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08DFA61420)
- 作品数:16 被引量:23H指数:3
- 相关作者:何志群梁春军赵谡玲徐征刘淑洁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交通大学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中联科伟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电子电信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以ICBA为受体的3种聚合物太阳电池的对比研究
- 2017年
- 分别以聚3-己氧基噻吩(P3HT)、聚[2,6-(4,4-双-(2-乙基己基)-4H-环戊[2,1-b;3,4-bc]双噻吩)-交替-4,7-(2,1,3-苯并噻二唑)](PCPDTBT)、聚噻吩-吡咯并吡咯二酮(PDPP3T)为给体,以富勒烯衍生物(ICBA)为受体,制备了3种结构的聚合物太阳电池器件作对比研究。研究发现,3组器件的光电特性有明显差距,而这种差距受激子产生效率和载流子迁移率的影响并不显著,3组薄膜的光致发光研究表明激子分离效率的差异是导致3种结构的太阳电池之间性能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
- 赵丹梁春军何志群吕青魏栋
- 关键词:载流子迁移率
- 中间层对白色全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制备了基于蓝色磷光材料bis[3,5-difluoro-2-(2-pridyl)phenyl-(2-earboxypyribyl)iridumⅢ](FIrpic)、红色磷光材料bis(2-methyldibenzo[f,h]quinoxaline)(acetylacetonate)iridium(Ⅲ)(Ir(MDQ)2acac)的双波段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蓝色磷光材料FIrpic被掺杂在一种宽带隙的主体材料1,3-bis(triphenylsilyl)benzene(UGH3)之中,红色磷光材料Ir(MDQ)2acac被掺杂在主体材料4,4',4″-tris(carbazol-9-yl)triphenylamine(TCTA)之中,并在两发光层之间加入一种宽带隙的空穴传输材料1,3-bis(carbazol-9-yl)benzene(mCP)作为中间层。制备的器件结构为ITO/NPB(40 nm)/TCTA∶Ir(MDQ)2acac 7%(10 nm)/mCP(x nm)/UGH3∶Firpic 8%(30 nm)/BPhen(30 nm)/LIF(0.8 nm)/AL(200 nm)。实验结果表明,中间层的加入促进了发光层中电子和空穴的平衡并抑制了发光层之间的能量转移。加入适当厚度的中间层之后,器件的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相比于无中间层器件,最高电流效率由3.4 cd/A提高到13.2 cd/A。
- 朱映光梁春军刘姝刘淑洁何志群
- 关键词:中间层双波段
- 全湿法制备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被引量:2
- 2012年
- 利用全溶液方法制备了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并研究了器件的性能。器件的所有膜层,包括发光层和上电极层均采用溶液湿法获得,完全摒弃了真空蒸镀工艺。利用二次溶剂掺杂获得的PEDOT∶PSS聚合物薄膜的电导率达到608.7 S/cm。在240 nm的厚度时,聚合物电极膜层的面电阻约为68Ω/□;当膜层厚度为1μm时,薄膜的面电阻可低于16Ω/□。采用溶液滴涂方法制备的高电导PEDOT∶PSS聚合物薄膜作为上电极替代通常所用的铝电极,所制备的聚合物发光器件的开启电压约为4 V。
- 赵凡凡梁春军何志群
- 关键词:聚合物电致发光
- 一种基于PFO掺杂的理想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被引量:1
- 2012年
- 研究了以芴类蓝光材料PFO为主体,通过掺杂MEH-PPV得到单层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并从掺杂浓度对器件的光谱特性和色坐标稳定性的影响方面对其发光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在MEH-PPV以2.5Wt%掺杂时,器件开启电压为3V,发光色坐标可达到标准白光等能点(0.33,0.33),器件发光色坐标在5~20V很宽的范围内随电压变化幅度很小,基本稳定在白光区。
- 赵凡凡梁春军何志群徐永彦冀前
- 三波段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色稳定性的控制被引量:3
- 2012年
