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262206)

作品数:18 被引量:80H指数:5
相关作者:程冰洁徐天吉赵宁秦策王绪本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石化河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页岩
  • 6篇页岩气
  • 4篇地震资料
  • 4篇龙马溪组
  • 4篇川南
  • 3篇地震
  • 3篇三维地震
  • 3篇三维地震资料
  • 3篇关键参数
  • 2篇地震属性
  • 2篇地震属性分析
  • 2篇电磁法
  • 2篇电性
  • 2篇电性特征
  • 2篇页岩气开发
  • 2篇融合技术
  • 2篇甜点
  • 2篇气藏
  • 2篇反演
  • 2篇磁法

机构

  • 27篇成都理工大学
  • 5篇中国石化
  • 4篇河南理工大学
  • 4篇成都信息工程...
  • 4篇中国石油集团...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
  • 1篇国防科学技术...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作者

  • 8篇程冰洁
  • 6篇余洋洋
  • 5篇徐天吉
  • 4篇秦策
  • 4篇赵宁
  • 3篇梁春涛
  • 2篇王绪本
  • 2篇唐建明
  • 2篇徐玉聪
  • 2篇张明明
  • 2篇杨宜海
  • 2篇李勇
  • 2篇高妍
  • 2篇孟美辰
  • 1篇朱颜
  • 1篇梁群
  • 1篇魏水建
  • 1篇沈金松
  • 1篇江莹莹
  • 1篇胡治权

