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04SK2008)

作品数:14 被引量:68H指数:6
相关作者:王星华程峰莫时雄任文峰涂鹏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建筑科学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5篇重金
  • 5篇重金属
  • 5篇污染
  • 4篇重金属污染
  • 4篇金属污染
  • 3篇岩石
  • 3篇质量比
  • 2篇单桩
  • 2篇铁路
  • 2篇嵌岩
  • 2篇嵌岩桩
  • 2篇桥梁
  • 2篇高速铁路
  • 2篇饱和土
  • 2篇本构
  • 1篇大直径
  • 1篇大直径嵌岩桩
  • 1篇单桩荷载
  • 1篇端承桩
  • 1篇墩基

机构

  • 14篇中南大学
  • 5篇中国有色桂林...
  • 3篇中交路桥建设...
  • 2篇湘潭大学
  • 1篇长沙学院
  • 1篇中铁一局集团...
  • 1篇高速铁路建造...

作者

  • 14篇王星华
  • 5篇程峰
  • 4篇莫时雄
  • 3篇章敏
  • 3篇印长俊
  • 3篇涂鹏
  • 3篇任文峰
  • 2篇马石城
  • 1篇郭尚其
  • 1篇崔科宇
  • 1篇孙箭林
  • 1篇夏力农
  • 1篇胡乔帆
  • 1篇刘圆圆

