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深圳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

作品数:20 被引量:71H指数:5
相关作者:叶志中尹志华孔卫红何伟珍陈新鹏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医学院广东医学院附属福田医院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狼疮
  • 11篇系统性红斑
  • 11篇系统性红斑狼...
  • 11篇红斑
  • 11篇红斑狼疮
  • 7篇抗体
  • 7篇关节炎
  • 6篇类风湿
  • 6篇类风湿关节炎
  • 6篇风湿
  • 6篇风湿关节炎
  • 4篇系统性红斑狼...
  • 4篇细胞
  • 4篇红斑狼疮患者
  • 4篇病毒
  • 3篇影响因素
  • 3篇疗效
  • 3篇免疫
  • 3篇EB病毒
  • 2篇多态

机构

  • 18篇广东医学院
  • 4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深圳市福田区...

作者

  • 19篇叶志中
  • 16篇尹志华
  • 7篇孔卫红
  • 7篇何伟珍
  • 6篇陈新鹏
  • 5篇李博
  • 5篇罗秀霞
  • 5篇陈雅硕
  • 4篇谢燕
  • 4篇陈杰
  • 4篇戴莉萍
  • 3篇董慧娟
  • 3篇郭粉莲
  • 3篇曹智君
  • 2篇张春容
  • 2篇甘达强
  • 1篇曾惠琼
  • 1篇徐晓东
  • 1篇黄进贤
  • 1篇张志

