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0728147)

作品数:10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王进肖友生甘露薛丽虹黄坚毅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崇左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中毒
  • 5篇帕金森
  • 4篇中毒性
  • 4篇帕金森综合征
  • 4篇综合征
  • 4篇锰中毒
  • 4篇
  • 3篇突变
  • 3篇线粒体
  • 3篇线粒体DNA
  • 3篇基因
  • 2篇点突变
  • 2篇小脑
  • 2篇小脑性
  • 2篇小脑性共济失...
  • 2篇脑性
  • 2篇脊髓小脑性共...
  • 2篇共济失调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机构

  • 9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崇左市人民医...

作者

  • 9篇王进
  • 5篇肖友生
  • 4篇甘露
  • 3篇黄坚毅
  • 3篇薛丽虹
  • 2篇罗曼
  • 2篇廖海羚
  • 2篇周家彬
  • 1篇曹小丽
  • 1篇张剑
  • 1篇黄玉芳
  • 1篇郭松超
  • 1篇唐志敏
  • 1篇胡桂贤
  • 1篇黄锦凤

传媒

  • 2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工业卫生与职...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锰中毒性帕金森综合征大鼠脑中DMT1、FP1的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研究锰中毒性帕金森综合征大鼠脑黑质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DMT1)、铁转运蛋白(FP1)的表达变化.方法 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5、15、20 mg/kg的MnCl2溶液,连续16周.第16周进行3项行为学测试.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试中脑黑质锰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表达量,判定锰中毒性帕金森综合征大鼠模型是否成功;采用免疫组化及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测定大鼠脑黑质中DMT1、FP1的表达量.结果 该实验方法成功制备锰中毒性帕金森综合征大鼠模型.5、15、20 mg/kg染锰组大鼠中脑黑质锰含量分别为(1.72±0.33)、(2.92±0.77)、(5.65± 1.60) μg/g,均高于对照组[(0.56±0.20) μ/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15、20 mg/kg染锰组中脑黑质TH阳性细胞平均吸光度值(0.054±0.008、0.016±0.004、0.003±0.001),均低于对照组(0.109±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5、20 mg/kg染锰组中脑黑质DMT1阳性细胞平均吸光度值(0.062±0.004、0.116±0.064)均高于对照组(0.015±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15、20 mg/kg染锰组中脑黑质FP1阳性细胞平均吸光度值(0.092±0.011、0.048±0.008、0.008±0.002)均低于对照组(0.306±0.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15、20 mg/kg染锰组大鼠黑质DMTl mRNA表达量(0.052±0.0126、0.124±0.0299)均高于对照组(0.001±0.000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5、20 mg/kg染锰组中脑黑质FP1 mRNA表达量(0.059±0.007 6,0.033±0.009 4,0.002±0.000 7)均低于对照组(0.162±0.046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锰中毒性帕金森综合征大鼠模型中,DMT1表达增加及FP1表达降低,可能参与脑黑质锰积聚及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的发生发展过程.
庞霖霖王进黄婉媚郭松超
关键词:锰中毒帕金森综合征
线粒体DNA与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2010年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DNA突变在帕金森病发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改善线粒体功能为帕金森病的防治带来了新的思路。
肖友生王进
关键词:帕金森病线粒体DNA发病机制
锰中毒性帕金森综合征与线粒体基因部分点突变的关系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线粒体基因的点突变和锰中毒性帕金森综合征之间的关系,并了解其是否与锰中毒性帕金森综合征发病有关。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测序方法对临床诊断为锰中毒性帕金森综合征的28例患者和37例在相同环境下接触锰未发病的对照组的线粒体基因的点突变1709、3397、G3196A、T4216C、A4336G、G5460A、G9055A、A10398G,、G13708A所在的片段进行分析。结果:在28例锰中毒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中发现4例患者存在C4253G点突变,2例存在A10398G、C10400T点突变,在37例锰接触对照组中发现15例存在A10398G、C10400T点突变,两组之间的C4253G、A10398G、C10400T的突变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研究对象均未检测到1709、3397、G3196A、T4216C、A4336G、G5460A、G9055A、G13708A突变。结论:线粒体基因C4253G点突变可能是锰中毒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一个致病突变;线粒体基因A10398G、C10400T可能是锰中毒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一个保护性突变,也可能是一个保护性联合突变。而线粒体基因的点突变1709、3397、G3196A、T4216C、A4336G、G5460A、G9055A、G13708A可能与锰中毒性帕金森综合征无相关。
