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BZW006)

作品数:17 被引量:64H指数:4
相关作者:代迅代乐彭水香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三峡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 6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美学
  • 3篇主义
  • 3篇西化
  • 2篇学术
  • 2篇中国美学
  • 2篇审美
  • 2篇审美态度
  • 2篇文论
  • 2篇文学
  • 2篇民族
  • 2篇民族主义
  • 2篇跨文化
  • 2篇国文
  • 2篇分析美学
  • 2篇本土
  • 1篇当代美学
  • 1篇道家
  • 1篇道家美学
  • 1篇东学西渐
  • 1篇虚构

机构

  • 10篇西南大学
  • 8篇三峡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3篇代迅
  • 2篇代乐
  • 1篇彭水香

传媒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2篇文艺评论
  • 2篇探索与争鸣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江海学刊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西化与两种西方美学--中国美学西化的运作机制被引量:2
2014年
西方美学挟强势文化背景进入中国之后,中国美学西化无法避免,并因面临西化挑战而激活本土传统的某些方向和侧面。中国美学西化,首先是中国美学在中国本土范围内的西化,这是中国美学西化的主流。中国美学西化其实不限于中国本土。中国美学传到西方世界之后,也随之改变自己的存在样态,以利于西方学界的理解和接受,这是中国美学在异域的西化。西方美学进入中国之后产生了两种西方美学的分野:一种是存在于西方的西语西方美学,中国人没有也不可能对它进行任何加工和改造,属于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另一种则是存在于中国的汉译西方美学,它表达了中国本土文化的主体性诉求,并被过滤和改写,成为中国传统的延伸。西方美学"化中国"和中国美学"化西方"的双向逆行,由趋同性话语而走向普适性理论,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对于非西方后发展国家的美学研究,对于以东西方多元美学为共同基础,使美学超越特殊地域范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学科,解构"西方中心论"并建构普世性美学理论,均具有示范意义。
代迅
关键词:中国美学
城市景观美学:理论架构与发展前景被引量:24
2011年
在当今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景观美学已经成为我们亟待填补的学术空白。城市个性是城市景观美学的主要因素。先在的原生态自然景观构成了城市个性的自然属性,历史文化积淀构成了城市个性的社会属性。让自然回归城市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植树率和大草坪,而是包括再造自然和保留荒野等多方面的内容。
代迅
西方学界的东方转向及其应对:跨文化比较诗学评议
2011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殖民主义衰退,文明重心逐渐东移。以跨文化研究为本质特征的比较诗学在20世纪中期以后的兴起和发展,是西方学界的“东方转向”的产物,这意味着文学研究的某种重大转折或某种新的学术范式的确立。东方仅仅是包含了中国而不能等同于中国,在当今的世界文化格局中,中国作为东方多元文化中的一元,所占据的地位和影响还是比较有限的。国内的比较诗学研究基本围绕中西诗学,带有较为浓厚的“西方中心论”色彩,我们还需要向非西方和后发展国家等多方面地拓展我们的比较诗学研究。在跨文化比较诗学研究中自觉推动中国诗学,主动积极融入世界主义诗学话语建构的历史进程,赋予其新的内容与形式,这对于未来中国诗学的学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代迅
关键词:西方学界跨文化比较诗学
身体美学:中国旅行及其启示
2013年
舒斯特曼(Richard Shusterman)差不多已经成为国内美学界家喻户晓的美国学者。事实上他也由于在美学领域卓有成效的工作而驰名国际美学界。舒斯特曼的研究涉及多个学术领域,他为通俗艺术辩护,主张哲学作为生活艺术,主张生活即审美,他撰写的《实用主义》一书自1992年出版以后,陆续被译成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其实舒斯特曼研究范围很广泛,他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擅长分析哲学,他还涉及包括欧陆社会学、西方身体治疗、亚洲哲学等多个不同的学科领域,他还学习汉语以研究中国哲学。
代乐
关键词:身体美学舒斯特曼美国学者生活艺术实用主义学术领域
广场舞:意识形态、审美文化与公共空间被引量:20