传媒

  • 6篇现代生物医学...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护理研究(上...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抑郁症状及其与疾病活动性、激素累积剂量和SLE其他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12个月的纵向研究设计,共选定两个观察时间点:疾病活动期与疾病缓解期。选择门诊和住院的62例SLE患者,采...
何伟珍李博尹志华孔卫红叶志中谢燕陈雅硕戴莉萍陈新鹏
关键词:抑郁症
文献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抑郁症状及其与疾病活动性、激素累积剂量和SLE其他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12个月的纵向研究设计,共选定两个观察时间点:疾病活动期与疾病缓解期。选择门诊和住院的62例SLE患者,采用CES-D抑郁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记录患者的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激素累积剂量及SLE相关因素。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方法分析抑郁与上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SLE疾病活动期30例(48%)SLE患者出现抑郁,缓解期13例(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专组以上患者及≤50岁者抑郁的发生率高(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方法显示,在SLE活动期,抑郁与SLE活动性指数(SLEDAI)(P<0.01)、病程相关(P<0.05)。在SLE稳定期,抑郁与病程、激素总剂量不相关(P>0.05)。结论无论在SLE的活动期还是缓解期,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症状。SLE疾病活动可能在抑郁的发生发展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何伟珍李博尹志华孔卫红叶志中谢燕陈雅硕戴莉萍陈新鹏
关键词:红斑狼疮抑郁症
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狼疮性肾炎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在狼疮性肾炎(L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的方法,检测92例LN患者血清中的P-ANCA及其他自身抗体的水平,并进一步分析P-ANCA与LN的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P-ANCA在LN中的阳性率是21.8%(20/92),P-ANCA阳性组LN患者合并颧部红斑、皮肤血管炎、贫血以及补体C3偏低的频率均显著高于P-ANCA阴性组LN患者(P<0.05)。结论:P-ANCA在LN中的阳性率为21.8%,且P-ANCA与SLE特定的临床表现相关,提示P-ANCA可能参与了LN的发病过程。
陈雅硕李博余凤嫦叶志中黄进贤孔卫红何伟珍
关键词: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狼疮性肾炎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苯丙氨酸免疫吸附(PH-350)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重症SLE患者78例,均合并重要器官受损,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10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运用PH-350免疫吸附配合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观察组予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LEDAI评分及抗核抗体(ANA)滴度、抗双链DNA抗体(ds-DNA)定量、抗核小体抗体(NUCL)定量、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血常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电解质、肾功能、肝功能等指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9例接受免疫吸附治疗的患者,免疫吸附治疗后(当天、2周、6周、12周),血沉、CRP、免疫球蛋白、ANA滴度、ds-DNA定量、NUCL定量、SLEDAI评分等明显下降(P<0.05);白细胞、血小板上升更快、更明显(P<0.05),其他各项生化指标无明显改变,无肝肾功能损害(P<0.05),临床症状更快缓解(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免疫吸附治疗重症SLE起效迅速、疗效显著,并且安全无明显副反应。
孔卫红叶志中李博李博何伟珍陈雅硕谢燕
关键词:苯丙氨酸免疫吸附治疗临床疗效
类风湿关节炎生存质量评估与疗效关系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生存质量与疗效的关系,以期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风湿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54例罹患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为工具,对入院初始的入选对象进行生存质量调查,以量化评分结果为分组依据将病人分为高评分组(评分≥80分,A组)48例,中等评分组(评分60分~79分,B组)61例,低评分组(评分≤59分,C组)45例,追踪并比较3组病人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随访3个月后采用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病情评价(DAS评分)系统对病人疗效进行评估:A组病人缓解41例,低度活动4例,中度活动2例,高度活动1例,B组缓解48例,低度活动6例,中度活动4例,高度活动3例;C组缓解28例,低度活动6例,中度活动6例,高度活动5例。3组病人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生存质量评分高的病人较其他两组有较好的疗效。[结论]生存质量评分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疗效具有一定相关性,评分高的病人具有较好的疗效。
郭粉莲蔡旭叶志中尹志华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
EB病毒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检测EB病毒VCA-IgA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EB病毒与RA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EB病毒VCA-IgA抗体和EB病毒DNA载量。同时分析EB病毒VCA-IgA抗体与RA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和血沉(ESR)的相关性。结果:223例SLE患者中,32例为EBV-VCA-IgA抗体阳性,259例健康对照者中16例阳性,RA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4.35%vs6.17%;P<0.01)。RA患者EB病毒载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EB病毒VCA-IgA抗体阳性与抗CCP抗体、RF和ESR不相关。结论:EB病毒感染与RA相关,EB病毒VCA-IgA抗体阳性者有较高的DNA载量,RA的发病危险性亦高,EB病毒重新活化与RA活动有关。