传媒

  • 3篇石油地球物理...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 3篇2015中国...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油气地球物理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Acta G...
  • 1篇Scienc...
  • 1篇工程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6篇2016
  • 7篇2015
  • 12篇2014
  • 3篇201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页岩气开发中地面微地震监测系统的优化设计研究
<正>在页岩气开发中,一般通过水力压裂产生人工裂缝,以提高这些低渗透、致密储层中的油气的开采效率。对水压裂效果的评估一般是通过监测所产生的微地震来实现的,微地震监测是目前储层压裂中最精确、最及时、信息最丰富的监测手段之一...
余洋洋梁春涛康亮尹陈
文献传递
基于非结构化网格的2.5维时间域激发极化反演被引量:1
2014年
针对我国西部山区起伏地形,提出通过Delaunay三角剖分生成非结构化三角网格,可以根据实际地形情况,较好地控制节点分布,从而降低初始模型的几何离散误差。在反演中对模型参数施加最小光滑和背景约束信息,从而提高反演的分辨率。通过在正演求解稀疏矩阵时采用稳定型双共轭梯度法和计算系数矩阵时利用电位互换等手段,可有效地提高反演计算速度。最后,为验证反演方法的有效性,编制了跨平台反演软件;并对2例地电模型和实测数据进行反演试算。计算结果表明:反演耗费时间少,仅迭代3次拟合差便趋于稳定,反演结果能较好地刻画异常体形态。
赵宁秦策
关键词:有限单元法反演
川南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地震属性分析研究
<正>1引言页岩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中国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广泛发育,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但与大规模海相沉积且地质构造相对简单的北美页岩气储层相比,其勘探开发难度也要大很多。针对页岩气富集条件等地...
曹伦程冰洁
地面微地震监测系统的设计
<正>微地震监测(microseismic monitoring)是利用高频地震仪监测微地震分布的一种技术方法,是地球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该技术通过监测微地震的分布,进而解释裂缝的方位、形态,达到评价压裂效果的目...
余洋洋梁春涛康亮尹陈
文献传递
成岩作用对川南龙马溪组页岩电性特征的影响
2018年
电磁法是识别四川盆地优质页岩储层的有效手段,而岩石电阻率是其进行"甜点"预测的重要基础之一。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孔渗测试、电阻率测量等手段确定龙马溪组页岩在不同沉积环境下的成岩过程,并讨论成岩作用对岩石电性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川南龙马溪组页岩处于晚期成岩阶段,成岩作用通过控制页岩孔隙发育特征,进而控制岩石的电性特征。龙马溪组上段浅水陆棚主要受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的影响,造成样品呈高电阻率、低孔隙度和低TOC含量的特征,龙马溪组下段深水陆棚主要受生烃作用和溶蚀作用的影响,造成样品呈低电阻率、高孔隙度和高TOC含量的特征。研究结果为川南龙马溪组海相页岩电性特征变化规律提供了地质意义,也为川南龙马溪页气储层的测井解释和电法"甜点"预测提供了有力依据。
张明明汤家林
关键词:成岩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龙马溪组
地面微地震监测系统的设计
<正>微地震监测(microseismic monitoring)是利用高频地震仪监测微地震分布的一种技术方法,是地球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该技术通过监测微地震的分布,进而解释裂缝的方位、形态,达到评价压裂效果的目...
余洋洋梁春涛康亮尹陈
页岩气开发中地面微地震监测系统的优化设计研究
<正>在页岩气开发中,一般通过水力压裂产生人工裂缝,以提高这些低渗透、致密储层中的油气的开采效率。对水压裂效果的评估一般是通过监测所产生的微地震来实现的,微地震监测是目前储层压裂中最精确、最及时、信息最丰富的监测手段之一...
余洋洋梁春涛康亮尹陈
三维地震资料观测系统设计中的关键参数被引量:4
2014年
地下复杂地质构造的地震成像目前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技术。野外采集阶段是获得高品质地震成像的一个关键阶段,而主要的采集参数设计得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质量的好坏。其中,三维地震资料观测系统设计中的关键参数主要包括:横向分辨率、纵向分辨率、采样间隔、道间距、最大炮检距、面元尺寸、覆盖次数、炸药量、偏移孔径等。四川盆地龙门山中段地区是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但该地区由于地下地质构造复杂,地形起伏剧烈,部分构造受损,激发、接收条件较差,勘探难度很大,前期勘探的地震资料信噪比较差。因此,对于该地区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采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基于四川盆地龙门山中段某探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及测井资料,构建了与实际目标储层近似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获得了自激自收的地震波场记录,模拟结果与前期勘探获得的地震资料较好地吻合,从而验证了所构建的地球物理模型的合理性及适用性。以高分辨率、高信噪比地震资料采集为目标,针对目标探区的地质情况,对三维地震资料采集中的关键参数进行分析和论证。研究结果表明,较小的道间距、较小的面元、较高的覆盖次数、近似勘探目标埋深的最大炮检距是得到高品质地震资料的关键。因此,三维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设计中的关键参数的论证及优选,能从根本上改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从而为后续勘探中的复杂地质体高精度成像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
孟美辰程冰洁
关键词:三维地震资料正演模拟关键参数
拟极小残差法在GPU上的优化研究
2014年
随着GPU在高性能计算领域更多地用于科学计算,采用GPU技术对大型稀疏线性方程组进行计算,从而满足人们对计算速度和计算精度要求的提高。NVIDIA Fermi架构的开发,大大提升了GPU的双精度浮点运算能力。拟极小残差法(QMR)作为高性能计算领域中的重要迭代算法,基于求解稀疏代数方程组对ELL算法进行GPU优化。通过对不同规模线性方程组计算分析表明,QMR-GPU的性能提升为原始QMR的3.5倍,与传统的BICG法相比,QMR并行算法具有速度和存储优势,可获得良好的并行加速比。
赵宁秦策徐玉聪
关键词:并行计算统一计算设备架构
页岩岩芯复电阻率频散特征主要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影响岩石复电阻率及其频散特性的主要因素有孔隙水盐度、孔隙度、饱和度、渗透率、温度以及各向异性等,对于页岩还与TOC含量密切相关。实验中对昭通地区两口井59块页岩岩芯进行了复电阻率测量,分析了岩芯饱和水盐度、各向异性以及TOC含量对岩芯复电阻率及其频散特性的影响。发现页岩复电阻率和极化率随含盐饱和度增加而减小;在垂直与平行于层界面的方向电阻率与极化率相差较大,各向异性明显;页岩复电阻率与有机碳含量有着负相关性。实验结果为建立页岩储层建模和电磁勘探方法,对页岩储层进行勘探和综合评价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黄涛余刚王绪本张兵何展翔陈娟朱红锦
关键词:复电阻率极化率有机碳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