏水表面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陈钰徐建生郭志光
关键词:超疏水润湿接触角
稳定超疏水性表面的理论进展被引量:39
2013年
自然界中很多动植物都具有稳定的超疏水性,它们既拥有高接触角,又拥有低滚动角,且能长期稳定存在.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发现表面的润湿性与表面的化学成分、表面的几何形貌有关,并且表面几何结构的影响更为显著,甚至可以实现由亲水性表面向超疏水转变.虽然目前在这个领域已经有大量的实验验证了表面粗糙结构的重要作用,但是对于表面微纳米结构对表面疏水性机理的理论研究还并不完善.本文详细介绍了超疏水表面的基本理论及其适用性、接触角滞后现象,分别从经典理论和能量的观点探讨了润湿状态转化发生的条件,重点介绍了通过仿生理念对表面几何形貌的优化设计,包括单尺度和多尺度表面结构对于设计稳定超疏水表面的作用.最后,对超疏水理论的不足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王奔念敬妍铁璐张亚斌郭志光
关键词:超疏水仿生接触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