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BS2009SW010)
-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3
- 相关作者:杨国锋孙娟刘霞毛雅妮张德罡更多>>
- 相关机构:青岛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解放军第107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miR-146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 探讨miR-146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RT-q PCR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146a表达;培养人胃癌细胞株MKN-28、SGC-7901、MKN-45和胃永生化上皮细胞株GES-1,以胃永生化上皮细胞株GES-1作为参照,RT-q PCR检测各细胞株中miR-146a的表达;将miR-146a模拟物(mimics)和miR-146a control转染到胃癌细胞株MKN-45中,RT-q PCR检测转染后miR-146a的表达;CCK8检测转染后miR-146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miR-146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miR-146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1);与GES-1比较,miR-146a在胃癌细胞株MKN-45中的表达最低,因此选择胃癌细胞株MKN-45做后续研究;转染miR-146a模拟物的miR-146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CK8检测增殖试验结果显示,miR-146a mimics组在24h细胞的增殖率显著低于miR-146a control(P〈0.05),48h和72h细胞的增殖率显著低于miR-146a control(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转染miR-146a mimics组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miR-146a control;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iR-146a mimics组Cleaved-caspase-3和Bax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miR-146a control,miR-146a mimics组Bcl-2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miR-146a control(P〈0.05)。结论 miR-146a在胃癌组织表达低于癌旁组织,转染miR-146a模拟物能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 王海波刘延军陈树伟武文龙李凤臣
- 关键词:MIR-146A胃癌增殖凋亡
- 聚乙二醇6000对杂花苜蓿体胚发生的影响及体胚的细胞学观察被引量:4
- 2010年
- 以甘农1号杂花苜蓿下胚轴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转移到添加不同浓度PEG6000的UM+0.1mg/LNAA+0.5mg/LKT培养基上,发生体胚,研究PEG6000对体胚发生的影响,并观察了体胚的细胞学结构。结果表明,适量的PEG6000对体胚的发生有促进作用,其中添加6%PEG6000体胚的发生率最高;石蜡切片观察得出体胚的发育经过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及子叶胚4个阶段形成一个完整的体胚。
- 杨国锋毛雅妮孙娟张德罡盛亦兵
- 关键词:杂花苜蓿聚乙二醇体胚细胞学观察
- 小反刍兽疫病毒H、F基因及其植物表达载体相关序列克隆被引量:1
- 2010年
- 为了构建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植物表达载体,试验采用TA克隆的方法,从PPRV质粒中分别扩增出F、H基因,在H基因终止密码子前加入KDEL序列,形成H-KDEL,从烟草SRⅠ中扩增出促进外源基因表达的MAR12序列和MAR34序列,从pHL005质粒中扩增出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以上克隆载体均带有相应酶切位点。结果表明:所克隆的基因和序列大小均与理论值相符,说明各克隆载体均构建成功。
- 刘霞孙娟王志亮杨国锋
- 关键词:小反刍兽疫病毒TA克隆表达载体构建
- 小反刍兽疫病毒H、F基因转基因苜蓿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1
- 2012年
- 为了有效预防小反刍兽疫,试验以pBI121为载体,PPRV-H、PPRV-F为目的基因,并插入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MAR序列,构建5种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苜蓿表达载体。结果表明:成功构建小反刍兽疫表达载体,再将表达载体转入苜蓿,饲喂动物,选择其中免疫效果最好的表达载体,为该病的预防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 孙娟杨国锋刘霞
- 关键词:小反刍兽疫病毒表达载体构建苜蓿
- 苜蓿植株再生及PPRV-F基因转化条件的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以苜蓿品种甘农1号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对苜蓿愈伤组织、体细胞胚形成的影响,通过体细胞胚发生途径建立再生体系,在此基础上,摸索农杆菌介导小反刍兽疫病毒F基因的转化条件。结果表明:所选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率均为100%,UM+0.1mg/L NAA+0.5mg/L KT为诱导体细胞胚的最佳培养基。农杆菌介导的苜蓿遗传转化条件为:下胚轴预培养3d,农杆菌菌液侵染15min,然后在培养基上铺一层灭菌滤纸共培养3d后清洗,选择压为卡那霉素(Km)75mg/L,抑菌浓度为头孢霉素(Cef)300mg/L。本研究为制备防治小反刍兽疫转基因植物疫苗奠定了基础。
- 杨国锋刘霞孙娟王志亮
- 关键词:苜蓿小反刍兽疫病毒
- 4个苜蓿品种愈伤组织诱导对光照的响应及再生体系建立被引量:7
- 2010年
- 为实现苜蓿(Medicago sativa)的遗传改良,建立稳定、高效的离体培养再生体系,以甘农1号、巨人、WL324和三得利4个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以下胚轴为外植体,MS、UM、改良HS、改良UM为基本培养基,分别添加2,4-D、KT和水解酪蛋白诱导愈伤组织,通过体细胞胚发生途径建立再生体系,研究光照对苜蓿愈伤组织诱导及愈伤组织形态对体细胞胚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不显著,均为100%;光暗交替条件下诱导的愈伤组织褐化率高、生长更快、更旺盛,颜色稍显绿或黄绿相间。在不同光照条件下4个苜蓿品种诱导的愈伤组织,以甘农1号的体细胞胚发生率最高,为20.83%~56.25%,而且光暗交替条件下诱导的愈伤组织更易形成体细胞胚;不同培养基中,UM+0.1 mg/L NAA+0.5 mg/L KT下体细胞胚发生率最高,为56.25%。
- 毛雅妮王国良张德罡孙娟杨国锋
- 关键词:光照苜蓿品种愈伤组织体细胞胚
- β-catenin/Akt信号通路在亚硒酸钠诱导的胃癌细胞凋亡中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β-catenin/Akt信号通路在亚硒酸钠诱导的胃癌细胞凋亡中的机制研究。方法培养胃癌细胞株SGC-7901,0、5、10、20μmol/L亚硒酸钠处理细胞,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变化;10μmol/L的亚硒酸钠处理细胞,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10μmol/L的亚硒酸钠处理细胞,0、6、12、24 h后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cyclin D1和survivin的蛋白表达量及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的活性。结果 5、10、20μmol/L亚硒酸钠处理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0μmol/L(P<0.01)。10μmol/L的亚硒酸钠作用于胃癌细胞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G0/G1期细胞显著减少,S期及G2/M期细胞显著增加(P<0.05),G2/M期细胞增加(P<0.05);10μmol/L的亚硒酸钠作用于胃癌细胞后,β-catenin、cyclin D1和survivin在6、12和24 h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0h(P<0.0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减少;10μmol/L的亚硒酸钠作用于胃癌细胞后,p-Akt在6、12和24 h的含量显著低于0 h(P<0.01),而Akt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亚硒酸钠能诱导胃癌细胞的凋亡,阻滞细胞于S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β-catenin/Akt信号通路有关。
- 王海波刘延军陈树伟武文龙李凤臣
- 关键词:亚硒酸钠胃癌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