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0958)

作品数:18 被引量:126H指数:7
相关作者:刘宝瑞禹立霞钱晓萍刘广遐王婷婷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卫生局重点基金江苏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胃癌
  • 6篇细胞
  • 5篇肿瘤
  • 5篇靶向
  • 4篇胸腹
  • 4篇胸腹水
  • 4篇紫杉
  • 4篇紫杉醇
  • 4篇胃癌细胞
  • 4篇甲素
  • 4篇汉防己
  • 4篇汉防己甲素
  • 4篇防己
  • 4篇腹水
  • 4篇癌细胞
  • 4篇靶向治疗
  • 3篇凋亡
  • 3篇体外
  • 3篇肿瘤作用
  • 3篇抗肿瘤

机构

  • 14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江苏省老年医...

作者

  • 17篇刘宝瑞
  • 12篇禹立霞
  • 11篇钱晓萍
  • 4篇刘广遐
  • 4篇王婷婷
  • 3篇杨觅
  • 3篇李茹恬
  • 3篇胡文静
  • 3篇魏嘉
  • 2篇沈泽天
  • 2篇朱陵君
  • 2篇孙婧
  • 1篇孔炜伟
  • 1篇涂云霞
  • 1篇王立峰
  • 1篇汪悦
  • 1篇黄兆琦
  • 1篇张国铎
  • 1篇马金山
  • 1篇努尔兰