薛丽虹王进肖友生甘露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点突变
慢性锰中毒大鼠5-羟色胺、脑源性营养因子的表达变化
2015年
目的 观察慢性锰中毒大鼠脑5-羟色胺、脑源性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变化.方法 将60只雄性正常SD大鼠按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5)和实验组(n=45).实验组又分为低锰组(n=15)、中锰组(n=15)、高锰组(n=15)3个亚组,每天分别腹腔注射二氯化锰四水合物5、15、25 mg/kg,每周连续注射5d,持续12周.采用蔗糖水偏好实验、敞箱实验评估大鼠是否具有抑郁样症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大鼠纹状体的锰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额叶皮质、海马的5-羟色胺含量,蛋白质印记法检测大鼠额叶皮质、海马BDNF的表达,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额叶皮质、海马BDNF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蔗糖水偏好实验及敞箱实验结果显示,慢性锰中毒大鼠均出现抑郁样行为,高锰组表现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5-羟色胺含量(组织湿重)相比[额叶(459.65±16.81) ng/g、海马(323.92±17.41)ng/g],给锰组大鼠额叶皮质5-羟色胺含量[(423.45±17.19) ng/g、(376.89±18.87) ng/g、(280.17±25.46) ng/g]及海马中的5-羟色胺含量[(265.71±17.89) ng/g、(214.35±23.63) ng/g、(172.67±18.24) ng/g]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68,P<0.05;F =69.66,P<0.05).与对照组相比(额叶0.962±0.111、海马0.873±0.101),给锰组大鼠BDNF的表达随锰剂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锰浓度越高,BDNF表达水平降低越明显,给锰组各亚组大鼠之间额叶BDNF蛋白表达(0.855±0.106、0.649±0.112、0.506±0.121)、海马BDNF的表达水平(0.731±0.092、0.626±0.104、0.544±0.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6、P<0.05;F=18.54,P<0.05).与对照组相比(额叶0.000 87±0.000 07、海马0.00082±0.00009),给锰组各亚组大鼠额叶BDNF mRNA的相对表达量(0.00071±0.00006、0.000 48±0.000 03、0.00036±0.00003)及海马BDNFmRNA的表达量(0.000 57±0.000 05
黄婉媚王进黄坚毅庞霖霖
关键词:锰中毒5-羟色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抑郁
锰中毒性帕金森综合征与线粒体基因突变的关系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mtDNA)基因突变与锰中毒性帕金森综合征之间的关系,以了解其是否为锰中毒性帕金森综合征发病中的一环。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测序方法对临床诊断为锰中毒性帕金森综合征的18例患者和40名健康对照组的mtDNA点8344、11778及12SrRNA区域所在片段进行分析。结果有15例存在mtDNA 9bp片段缺失;在锰中毒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中发现有4例存在mtDNA8175G>A点突变、3例存在mtDNA11914G>A点突变;所有研究对象均未检测到mtDNA点8344、11778及12SrRNA区域突变。结论广西人群mtDNA 9bp缺失率较高(25.9%);mtDNA 8175G>A和mtDNA 11914G>A点突变可能为锰中毒性帕金森综合征的1个致病突变;mtDNA点8344、11778及12SrRNA区域突变可能不是锰中毒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突变热点。
肖友生甘露罗曼王进
关键词:锰中毒帕金森综合征线粒体DNA突变
脑内注射染锰对大鼠行为学及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
2016年
目的探讨经脑内注射染锰后大鼠行为学、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阳性细胞和黑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将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染毒组和对照组,每组36只。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向染毒组大鼠纹状体内注射1μl MnCl2·4H2O(1mol/L),对照组注射等量体积的生理盐水,于注射后各时间点(8h和1、3、7、15、30d,每个时间点6只)观察阿朴吗啡诱发的大鼠旋转行为、黑质TH免疫阳性细胞数以及黑质超微结构变化,并与腹腔注射染锰方法进行比较。结果阿朴吗啡诱导30min后,染毒组大鼠的旋转圈数随染锰时间延长呈逐渐增加趋势(F=176.921,P〈0.01),染毒组大鼠的旋转圈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482.654,P〈0.01)。