- 制备并研究了基于3种小分子荧光材料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层采用红色发光材料DCJTB掺杂绿光材料Alq3构成混合发光层,与OXD-7构成的蓝色发光层形成异质结的结构,并以NPB为空穴注入层。通过改变结构参数详细研究了发射光谱及其色坐标的电场依赖性。通过分析载流子注入/传输特性,控制激子的复合区域等措施得到了色坐标稳定性好、光谱丰富的高性能白光电致发光器件。经过优化的器件结构可以覆盖更大的可见光区域,当电压从9 V增加到13 V时,色坐标仅从CIE(x,y)=(0.364,0.314)偏移到CIE(x,y)=(0.332,0.291),具有较好的色稳定性。
- 孟腾飞何志群刘姝刘淑洁梁春军张娇
- 有机溶剂对太阳能电池银浆丝网印刷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分别以不同比例的松油醇混合相同质量的银浆(9组),在流畅、无断栅虚印等不良状况的前提下进行丝网印刷、烧结,得出不同高宽比的印刷栅线及相应电性能参数。引入丝网印刷产能计算公式评价各组优劣情况,以获得最优实验组。实验证明有机溶剂的添加对银浆粘度有着灵敏的调节作用。随着添加溶剂质量分数的增大,银浆粘度逐渐降低,以此提高了印刷速度,但速度存在峰值,即溶剂用量必须维持在特定的范围内,才能在保证单片电性能的同时通过提高印刷流畅性获得更大的产能。
- 王庆伟徐征赵谡玲胡盛华
- 关键词:物理化学太阳能电池有机溶剂松油醇
- 杂化结构柔性太阳能电池的关键技术
- 2012年
- 21世纪中人类将面临能源领域的重大挑战,高速的经济发展加快了能源危机的到来。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价格的急剧波动,发展可再生能源迫在眉睫,目前我国能源的紧缺现状已成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洁净能源,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乃是当今国际范围在能源技术的重点研究和发展领域之一。
-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能源技术杂化能源领域可再生能源能源危机
- 高度分散有机荧光分子的SiO_2凝胶膜的发光
- 2009年
-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浓度的有机荧光分子BBOT(2,5-bis(5-tert-butyl-2-benzoxazolyl)thiophene)分散的纳米多孔二氧化硅凝胶薄膜,并获得了亮蓝色发光。本工作通过光谱技术研究了薄膜的发光特性;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表征了BBOT/SiO2薄膜的表面形貌,分析了BBOT在二氧化硅凝胶中的表观分散行为和聚集态。通过研究有机荧光分子BBOT在介电常数从2到81的几种不同介质环境中的吸收和发射光谱的变化,揭示了BBOT在二氧化硅凝胶中吸收和发射主峰位相对于其在共溶剂1,4二氧六环中红移的原因是由于BBOT分子的电子基态比其激发态极性弱、与极性较大的二氧化硅凝胶相互作用的结果。薄膜发光强度随BBOT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6×10-3M时达到最强。通过SEM技术表明,在掺杂浓度6×10-3M及以下薄膜没有相分离,仅在10-2M时出现BBOT分子聚集形成的针状结晶形貌。本研究表明杂化薄膜通过纳米多孔二氧化硅的"笼"的作用获得BBOT有机分子在二氧化硅凝胶中的高度分散而抑制其浓度猝灭,得到高强度蓝色发光。
- 王俊玲何志群王永生汪王景孔翔飞梁春军
- 关键词:溶胶凝胶SIO2光致发光
- 磷浆法制备选择性发射极单晶硅太阳电池的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改变常规单晶硅太阳电池生产工艺,制备了选择性发射极太阳电池。主要方法是扩散之前,在电极区域印刷一层磷浆作为磷源对电极区域进行重扩散;与此同时,在非电极区域采用POCl3作为磷源轻扩散。以此方法制备了选择性发射极高效太阳电池,且与常规工艺电池片进行对比测试。经过测试,转换效率比常规工艺电池片高0.6%。
- 韩允赵谡玲徐征俎云燕海博刘金虎刘志平
- 关键词:太阳电池选择性发射极丝网印刷
- 混合界面对溶液制备的磷光OLED器件性能的影响
- 2011年
- 利用混蒸的方法、将空穴阻挡材料2,9-Dimethyl-4,7-diphenyl-1,10-phenanhroline及电子传输材料Tris(8-hydroxy-quinolinato)aluminium混合,在电子传输层及空穴阻挡层之间制备了薄层的混合界面。在相同驱动电压下,采用混合界面的器件比常规器件的电流密度和亮度都有明显提高,在电压为10 V时,常规器件的电流密度和发光功率分别为5.13 mA.cm-2和1.03μW,而采用混合界面的器件可以分别达到18.1mA.cm-2和3.64μW。通过分析认为,引起这些提高的原因主要来自于混合界面的存在提高了电子在界面附近的传输和注入,也增大了到达发光层的电子数目,从而增大了发光几率,引起了电流密度和发光功率的共同增长。
- 宋丹丹赵谡玲徐征张福俊卢丽芳张妍斐孔超闫光
- 关键词:磷光电子注入电子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