传媒

  • 4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实用老年医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江苏医药
  • 1篇Journa...
  • 1篇河南中医学院...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汉防己甲素纳米微球的制备及性质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以自行合成的mPEG-PCL(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己内酯)为原料,制备负载汉防己甲素的高分子纳米微球,并全面考察其性质。方法:通过开环聚合法,制备mPEG-PCL两嵌段聚合物,采用优化的o/w乳化扩散/挥发法,制备负载汉防己甲素的纳米粒子。优化制备工艺并考察载体的结构、分子量,纳米粒子的形态、粒径分布、体外释药特性等性质。结果:通过开环聚合法合成mPEG-PCL两嵌段聚合物,测定分子量和设计分子量相近。通过乳剂-挥发法制备的空白粒子呈规整的球形,在冻干前后的平均粒径为(272.6±3.2)nm及(285.8±4.2)nm,载药粒子在冻干前后的粒径分别为(281.5±3.8)nm及(287.6±6.0)nm。汉防己甲素的最高载药量为14.38%。体外释放实验显示,载药粒子具有缓释特征,在6h、12h、48h分别释放48%、58%、71%。结论:本文报道的汉防己甲素载药纳米微球具有一定的缓释特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朱陵君李茹恬禹立霞钱晓萍刘宝瑞
关键词:汉防己甲素
新型汉防己甲素纳米微球的体外抗肿瘤作用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全面考察我们前期工作中采用mPEG-PCL自行合成的汉防己甲素(Tetradrine,Tet)载药纳米微球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并评价mPEG-PCL作为药物载体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通过开环聚合法,制备mPEG-PCL两嵌段聚合物作为载体,采用乳化-挥发法,制备负载Tet的纳米微球。以MTT法,评价该纳米微球在体外对于胃癌细胞株MKN-28、BGC-823的抗肿瘤活性,并与汉防己甲素裸药相比较。在MKN-28、BGC-823及LO2细胞株上验证空白微球的毒性。采用荧光标记粒子细胞摄取实验,探讨Tet纳米微球抗肿瘤作用不同于裸药的机制。结果:Tet载药微球在作用48h后对于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与裸药相似,空白微球在极高浓度时,对于肿瘤细胞系及人肝细胞株LO2均无明显毒性。荧光标记粒子的细胞摄取实验证实,微球可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在细胞内释放药物,这是微球不同于裸药的抗肿瘤机制。结论:Tet微球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载体无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可能和细胞对于纳米粒子的直接摄取有关,因此可能提高汉防己甲素的体内抗肿瘤效果。
朱陵君李茹恬禹立霞钱晓萍刘宝瑞
关键词:汉防己甲素纳米微球抗肿瘤
aAd-p53基因靶向治疗癌性胸腹水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aAd-p53注射液靶向灌注治疗癌性胸腹水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癌性胸腹水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腔内灌注rAd-p53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表阿霉素灌注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KPS功能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灌注治疗,病情获得好转,生存质量得到改善。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0%、67.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KP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0%和2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d-p53注射液靶向灌注治疗是一种治疗癌性胸腹水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陈康马金山努尔兰刘宝瑞
关键词:癌性胸腹水基因靶向治疗安全性
重楼醇提物对恶性胸腹水中原代肿瘤细胞的抗肿瘤作用被引量:20
2008年
目的研究中药重楼醇提物对恶性胸腹水中原代肿瘤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方法收集25例经病理确诊的恶性胸腹水并分离原代肿瘤细胞,用CCK8法检测原代细胞对重楼醇提物及化疗药的药物敏感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重楼醇提物对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 mRNA表达的作用。结果重楼醇提物对人胃癌、肝癌、肺癌、大肠癌等4株细胞系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平均值为41·13μg/ml,对25例恶性胸腹水中原代肿瘤细胞IC50平均值为82·33μg/ml,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重楼醇提物对大肠癌来源的腹水中原代肿瘤细胞的IC50值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对胃癌、肺癌及其他消化道肿瘤来源的胸腹水中原代肿瘤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8例对重楼醇提物耐药的原代肿瘤细胞对多西紫杉醇、氟尿嘧啶、顺铂存在交叉耐药,而对化疗药物耐药的原代肿瘤细胞对重楼无交叉耐药。重楼醇提物对部分细胞系及原代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 mRNA有下调作用(P<0·05)。结论重楼醇提物对恶性胸腹水中原代肿瘤细胞,尤其是对化疗药物耐药的肿瘤细胞仍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刘广遐王婷婷胡文静钱晓萍禹立霞刘宝瑞
关键词:原代肿瘤细胞恶性胸腹水