传媒

  • 2篇岩土工程学报
  • 2篇岩土力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有色金属(矿...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湘潭大学自然...
  • 1篇矿冶工程
  • 1篇矿产与地质
  • 1篇工程力学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考虑重金属污染岩石侵入面损伤的本构模型被引量:2
2014年
基于酸碱质子理论,探讨了重金属污染物渗入岩石后的侵蚀机制,并通过对流-弥散模型分析了元素铅(Pb)、镉(Cd)、铜(Cu)、锌(Zn)的延伸性能;采用黏弹性和损伤性单体模型组合法建立了重金属污染岩石的三维组合延伸裂变模型,探讨了不同延伸速率下侵入面的变形规律,并通过三轴静载试验对模型拟合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不同的重金属污染物在岩石中的侵入性能与延伸性能不同;岩性不同的污染岩石在同种试验条件下本构曲线与组合模型的拟合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程峰王星华莫时雄
非饱和土半空间中单桩竖向振动特性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从三维轴对称的非饱和土波动方程出发,考虑土中基质吸力对剪切模量的影响,对端承桩在纵向简谐荷载作用下桩土耦合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算子分解和分离变量法直接对耦合方程进行解耦,在求得非饱和土层振动模态形式和阻抗因子的基础上,结合桩土界面处的衔接条件以及桩端刚性支承形式,对桩的一维波动方程进行求解,得到了桩顶复刚度函数、土层阻抗因子的频域形式解答,并讨论了主要参数对桩基动力行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饱和度的减小,桩顶动刚度因子和等效阻尼的振幅随之减小,但桩土体系的共振频率则基本不受其影响。在桩土模量比的分析中,应区别对待土和桩弹性模量引起的不同反应。模型揭示了土体动力响应从单相到饱和两相介质条件下的完整演化过程,为描述实际土体环境下桩基动力行为提供了较为完备的理论框架。
王星华章敏
关键词:非饱和土端承桩纵向振动阻抗函数
生态混凝土在治理重金属污染岩质边坡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通过配合比试验研究了生态混凝土的性能指标并进行了工程应用。在不同级配条件下,对5种试样进行抗压强度与植物生长试验。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当生态混凝土原料(减水剂:沸石:水:水泥:石灰石)的配合比为1∶16∶19∶60∶235时,抗压强度满足护坡强度要求;植物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当容重为1.89g/cm3,孔隙率为29.1%,吸水率为3.2%时,是护坡植物最优的生长条件;在治理重金属污染岩质边坡工程的应用表明,生态混凝土能有效吸附岩体中的重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护坡与绿化功能。
程峰王星华莫时雄郭尚其胡乔帆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岩质边坡配合比
高速铁路系杆拱桥先拱后梁施工仿真与监测被引量:9
2012年
以京沪高铁青阳港系杆拱桥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及现场监测,计算了高速铁路先拱后梁系杆拱桥不同施工工序下拱肋、吊杆的应力、应变,分析了施工过程中拱肋、吊索的变化规律及施工控制要点。计算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拟得出拱肋最大变形为37mm,拱肋压应力最大值出现在系梁合拢后临时固结解除前;拱肋各点标高的实际测量值和理论计算值的变化规律完全一致,测量值和理论值的差值均不大于10mm;主拱架各点所受压应力比较均匀,均小于80MPa。可见,采用整体抬吊拱肋及先拱后梁的施工方法可行。
任文峰王星华涂鹏
关键词:桥梁工程高速铁路系杆拱桥
灌注桩残余应变的产生机理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桩的残余应变对桩的轴力分布曲线有显著影响,目前对灌注桩残余应变的研究还很少。该文首先通过构建灌注桩加载前应变状态的多场耦合模型,在模型中,叠加了桩身自重、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化和蠕变产生的应变,得到了残余应变的理论结果,其与具体工程的长期监测结果吻合较好;接着对理论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差异进行了分析,认为产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养护过程中桩周实际边界条件的复杂性和无法直接测量混凝土参数(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这些因素限制了表达式的应用范围;最后对公式中弹性模量进行了修正,使其结果与实际结果吻合更好。该文初步揭示了灌注桩残余应变产生的机理,并能解释KisterG(2007)的监测结果。桩身的残余应变对桩身的质量,桩端和桩身受力以及桩侧与岩石接触状况都有影响,在工程实践中值得关注。
印长俊王星华马石城
关键词:灌注桩温度场
重金属污染对岩石风化性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室外观测试验、室内模拟干湿循环试验、四面临空风化剥落试验,对重金属污染岩石的风化性能进行研究,并根据试验结果绘制重金属质量比与岩石风化的关系拟合曲线。室外观测试验结果表明,污染水侵入量越大,岩体构造越破碎,岩类越软,则风化作用越剧烈;室内模拟干湿循环试验结果表明,岩石受重金属污染暴露面积越大,其受各种风化应力的破坏及影响越大,风化速度越快;四面临空风化剥落试验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物侵入破坏了岩体结构,加剧了岩石的裂隙化程度,改变了岩石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物理力学性质和水理性质也发生改变,岩石强度及整体稳定性大为降低;拟合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岩石风化剥落厚度与重金属质量比关系呈多项式型相关关系,其曲线呈抛物线型,为较显著相关。重金属污染岩石风化试验与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对指导岩质边坡的设计、施工、治理以及维护均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程峰王星华莫时雄
关键词:质量比
重金属污染物侵入对岩石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通过抗剪强度试验、风化耐久性强度试验、耐崩解试验、点荷载试验,对受重金属污染的泥岩、页岩、砂岩的力学强度变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根据试验结果绘制了3种岩石抗压强度与重金属含量的关系曲线,采用线性回归法分析了岩石抗压强度与重金属质量比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岩性、含水量、试验条件等相同的条件下,3种重金属污染岩石的力学强度都随着重金属污染物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重金属污染的泥岩、砂岩和页岩的单轴抗压强度与重金属质量比关系分别呈幂函数(泥岩、砂岩)、对数函数(页岩)关系,关系分化度为较显著-显著负相关。根据Weibull分布定律与对流-扩散特性建立了重金属污染物侵入与延伸性能方程,并对泥岩试验结果进行了计算,绘制了侵入性能、延伸性能与时间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4种金属元素在泥岩中平均侵入性能与延伸性能的大小顺序为Cd2+>Pb2+>Cu2+>Zn2+,且元素活性越大,侵入能力与延伸能力越强,侵入性能随着时间变化而逐渐减小,延伸性能随时间变化而逐渐增加。
程峰王星华
关键词:质量比
深厚软土地区高速铁路桥梁沉降规律及修正等代墩基法计算沉降被引量:6
2013年
通过京沪高铁昆山东桥施工及箱梁架设期间墩身沉降观测,分析了深厚软土地区高速铁路桥梁工后沉降规律.得出墩顶荷载和基础沉降量的最大值发生在架梁作业时,架梁结束后基础沉降有小幅反弹,架梁后3个月内基础沉降均已收敛达到无砟轨道铺设条件.采用修正的等代墩基法理论计算方法对深厚软土地区桥梁沉降进行计算,并分析计算值和实测值存在差异的原因,得出土体压缩模量、施工工艺及观测时间对基础沉降有较大影响等结论.
任文峰王星华涂鹏
关键词:高速铁路深厚软土沉降观测
嵌岩桩桩端极限承载力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应用广义非线性统一强度理论和滑移线场方法,基于Meyerhof求解深基础极限承载力方法得出的地基破坏滑移面模式,推导出嵌岩桩桩端极限承载力公式,并对承载力随滑移面倾角及嵌岩比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分析嵌岩比、中主应力系数、过载系数等因素对桩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桩端极限承载力系数随着嵌岩比的增加而呈非线性递减趋势,且递减幅度越明显。随着中主应力系数的增大,极限承载力也随之提高。承载力系数在嵌岩比n较小时,随着过载系数hm的增大而增大;当嵌岩比n较大时,则随hm的增大而减小。现行规范所定义的桩端承载系数偏于安全。
崔科宇章敏王星华
关键词:嵌岩桩桩端承载力
大直径嵌岩桩残余应变状态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通过对2根大直径嵌岩灌注桩(人工挖孔)加载前应变状态连续监测,初步分析了桩身残余产生的原因、分布规律和对桩受力性状的影响,并得到如下结论:(1)混凝土的干缩是产生残余应变的主要因素;(2)桩身的残余应变随空间和时间变化是有规律的,但诸多施工因素(如爆破,地下水和浇注方式)会使其分布不均匀或弱化桩侧岩石的约束力;(3)桩身局部的残余应变会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而产生裂缝,失去对桩身钢筋的保护能力,并且桩身整体收缩会减小桩端与地基的接触力。以上结论可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印长俊王星华夏力农
关键词:大直径嵌岩桩温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