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BZW021)
- 作品数:12 被引量:19H指数:2
- 相关作者:张树国更多>>
- 相关机构:杭州师范大学青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 论鼓吹曲辞与中古时代音乐舞蹈史诗的创作被引量:2
- 2012年
- 魏晋迄唐的乐舞史诗主要保存在《宋书·乐志》、《隋书·音乐志》及《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中,为沿用《汉铙歌十八曲》曲调而创作的新题乐府,表现历代王朝开国承家的诗性历史。乐舞史诗作为独具民族特色的史诗范型,与中古时代战争频仍、改朝换代频繁有直接关系,同时也体现了音乐制度、民族艺术等方面的广泛影响。
- 张树国
- 关键词:中古时代
- 诗性时历——《月令》与汉代祭事诗关系探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礼记·月令》是上古时代具有经典地位的时历书,同时也是政书,对天子岁时祭祀的种类和举行仪式的季节及功能具有规定性,为汉以后帝王们所恪守。岁时祭包括五郊迎气、社稷、山川、宗庙等"大祀",同时也包括诸如高禖、大雩、驱傩、八蜡等祭仪。五郊迎气以五神帝为诉求对象,祈祷四季平安;社稷之祀为祭祀土谷之神后土、后稷,祈年报功;山川之祀在上古时代具有疆界、川源、财用等多重信仰,在秦汉时代发展为封禅告天这一国家祭典;宗庙祭祀列祖列宗。《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及历代礼乐志中记载的汉代祭事诗是汉代帝王们岁时祭祀中的仪式用歌。汉代祭事诗在祭祀对象、用牲、日期及仪式过程等方面体现了《月令》的影响,具有周期性、表演性和象征性的特点。
- 张树国
- 关键词:月令汉代文学史
- 神道设教——论古代帝王的宗教职能与祭祀文学的核心特征被引量:2
- 2011年
- 传说时代的古代帝王被赋予了贯通天地鬼神的世袭神性,来证明统治的合法性和神圣性。"绝地天通"是上古信仰领域的重大事件,标志着巫觋沟通天地的本领为统治者所独占,原始普泛性的巫术文化发展为祭司文化;以天地鬼神崇拜为代表的郊祀庙享成为夏商周三代以来"国家宗教"的核心,包括天帝崇拜、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及相应仪轨,而根植于血缘宗法观念之上的祖先崇拜更具有现实功利性。汉—唐国家祭祀制度受到原始巫教、谶纬神学、佛道二教的深刻影响。诗歌与乐舞为上古祀神仪式中最富有艺术性的部分,承担着"通天地"的使命,《诗经·周颂》大部分为"史巫祝宗"之辞,为仪式用语。上古时代形成的国家祭祀形态对汉—唐国家宗教的确立与沿续具有规定性和约束力,郊庙歌辞与乐舞一起服务于降神、娱神的需要。
- 张树国
- 关键词:郊庙歌辞
- 变雅:庙堂雅乐的生命张力被引量:1
- 2009年
- 传统雅乐包括诗、乐、舞等,其核心是以郊庙歌辞为中心的庙堂文学,与古代帝王祭祀天地鬼神的宗教活动密切相关。"变雅"本属于《诗经》学史上与"正雅"相对的重要术语,是正统雅乐的自我更新机制,在庙堂文学创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具体体现为郑声入雅、清乐入雅、胡音入雅以及三教入雅。郑声入雅体现为民间俗乐进入雅乐表演体系,时间为春秋战国至汉代;清乐入雅时间为汉魏南朝;胡音入雅则从汉代开始,经历北朝,迄于唐代而臻于大盛;正因为吸收了民间俗乐、胡部音乐及道曲、佛曲等音乐文学的要素,促使庙堂雅乐从内容到表现形式发生了诸多新变。三教入雅指东汉以来儒、道、释三教对庙堂雅乐的深刻影响。而历代帝王频繁的宗教活动,也是"变雅"经常发生的原因,凡此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庙堂雅乐本身的生命张力。
