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60045)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蓝丹杨湖高宗燕李新叶王梦婕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突变
  • 2篇前B细胞克隆...
  • 2篇维生素
  • 2篇维生素B3
  • 2篇粒细胞
  • 2篇基因
  • 2篇基因突变
  • 1篇烟酰胺
  • 1篇炎症
  • 1篇正常大鼠
  • 1篇脂肪
  • 1篇内脏脂肪
  • 1篇内脏脂肪素
  • 1篇脓毒
  • 1篇脓毒症
  • 1篇中性白细胞
  • 1篇中性粒细胞
  • 1篇中性粒细胞缺...
  • 1篇肿瘤

机构

  • 5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蓝丹
  • 4篇杨湖
  • 3篇李新叶
  • 3篇高宗燕
  • 2篇王梦婕
  • 1篇李新叶
  • 1篇王梦婕
  • 1篇李登峰

传媒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脓毒症时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水平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PBEF)在中性粒细胞缺乏状态合并脓毒症时的水平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后处于中性粒细胞缺乏状态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无感染14例,脓毒症14例。收集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PBEF浓度,比较两组PBEF水平,分析PBEF与临床常用感染指标CRP、PCT的相关性,探讨中性粒细胞缺乏时PBEF在脓毒症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脓毒症组PBEF浓度为(5.526±1.548)ng/mL,无感染组PBEF浓度为(5.184±1.295)ng/mL,两组PBEF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536)。脓毒症组PBEF与其他常见炎性指标CRP、PCT无显著相关(尸值分别为0.159和0.311)。结论中性粒细胞缺乏状态合并脓毒症时PBEF水平无明显改变,可能与外周血中合成和分泌PBEF的细胞减少相关,PBEF是否可作为感染指标应用于临床有待进一步探讨。
宁海萍蓝丹李新叶高宗燕李琳迪李登峰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缺乏脓毒症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
维生素B_3促进大鼠中性粒细胞生成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维生素B_3(Vit B_3)促中性粒细胞生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取21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7):对照组(灌服0.9%NaCl,2 mL/d,7 d)、rhG-CSF组(皮下注射rhG-CSF,10μg/d,7 d)、Vit B_3组(灌服Vit B_3,500 mg/kg·d^(-1),7 d)。检测干预前及干预后7 d中性粒细胞计数(ANC),应用Bio-Plex悬液芯片系统检测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及肿瘤生长相关因子GRO/KC水平。结果:Vit B_3组和rhG-CSF组ANC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干预前血清各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 d后,Vit B_3组TNF-α、IL-1β、MCP-1、GRO/KC明显升高,rhG-CSF组TNF-α显著升高,Vit B_3组IL-1β、MCP-1、GRO/KC明显高于rhG-CS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Vit B_3可诱导大鼠中性粒细胞生成,其机制可能与增加炎性因子TNF-α、IL-1β、MCP-1和GRO/KC分泌有关。
杨莹王梦婕杨湖李新叶蓝丹
关键词:维生素B3细胞因子RHG-CSF
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遗传机制新进展被引量:7
2013年
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中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以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及骨髓粒细胞生成停滞在早/中幼粒细胞阶段为主要特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对各种细菌感染极其敏感。目前认为基因突变如ELANE、GFI1、HAX1、G6PC3、WAS、CSF3R等与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且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一些新的致病基因也逐渐被发现。
杨湖蓝丹
关键词:基因突变
大剂量维生素B3促进正常大鼠中性粒细胞生成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大剂量维生素B3 (Vit B3)对正常大鼠中性粒细胞生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21只正常大鼠分为Vit B3组(灌服Vit B3 500 mg·kg 1·d-1,×7d)、rhG-CSF组(皮下注射rhG-CSF 25 μg·kg-1·d-1,×7d)和生理盐水组(灌服2ml/d,×7d);在给药前、给药后第3天和第7天采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进行大鼠外周血细胞分类计数;采用酶循环法检测给药前后血清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合成水平;给药后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G-CSF、G-CSFR、SIRT1、C/EBPα、C/EBPβ、C/EBPε和尼克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 mRNA的表达.结果 给药后第7天Vit B3组和rhG-CSF组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升高[(1.64±0.19)×109/L、(1.88±0.37)×109/L对(0.86±0.18)×109/L,P值均<0.01],血清NAD+浓度明显升高[(0.96±0.08)nmol/L、(0.65±0.12)nmol/L对(0.36±0.15)nmol/L,P值均<0.01];Vit B3组和rhG-CSF组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G-CSF、G-CSFR、SIRT1、C/EBPα、C/EBPε和NAMPT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生理盐水组(P值均<0.01).结论 大剂量Vit B3具有促进正常大鼠中性粒细胞生成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依赖于NAMPT-NAD--SIRT1信号途径.
杨湖蓝丹王梦婕李新叶高宗燕李琳迪
关键词:烟酰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中性白细胞
重型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SCN)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直接测序技术依次分析1例临床诊断为SCN患儿的ELANE、HAX1、WAS、GFI1、CSF3R及CXCR4基因突变情况,并收集其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患儿上述常见致病基因均未见突变,中性粒细胞功能正常,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后可明显提升患儿中性粒细胞水平。结论 SCN是一种与多基因突变有关的遗传异质性综合征,基因检测有助于诊断和治疗,但仍无已知突变基因的患儿占相当比例。
杨湖高宗燕李琳迪蓝丹
关键词:基因突变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与炎症、肿瘤的关系被引量:2
2013年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icotinamid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NAMPT)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补救合成途径的限速酶,具有类炎症细胞因子作用,在多种炎症刺激时可抑制中性粒细胞凋亡,还参与多种疾病的调控,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分期分级及预后密切相关。但NAMPT的类炎症细胞因子作用是否与其调控的NAD+生物合成酶活性有关仍有待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回顾NAMPT的功能、其与炎症、肿瘤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以及NAMPT的抑制剂APO866/FK866在肿瘤中的应用,为临床防治上述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王梦婕李新叶蓝丹
关键词: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内脏脂肪素炎症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