紫杉类药物温敏纳米胶束的小鼠LD_(50)及其毒性差异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研究紫杉醇(Pac)和多希紫杉醇(Doc)温敏纳米胶束的急性毒性作用及其在结合和未结合热疗情况下的毒性差异。方法用不同剂量Doc和Pac温敏纳米胶束对昆明鼠行尾静脉注射,每个剂量分为热疗和非热疗组,观察小鼠用药后的急性毒副反应,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以两种药物最大耐受剂量对相应实验组行小鼠尾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测定外周血的白细胞和血小板。结果Doc温敏纳米胶束热疗和非热疗时小鼠尾静脉注射的LD50分别为(330.94±23.58)mg/kg和(278.07±19.81)mg/kg,Pac温敏纳米胶束的LD50分别为(104.18±5.85)mg/kg和(95.50±5.10)mg/kg。Pac和Doc均可以引起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显著降低;而两种药物的温敏纳米胶束对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较小,且热疗比非热疗时影响更小。结论Pac和Doc温敏纳米胶束的急性毒性和对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小于临床上常用的Pac和Doc注射液,且热疗时的毒性更小。
沈泽天杨觅禹立霞钱晓萍刘宝瑞
关键词:紫杉醇半数致死量
紫杉醇温敏纳米胶束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靶向治疗作用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紫杉醇温敏纳米胶束靶向治疗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疗效。方法:建立裸鼠BGC-823胃腺癌动物模型48只,随机分为紫杉醇热疗和非热疗组、紫杉醇温敏纳米胶束热疗和非热疗组、温敏纳米胶束热疗和非热疗组、单纯热疗组和等渗盐水组,每组6只,采用尾静脉给药方式,并43℃恒温对热疗组肿瘤部位进行热导向化疗,动态观察并测定肿瘤的生长。结果:紫杉醇温敏纳米胶束热疗组对人胃癌的移植瘤有显著抑制作用,肿瘤体积和瘤重抑瘤率分别为83.9%和81.3%,显著高于紫杉醇温敏纳米胶束非热疗组(43.6%和39.5%)和紫杉醇注射液组(49.6%和54.2%)(P<0.05),而且对正常组织的毒副反应明显减轻。结论:温敏纳米胶束具有良好的肿瘤抑制效果,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沈泽天杨觅禹立霞钱晓萍刘宝瑞
关键词:胃癌紫杉醇靶向治疗
凋亡抑制蛋白基因在多西紫杉醇耐药胃癌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研究多西紫杉醇耐药的胃癌细胞中凋亡抑制蛋白(IAP)基因的表达变化,探讨胃癌细胞对多西紫杉醇的耐药机制。方法体外建立多西紫杉醇耐药的胃癌BGC-823细胞株,采用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法检测胃癌细胞的耐药指数和交叉耐药特性;采用Annexin-V FITC和PI双染法检测多西紫杉醇诱导胃癌细胞的早期凋亡率;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胃癌细胞中IAP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在不同终浓度多西紫杉醇的诱导下,建立了BGC-823/R1、BGC-823/112和BGC-823/R3胃癌耐药细胞,其对多西紫杉醇的耐药指数分别为10.2、24.5和56.3。BGC-823/R3细胞对顺铂、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无交叉耐药,对紫杉醇有部分交叉耐药。随着耐药指数的增加,多西紫杉醇诱导胃癌细胞的凋亡率呈下降趋势。BGC-823/R3细胞中IAP(survivin、livin、XIAP、c—IAP2)基因和bcl-2基因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survivin和XIAP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多西紫杉醇的IC50值呈正相关(r=0.909,P〈0.001;r=0.892,P〈0.001)。结论凋亡途径的抵抗和IAP的表达上调是胃癌细胞对多西紫杉醇耐药的重要机制。IAP可作为逆转紫杉类药物耐药的新靶点。
王婷婷魏嘉钱晓萍禹立霞刘宝瑞
关键词:胃肿瘤多西紫杉醇药物耐药凋亡凋亡抑制蛋白
癌胚抗原特异性寡核苷酸适配子的体外筛选及其意义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通过体外筛选获得癌胚抗原(CEA)特异性适配子,为高表达CEA肿瘤的靶向奠定基础。方法:构建长度为81 bp的随机ssDNA文库,体外筛选、富集CEA特异性适配子,通过配体介导的靶蛋白纯化实验检测经筛选的适配子与纯化蛋白结合;提取LS174T细胞总蛋白,免疫共沉淀检测经筛选的适配子与细胞总蛋白的结合。结果:经体外7轮筛选富集及筛选条件的优化,配体介导的靶标分离实验证实了筛选出的适配子与纯化CEA蛋白的结合;免疫沉淀及Westem blot证实了其识别并特异性结合天然状态的CEA。结论:经过体外7轮筛选,证实了所获得的CEA适配子可特异性地与纯化CEA和天然状态的CEA蛋白结合,为后续高表达的CEA肿瘤的靶向诊断和治疗奠定了初步的实验基础。
王立峰魏嘉殷海涛钱晓萍禹立霞刘宝瑞
关键词:适配子癌胚抗原靶向治疗
恶性胸腹水的中医药治疗现状被引量:5
2008年
恶性胸腹水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令医者颇为棘手的一大难题,它的出现提示肿瘤病情较严重,已到晚期。此时患者体质较差,不能耐受常规的放、化疗,常可选择使用中医药治疗或者与放化疗联合使用,常可取得一定效果。
刘广遐汪悦王婷婷刘宝瑞
关键词:恶性胸水恶性腹水病因病机
安博立酸对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增殖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安博立酸(Ambrolic acid,AmbA)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AmbA对胃癌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将AmbA作用于SGC-7901细胞株,MTT法测定AmbA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光学显微镜观察AmbA作用引起的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AmbA作用后细胞凋亡情况及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MTT实验结果表明,AmbA对SGC-7901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抑制效应具有时间及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表明,AmbA可使细胞阻滞于S期,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AmbA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的主要途径可能是使细胞阻滞于S期并诱导细胞凋亡。
施建民孙婧张国铎禹立霞钱晓萍刘宝瑞
关键词:胃癌细胞细胞周期凋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