- 张树国
- 关键词:变雅清乐
- “口诵史诗”与“舞蹈史诗”——论周秦汉唐史诗形态及与郊庙祭仪之关系被引量:1
- 2011年
- 古典史诗具有"口诵史诗"与"舞蹈史诗"两种形态。"口诵史诗"集中出现在西周初年,具有吟诵性、教训性及叙事性特征;而舞蹈史诗则从周初的"大武乐章"一直延伸到唐代,并与宗庙祭仪紧密结合,具有表演性、戏剧性和诗乐舞综合性的特征,是古代雅乐的重要组成,是天地、祖先祭仪中最富有艺术性的部分。舞蹈史诗具有与口诵史诗不同的表现力,更能体现中国古典史诗的民族特性。
- 张树国
- 关键词:舞蹈史诗
- 论汉代游仙诗的来源、艺术形态及其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游仙观念来源于原始巫教和道家学派,在信仰、仪式与方技三个方面规定了游仙诗艺在汉代的发展方向和艺术形态特征。汉武帝时代的郊祀活动通过对神灵的献祭祈求游仙长生,祭神乐舞发展为游仙乐舞,在《郊祀歌》中得到完美的展现;同时游仙诗也是两汉时代世俗宴享仪式上的艺术消费品。汉代游仙诗艺具有仪式性、表演性和在场性特点,是从《楚辞.远游》到魏晋游仙诗发展的重要阶段,对魏晋文人同类题材作品的创作具有重大影响,成为古典浪漫主义的重要范型。
- 张树国
- 关键词:游仙诗文本形态
- 《汉铙歌十八曲》集释被引量:1
- 2016年
- 汉代乐府中,以《汉鼓吹铙歌十八曲》最称难解,亦为历代学者高度关注。其中以明清学者的成果最为丰富,也最具参考意义。本文以明清时期数家重要的汉乐府注本为依据,结合今人研究成果,折中疑义、采择善说,更为集释,以为学界提供一定参考。
- 张树国
- 关键词:集释
- 后稷神话与西周郊祀的起源被引量:1
- 2014年
- 后稷是周人传说中发明农业的文化英雄,后稷神话体现了高禖崇拜、社稷崇拜、始祖崇拜等郊祀制度的基本类型。后稷的感生神话孕含了原始农业祭时代的高禖求子秘仪;姜嫄、后稷之得名与原始祭祀中的农业神话关联很深,成为社稷崇拜的对象;气候对农业的影响至为密切,后稷又被尊为"天官"、"灵星"以配上帝;在武王伐商之后,后稷由周人庙祭的始祖而成为郊祀对象,与祖先仪式性的沟通成了国家宗教的中心。周人赋予后稷的诸多宗教功能用来证明王权来源之神圣性及统治的合法性,这一点在出土儒家文献中有简要的阐明。后稷神话与仪式已经孕含了后世国家祭祀礼仪的雏形。
- 张树国
- 关键词:西周郊祀
- 唐宗庙雅歌的纂辑与宗庙礼乐的演变
- 2012年
- 唐代宗庙雅歌的撰作与唐世宗庙制度的完善相伴随,从高祖时的"四庙"、太宗"六庙"直到玄宗时的"九庙",反映了唐王室世系的绵延和正统性的确立。唐代七太子庙乐、仪坤庙乐是宗庙乐章中比较富于情感的部分。宗庙雅歌是宗庙祭祀仪式中的重要内容。
- 张树国
- 关键词:正统性
- 谶纬《诗》学体系的建构及其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谶纬《诗》学是以《诗纬》为中心,以齐学为根基,以阴阳五行理论对《诗经》的阐释中发展而来的,包括"四始"、"五际"、"五性"、"六情"、"诗者天地之心"等概念。"四始"、"五际"通过时辰、时令、五行与《诗经》大小雅中几首诗篇的对应,解释王政兴盛衰败、循环往复的节奏。"五性"、"六情"以阴与阳、道德与人欲解说《诗经.国风》中地域风俗以及治乱之世的诗风差异。而"诗者天地之心"等独特的诗定义体现在《诗经》雅颂祭祀诗篇的解说中,阐述了王者制礼作乐以及建立国家祭祀礼仪的重要性。谶纬《诗》学从对《诗经》的阐释中抽绎出诗学原理,形成了独特的谶纬《诗》学体系,以应用于现实的功利目的,表达变革更化的思想。
- 张树国
- 关键词:齐诗《诗纬》阴阳五行