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4DIB3J099)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柴毅谢从新危起伟陈细华叶帅东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中华鲟
  • 2篇早期发育
  • 2篇组织学
  • 1篇形态学
  • 1篇驯化
  • 1篇视网膜
  • 1篇受精
  • 1篇受精卵
  • 1篇受精卵孵化
  • 1篇受精卵孵化率
  • 1篇水深
  • 1篇趋光行为
  • 1篇仔鱼
  • 1篇网膜
  • 1篇味蕾
  • 1篇卵孵化
  • 1篇光照
  • 1篇光照强度
  • 1篇发育
  • 1篇孵化

机构

  • 5篇长江大学
  • 5篇华中农业大学
  • 5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5篇谢从新
  • 5篇柴毅
  • 2篇危起伟
  • 1篇叶帅东
  • 1篇陈细华
  • 1篇李罗新

传媒

  • 2篇水利渔业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08
  • 2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华鲟视网膜早期发育及趋光行为观察被引量:13
2007年
柴毅谢从新危起伟陈细华
关键词:中华鲟视网膜发育
不同水深和光照强度对中华鲟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深和光照强度对中华鲟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不同水深试验结果表明,在0~40 cm水层中,随水深增加,中华鲟受精卵孵化率逐渐升高,其中在水深40 cm时孵化率达85.2%,此后孵化率又有所下降,在水深60 cm时孵化率为82.6%。可见中华鲟受精卵最佳孵化水深为40 cm,最适孵化水深范围为40~60 cm。不同光照强度试验结果表明,中华鲟受精卵在强光750 lx以上和弱光100 lx以下孵化率均较低,受精卵孵化最适光照强度范围为250~500 lx,其中在250 lx时可获得最佳孵化率,达83.9%。
柴毅谢从新危起伟李罗新
关键词:中华鲟受精卵水深光照孵化率
中华鲟吻须部味蕾的早期发育被引量:3
2007年
采用常规组织切片方法研究了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吻部腹面4条须部味蕾早期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5日龄出现发育完善的味蕾;随其生长,味蕾数目、高度及宽度均不断增加;40日龄后增长幅度变缓;50日龄时须部味蕾数量较多,集中在须部不靠近吻部腹面的一侧,这与其食性和摄食方式有关。
柴毅谢从新危起伟
关键词:味蕾组织学
中华鲟成体消化系统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中华鲟成鱼活体解剖后,对其消化系统的形态进行观察并绘图,且采用常规组织学方法对各个器官进行石蜡切片制作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表明中华鲟具有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十二指肠、瓣肠、直肠以及肝脏和胰脏。中华鲟消化系统中既有硬骨鱼类的幽门盲囊,又保留了软骨鱼类所特有的螺旋瓣肠,无论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都充分体现了中华鲟典型的古老性和进化的不完全性。
柴毅谢从新危起伟杨德国叶帅东
关键词:形态学组织学中华鲟
中华鲟仔鱼的转食驯化被引量:2
2008年
研究了中华鲟仔鱼从卵黄囊消失开始摄食丰年虫和水蚯蚓到能正常适应摄食人工饲料这一过程中鱼苗所处不同阶段的食性转换驯化,结果表明:初次开口摄食在8-10日龄,卵黄基本吸收完毕,营养完全依靠外界供给,即由内营养阶段转为外营养阶段。此时开始投丰年虫,成活率达85%;养殖7-10d改投喂水蚯蚓,水蚯蚓依仔鱼口径大小剁碎成段,此阶段成活率为80%;养殖30日后开始投喂微粒饲料,鱼苗出现大量死亡,成活率陡降至60%;待鱼苗能正常摄食微粒饲料后改投喂颗粒饲料,成活率又回升至70%。
柴毅危起伟李罗新谢从新
关键词:中华鲟仔鱼成活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