尹志华叶志中罗秀霞张春容孔卫红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EB病毒DNA载量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MV、B19和HCV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检测巨细胞病毒(CMV)IgG和IgM抗体、细小病毒B19 IgG和IgM抗体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在中国南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CMV、B19、HCV在RA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CMV-IgG和CMV-IgM抗体,B19-IgG和B19-IgM抗体以及HCV抗体;CMV-IgM抗体阳性者利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CMV载量;B19-IgM抗体阳性者利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血清中的B19载量。同时分析这些病毒抗体与RA患者的实验室活动指标如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的相关性。结果:70例RA患者中,69例为CMV-IgG抗体阳性(98.57%),7例CMV-IgM抗体阳性(10.00%),49例B19-IgG抗体阳性(70.00%),16例B19-IgM抗体阳性(22.86%),无一例HCV抗体阳性;92例健康对照者中91例CMV-IgG抗体阳性(98.91%),1例CMV-IgM抗体阳性(1.10%),42例B19-IgG抗体阳性(45.65%),19例B19-IgM抗体阳性(20.65%),仅1例HCV抗体阳性;RA患者CMV-Ig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MV-IgM抗体阳性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未检测到CMV载量;RA患者B19-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间B19-IgM抗体阳性率无差别(P>0.05),B19-IgM抗体阳性RA患者血清中未检测到B19载量;CMV-IgM抗体阳性、B19-IgG抗体阳性与抗CCP抗体、RF、ESR等RA活动性指标不相关。结论:中国南方人群普遍感染CMV,但CMV重新激活与RA有关;B19感染在RA患者中有更高的流行率;HCV在中国南方人群感染率低。
尹志华叶志中陈新鹏甘达强张春容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巨细胞病毒细小病毒B19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药物变态反应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药物变态反应的发生率、发生变态反应的药物种类及变态反应的严重程度。方法对426例在本院风湿科住院的SLE患者及204例在本院内科住院的慢性病患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脏疾病、冠心病和其他慢病患者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用药史、药物变态反应种类、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结果 426例SLE患者中有121例患者(28.40%)发生了药物变态反应,204例普通内科慢性病患者组中有26例患者(12.75%)发生了药物变态反应(P<0.05)。在SLE组,最常见的易发生变态反应的抗生素是青霉素类56例(13.15%),其次是头孢类抗生素54例(12.68%),中药注射剂25例(5.87%),大环内酯类16例(3.76%)和喹诺酮类16例(3.76%)。皮疹是药物变态反应最常见的临床表现。SLE组中对6种药物均发生变态反应的有2例患者,对5种药物发生变态反应者3例,4种药物者5例。结论药物变态反应在SLE患者中较常见,SLE患者可以同时对多种药物发生变态反应,青霉素是最常见的变态反应药物,中药注射剂也易发生变态反应,需引起重视。
何伟珍尹志华孔卫红叶志中陈雅硕戴莉萍陈新鹏张会昌
关键词:红斑狼疮药物变态反应慢性病
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预测因素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分析应用英夫利昔单抗(INF)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和实验等指标,筛选出可预测INF疗效的因素。方法:以应用INF治疗的40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基线和第14周的临床和实验等指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断长度分析法(PCR-RFLP)检测RA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308(TNFα-308)A/G的基因多态性。达到ACR50%-70%改善的的被判断为INF治疗反应好。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可预测疗效的因素。结果:治疗14周后,携带TNF-308G/G基因型的RA患者,达到ACR20、ACR50、ACR70改善标准的患者人数的百分率分别为93%、64%和30%;A/G基因型,ACR20、ACR50、ACR70的百分率分别为60%、40%和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值中高DAS28评分和携带TNF-308G/G基因型的RA患者,对INF治疗反应好,其OR值分别为1.97(95%CI为1.74-3.13,P<0.01)和2.02(95%CI为1.93-3.91,P<0.01)。结论:高DAS28评分及携带TNF-308G/G基因型的RA患者对INF治疗有更好的应答。RA患者的DAS28评分及携带TNF-308G/G基因型可能可作为INF治疗RA疗效的预测指标。
何伟珍徐晓东叶志中尹志华李博郭粉莲陈芳黄霞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英夫利昔单抗LOGISTIC回归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巨细胞病毒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摘要目的探讨中国南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巨细胞病毒(CMV)IgG和IgM抗体的表达及CMV与SLE的相关性。方法SLE患者106例,92名正常对照人群来源于我院体检门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其CMV—IgG和CMV.IgM抗体,CMV-IgM抗体阳性者再利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CMV载量。同时分析CMV抗体与SLE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如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补体c,及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的相关性。结果106例SLE患者中,105例CMV—IgG抗体阳性,21例(19.81%)CMV—IgM抗体阳性;92名健康对照者中91名CMV-IgG抗体阳性,1名(1.09%)CMV—IgM抗体阳性;SLE患者CMV—Ig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7.484,P〈0.01);CMV-IgM抗体阳性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未检测到CMV栽量。CMV—IgM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抗dsD.N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补体C,阳性率166.67%(14/21)与41.18%(35/85)、33.33%(7/21)与10.59%(9/85)、66.67%(14/21)与34.12%(29/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402、6.798、7.400,P均〈0.05);活动性SLE患者的CMV—IgM抗体阳性率高于非活动性SLE患者[27.12%(16/59)与10.64%(5/47),X^2=4.472,P〈0.05]。结论中国南方人群普遍感染CMV,但CMV的重新活化与SLE活动有关,控制CMV重新活化有可能达到稳定SLE病情的作用。
尹志华叶志中陈新鹏陈杰罗秀霞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巨细胞病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