染毒组大鼠损伤侧黑质的TH免疫阳性细胞平均吸光度(A)值随时间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F=12.009,P〈0.01),与同组对侧及对照组损伤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131,P〈0.01);染毒组大鼠第3、7、15、30天损伤侧黑质TH免疫阳性细胞平均A值明显低于同组对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第7、15、30天,其平均A值与对照组损伤侧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大鼠黑质神经元染锰后不同阶段呈现出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神经纤维脱髓鞘等改变,提示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动态过程。与腹腔注射染锰比较,脑内注射染锰诱发大鼠出现行为学改变和黑质-纹状体系统损伤的时间较短。结论脑内注射染锰方法可较短时间内造成大鼠行为学改变以及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
莫瑞康王进黄坚毅文巧林黄锦凤
关键词:立体定位技术多巴胺能神经元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的临床特点与护理对策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SCA3)的临床特点,并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序方法进行SCA3基因检测,并对确诊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进行总结。结果经基因检测确诊10名SCA3患者及5名症状前患者;所确诊患者均存在小脑性共济失调等症状;对这些症状可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结论针对SCA3的护理对策可能有助于延缓疾病的进展。
唐志敏胡桂贤黄玉芳曽媛
关键词:康复训练护理
广西地区一家系先天性肌强直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测定
2013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肌强直(MC)一家系的临床特点及CLCN1基因部分外显子位点突变的情况。方法收集广西壮族自治区1例MC患者的临床及家系资料,提取家系成员和对照组(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体检者6名)的外周静脉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部分CLCN1基因,测定该基因第3、5、8、13、14、15、16号外显子序列,并对突变位点进行分析。结果 MC患者的6名家系和对照组成员的PCR扩增凝胶电泳分析表明,同一引物对应各样本条带均无显著差异;CLCN1基因被测序的第3、5、8、13、14、15、16号外显子序列均未发现有突变位点。结论该MC患者及家系中患者的MC致病基因位点未位于CLCN1基因这7个外显子序列上,需要对CLCN1基因全外显子序列进行检测分析。
廖海羚王进薛丽虹周家彬黄坚毅
关键词:先天性肌强直氯离子通道
广西地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Machado-Joseph病患者的基因诊断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广西地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Machado-Joseph病(SCA3/MJD)患者的基因突变及临床特征。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毛细管电泳(CE)片段长度分析、测序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03名患者及"健康"家系成员进行SCA3/MJD基因CAG重复拷贝数检测。结果:共确诊43名SCA3/MJD患者及症状前患者;患者的发病年龄与CAG重复拷贝数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0.683,P<0.05),并存在遗传早现现象,临床特征中锥体束征与CAG重复拷贝数呈正相关(r=0.808,P<0.05)。结论:广西地区的SCAs患者主要为SCA3/MJD型,CAG重复拷贝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罗曼肖友生甘露张剑曹小丽王进
关键词: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基因诊断
线粒体DNA点突变与锰中毒性帕金森综合征的关系
2013年
目的探索线粒体DNA(mtDNA)点突变与锰中毒性帕金森综合征之间的关系,为揭示锰中毒性帕金森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试验分锰中毒组、锰接触组和正常组,分别提取各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测序方法对临床诊断为锰中毒性帕金森综合征的28例患者及30例锰接触未发病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组的mtDNA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所在片段进行分析。结果在3组88例研究对象中发现有19例存在mtDNA8281~8289(ccccctcta)9bp片段缺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锰中毒组中发现有8例存在7028C>T,1例存在8119T>C,6例存在8344A>C,2例存在9540T>C点突变;与锰接触组、正常组7028C>T、8344A>C点突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119T>C、9540T>C点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粒体DNA点突变与锰中毒性帕金森综合征有关。
廖海羚王进肖友生甘露周家彬黄坚毅薛丽虹
关键词:锰中毒帕金森综合征线粒体DNA点突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