2015年
广场舞作为中国本土原创、毁誉参半的群众性活动,其意义已经超出了审美文化的范围。关于广场舞的争议,折射出当今中国文化建设中多方面的问题。广场舞中包含了健身操、集体舞、民族舞蹈等多种形式,多数情况下以集体舞为主,和"文革"意识形态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就当今中国审美文化建设而言,避免重蹈"文革"覆辙的一个措施,是去意识形态化,而不是强化意识形态要素。城市规划建设中公共文化设施的严重不足和公共道德未得到充分发育,是广场舞扰民的重要原因。以健身为主要目的和以中老年妇女为主体的广场舞的空前兴盛,包含了对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的追怀和对中国当下医疗体制的感性批判。
代迅
关键词:广场舞审美文化公共空间
西方理论与中国文本:费瑟斯通和李渔美学思想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费瑟斯通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传入中国后,再次引发了西方理论在中国本土是否具有合法性的争议,其实质是如何处理西方理论与中国文本之间关系的问题。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消费主义紧密相连,是一种国际现象而且源远流长。李渔的《闲情偶寄》是中国本土孕育的生活美学著作,与费瑟斯通的理论既有相通相近之处,也有后者所没有的丰富内容和不同的理论样态。探究《闲情偶寄》与当今西方美学潮流的关系,为建立不依赖于西方中心的普遍美学理论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代迅
关键词:生活美学环境美学
审美态度的恰当性:中国当代美学的自然美被引量:4
2011年
随着生态美学的不断发展,中国当代美学中的自然美思想资源,作为中国美学最近的重要理论遗产,其学术价值日渐凸显。从跨文化的视野来看,中西艺术传统中对自然美不同的态度给予中西美学以深刻影响。中国当代美学中的自然美思想中,包含了意识形态外衣下的某种超前性生态资源,在世界美学格局中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对于艺术中表达的自然美、人工创造的自然美和原初状态的自然美三种不同的形态,中国当代美学并非总是明确加以区分。无论是当今自然环境的恶化,还是修复已经被损害了的自然美,都和"人化自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自然是具有与人同等地位的审美价值主体,过去被认为是人类所专有的美感包括对于自然美的感受,实际上仅仅是自然广袤的审美群落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审美态度的恰当性是将中国当代美学中的自然美思想继续推进的关键性因素。
代迅
关键词:中国当代美学自然美审美态度恰当性
文化差异性与理论普适性:跨文化视野中的中国美学发展战略
2011年
中国现当代美学的理论形态,主要选择了以德国古典美学为代表的西方思辨美学的基本形态。西方美学在中国语境中发生了明显变异,这种变异的结果,是中国美学西方化和西方美学中国化的双向互动,使中西美学不断超越各自的特殊性而走向普遍性,汉译西方美学则构成了其中的关键性环节。中国美学的"以西释中"模式为沟通中西美学架设了可靠的桥梁,从本土材料中提出普适性话题则是另一条可行的途径。我们需要避开中西僵硬二元对立的思维陷阱,立足本土语境和当代水平,寻找共同话题,对中西美学进行综合性和连贯性阐述,最终建立超越中西之间各自民族和地域局限性的共同美学理论。
代迅
关键词:文化差异性中国美学
分析美学:中国传统美学东学西渐的革新之途
2012年
日益凸显的东西方合作、寻求新发展的美学全球化大趋势,成为中国美学东学西渐的新契机。值得反思的是,分析美学作为20世纪后半叶在英、美占据主流位置的重要美学流派,在中国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其深层根源在于分析美学强调以语言分析为主的科学逻辑思维,而中国传统美学凸显诗性感悟方式的隐喻—象征思维;前者注重以整体论提升对审美与艺术批评的认知,后者以整体论为基础探索"生命之道"、"生存之道";前者以生活形式为终极价值取向,后者却走向道德与自然的形而上学。本文试图从分析美学的视角考察中国传统美学西化的有效途径,以推动中国美学的世界化。
彭水香
关键词:中国传统美学分析美学语言分析整体论
东方转向不等同于中国转向——兼论中国文化如何应对被引量:1
2011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欧洲衰落和东方崛起,世界范围内逐渐出现了一个东方转向的潮流。东方转向不能简单等同于中国转向。在当今的世界文化格局中,中国作为东方多元文化中的一元,其地位和影响还是比较有限的。我们需要积极拓展中国与亚洲各国之间、中国与后发展国家之间、中国内部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比较研究,主动融入当今世界主义话语建构的历史进程,推动中国文化的学术创新。
代迅
关键词:中国文化狭隘民族主义跨文化研究回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