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60047)

作品数:19 被引量:61H指数:4
相关作者:陈懿建万通张立群钟思思郑永亮更多>>
相关机构: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赣南医学院南昌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5篇白血
  • 5篇白血病
  • 4篇免疫
  • 3篇原发性
  • 3篇急性
  • 3篇急性白血
  • 3篇急性白血病
  • 2篇蛋白
  • 2篇多发
  • 2篇多发性
  • 2篇多发性骨髓瘤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血小板减少性...
  • 2篇贫血
  • 2篇紫癜
  • 2篇文献复习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瘤

机构

  • 18篇赣南医学院第...
  • 14篇赣南医学院
  • 4篇南昌大学

作者

  • 19篇陈懿建
  • 4篇张立群
  • 4篇万通
  • 4篇钟思思
  • 3篇郑永亮
  • 2篇陈小芸
  • 2篇刘礼平
  • 2篇严志民
  • 2篇李海亮
  • 2篇李方林
  • 2篇王金霞
  • 1篇罗金莲
  • 1篇赖文鸿

传媒

  • 10篇赣南医学院学...
  • 6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新型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20年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小板计数降低所导致的出血性风险增高。当前已经出现的一线、二线治疗方案尚不能完全缓解或者保持持续缓解ITP。最近研究中的新型治疗药物包括:刺激血小板生成药物、Syk抑制剂、分子靶向类药物等,这些针对疾病进程的关键步骤起到作用,其中,新型的刺激血小板生成药物从作用机制以及临床研究方面具有较为良好的治疗前景,Syk抑制剂药物在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中有着独特的作用,间充质干细胞的移植更是一种新的治疗思路。这些治疗方法有希望提高ITP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ITP的新型治疗药物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袁永平杨翔胡贝妮朱宏基陈懿建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
以造影剂肾损害为首发症状多发性骨髓瘤1例
2020年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导致相关器官或组织损伤。典型临床表现为骨痛、贫血、肾功能不全、感染和高钙血症等,但其早期临床表现多为非特异性,如乏力、骨质疏松、微量尿检异常等,可由骨科、肾内科、风湿科初诊发现。2018年2月我院收治1例以造影剂肾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例,现结合临床诊疗经过及文献学习,报告如下。
杨翔袁永平胡贝妮朱宏基陈懿建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造影剂肾损害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恶性血液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核中的非组蛋白染色体结合蛋白.前期研究证明,HMGB1作为炎症晚期介质,参与炎症的发展.近年,HMGB1被发现高表达于多种恶性血液病中,并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恶性血液病的发展和耐药等过程.笔者拟就HMGB1与肿瘤耐药、白血病、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为恶性血液病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郑永亮陈懿建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1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7年
1病例资料患者,男,50岁,汉族,农民,因“反复发热1月余”入院。患者于2012年4月份因淋雨“感冒”后出现全身乏力、肌肉酸痛,发热,体温最高达39.4℃,以下午、夜间发热为主,无明显畏寒、寒战,无咽痛、
刘爱飞辛柳燕钟思思陈懿建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
TNF-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t-PA、PAI-1表达的研究
2014年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itor,t-PA)及其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itor inhibitor-1,PAI-1)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HUVECs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分别以6个TNF-α浓度组(0、1、10、20、50、100 ng·m L-1)处理不同时间(0、1、3、6、12、24 h),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测定t-PA、PAI-1抗原的表达;逆转-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PA、PAI-1基因的表达。结果:TNF-α促进PAI-1抗原的表达,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在TNF-α10 ng·m L-1作用6 h时最明显(P<0.01);TNF-α促进PAI-1 mRNA的表达,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在TNF-α10 ng·m L-1作用3 h时已非常明显(P<0.01),6 h时达到高峰(P<0.01);而TNF-α对HUVECs表达t-PA抗原、mRNA无明显影响。结论:炎症因子TNF-α可能通过上调PAI-1表达而诱发血栓相关疾病。
陈懿建郑永亮万通张立群辛柳燕钟思思
关键词: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NECROSISPLASMINOGEN
92例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均需要正常功能的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及γ-谷氨酰基羧化酶。而体内维生素K缺乏或者利用障碍时则合成无γ-羧基化的异常维生素K依赖凝血反应因子,
陈懿建张立群万通刘礼平李海亮赖文鸿陈小芸严志民
关键词: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获得性维生素K缺乏环氧化物
间充质干细胞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0年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造血活性显著降低,通常归因于骨髓中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的衰竭。造血调控依赖于HSCs与骨髓(Bone marrow,BM)微环境中各种细胞的相互作用,包括骨髓间充质基质细胞(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MSCs)。研究表明再生障碍性贫血MSCs的生物学特性与对照组MSCs不同,其体外造血支持能力明显降低。AA不及时治疗,最终是致死性的,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仍然是根治的主要方法,但存在一系列难题。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调节免疫应答;维持造血微环境;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在造血干细胞(HSCs)的增殖中起重要的作用。MSCs已被证明是安全可行的,具有良好的细胞治疗前景,但仍有一些困难有待解决。深入了解AA发病机制和MSCs生物学特性,有望为治疗再障寻找新的契机和靶点。
洪扬王金霞李方林陈懿建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调节骨髓微环境
非大细胞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研究进展
2021年
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是红细胞呈巨幼样改变的一种贫血。当巨幼细胞贫血合并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和慢性贫血时,会影响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的血细胞典型形态改变,患者可能会出现正常细胞性贫血甚至小细胞性贫血,其临床表现多样,容易出现漏诊与误诊。本文对非大细胞性巨幼细胞贫血的流行病学、血液学、某些生化和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了综述。
吴修全袁永平陈懿建
关键词:流行病学
伏立康唑治疗48例儿童急性白血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8例经临床资料和/或生物学证实儿童白血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均使用伏立康唑治疗,第1天予以负荷剂量为6 mg/kg,静脉滴注,每12 h 1次,随后予维持剂量为4 mg/kg,静脉滴注,每12 h 1次,用药时间5~28 d,中位数为11 d,并对用药前后患者肝、肾功能及电解质进行监测.结果:伏立康唑临床总有效率为72.92%,真菌清除率为78.26%,只有少数患者发生轻度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视觉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伏立康唑因其抗菌谱较广,耐药性少,在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侵袭性真菌感染中有非常好的疗效,毒副作用少,该药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抗真菌药物.
陈懿建张立群万通郑永亮陈小芸严志民
关键词:伏立康唑儿童急性白血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疗效安全性
linc-223、miR-125a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0年
目的:明确linc-223、miR-125a在成人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并探索其表达水平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入住本院93例AL患者的骨髓标本,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72例。同时收集同期住院的2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骨髓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93例AL患者骨髓中linc-223与miR-125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在AL(ANLL和ALL)患者和对照组中,linc-223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其与PML-RARα基因和患者治疗后的缓解率无相关性。miR-125a在ANLL患者中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1),但在初治组、复发组与缓解组之间的表达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ALL和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NLL初治组患者中,miR-125a的表达水平与LDH水平、幼稚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454,r=-0.400),与患者性别、危险度分组、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WT1、CRP等均未发现存在相关性(P>0.05)。在linc-223与miR-125a的相关性分析中,linc-223与miR-125a表达水平在ANLL患者中存在正相关(r=0.296)。结论:在AL患者中,未发现linc-223表达存在异常,但是miR-125a在ANLL中存在低表达,并且与linc-223间的表达水平存在正相关,这有助于对ANLL的诊断。
刘爱飞陈懿建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